本期《开讲啦》节目现场发生了一个“事故”
却打动了所有人
录制中,小撒发现地板上不断出现黑渣
原来,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王志珍
鞋底老化掉落的碎屑
王院士自嘲出了“洋相”
现场观众却致以掌声……
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
一起听王院士讲述45年来
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道路上的成长与感悟!
出国必备的竟是……
王志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
也是改革开放后最早被公派出国的访问学者
如今,出国留学已不是“稀罕事儿”
但在改革开放初期
只有少数访问学者能够公派出国
王院士在节目现场向大家提问
呢子大衣、中式调味料、肥皂
哪个是当年他们出国行李中的必备?
小撒首先排除了呢子大衣
却不料这竟是正确的选项!
原来,那时候出国的访问学者
国家都会出资为他们配置
一件呢子大衣、两套西装

因为这一批“走出去”的年轻人
是中国的一张张“名片”和一座座“桥梁”
代表了中国的形象
要让世界看到改革开放的中国面孔
好多顶尖科学家!
这个学校的系主任名单震惊全场
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是王志珍院士的母校
节目中展示了
中科大建校初始的系主任名单
让现场惊呼不断!

很难想象
钱学森、华罗庚、郭永怀、
贝时璋、赵九章这样顶尖的科学家
给大学生讲课、布置作业、改论文
怪不得有人说
“你一生结识的最厉害的人
很可能就是你大学的导师。”
王院士现场分享了
一张钱学森的手绘画
这是钱老的教学计划说明
他希望通过这幅画表达
力学系要培养的是旗杆式的人物!
更让王院士印象深刻的
是“中外语文”被置于旗杆底座,作为基础
王院士说
“中文是母语,
英文是进行国际交流的工具。
要学好中文,还要学好英文。”
一次爆炸
令她至今仍心有余悸
回忆起20世纪70年代的科研环境
王院士感叹:“实在是很差的”
对于蛋白质样品的制备保存
这个现在看来常规且简单的步骤
都需要用“土办法”制作仪器
王院士分享了一个令她至今仍心有余悸的故事
一天中午
“土办法”制作的冷冻干燥仪突然爆炸
碎玻璃布满整个房间
碰巧不在实验室的她
侥幸逃过一劫

后来
当有机会从德国带回一件实验器材的时候
王院士选择了冻干机
她对现场的年轻人说
大家现在做实验的日常仪器装备
只不过是近一二十年才变得“世界一流”
我们要珍惜改革开放的成果
勇于去做“零到一”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