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印度给人的印象,好像始终离不开“性别歧视”这几个字,女性往往识字率低、文盲率高、受教育程度低......

可到今天,这个印象还是真的吗?

其实至少在高等教育方面,印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015~2020这五年间,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人数提高了18%,入学率方面实际已经完成了反超。



(红线代表女,蓝线代表男)

换言之,如今随便走进一所印度大学,见到的女学生很可能比男学生要多。



(印度大学生们)

本来这是好事,然而在这“进步”、“美好”的表象之下,仍然隐藏着诡异的现实。

那就是受教育程度高,并不等于有工作。

大部分人寻求更高水平的教育,原因无非这“三求”:

第一,求知,单纯喜欢某个领域,想在学校继续深造;

第二,求安逸,就业形势不尽如人意,想延迟进入社会;

第三,求财,希望更高的文凭带来更高的收入,更好的工作。

真实世界中,每个人的理由大概都逃不开这“三求”的混合,不过,大多数人最看重的应该还是第三点,收入。

很多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跟参与劳动是强关联。说直白些,就是文凭越高,有工作的概率越大。

这点在美国劳工部的统计数据中也能看出来,劳动参与率很明显地随学历上升:



(数据来自于美国劳工部)

其实也不光是美国,很多国家的统计局都能翻到这个数据,走势也都差不多,

但这个关联就是很神奇地在印度女性身上失效了。

实际上,自2005年以来,印度女性的工作参与率反而一直在稳步下降,近年来虽然有所回升,但也没有超过24%......



(印度女性的劳动参与率)

大学里的女性一直在增加,公司里的女性却一直在减少。

上了学却不工作,那她们图的到底是个啥?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社会学教授索纳尔德·德赛 (Sonalde Desai),相信自己找到了答案,一个很讽刺的答案:

因为印度男方家庭,开始偏爱受过教育的儿媳了,因为这样的儿媳能教出更好的孙辈......

这一点也被印度阿育王大学的政治经济学家尼兰贾·瑟卡 (Neelanjan Sircar)所证实:

“如今,家里有一位受过教育的女性已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



(示意图)

根据德赛的研究,40年前,有90%以上的丈夫比妻子受教育程度更高,但现在,这一数字已经下降到了60%。

以前,印度丈夫都不希望妻子的学历比自己高,德赛本人的表妹就是这种思想的牺牲品,她为了不让自己的学历超过丈夫,主动放弃了大学考试。

所以当研究刚出炉的时候,德赛感到十分震惊,甚至以为自己算错了,又重算了一遍,结果又得到了相同的数字......



(德赛)

她说:“其他的一切都没有改变,女人不会嫁给收入更低,年纪更轻,种姓更低的男人,只有教育例外。”

“ 印度男性更倾向于找高知女性结婚,不是为了增加家庭收入,而是为了让她们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所以增加的不是高知独立女性,而是受过教育的家庭主妇,很少有其他国家出现这种现象。”

她的观点也被其他的研究者所证实,2019年牛津大学的几名学者曾经去印度拉贾斯坦邦做过田野调查,



(牛津大学的论文)

发现该邦生女儿的父母,会强烈倾向于将女儿的婚姻推迟到18岁,但比这再晚就不行了。

因为他们觉得,女儿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可能“嫁得好”,但要是一直上学,太晚离开学校,就容易“没人要”了......

论文的作者之一Alison Andrew表示:

“当时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想要一个受过教育的儿媳,却不希望她有任何工作方面的抱负”



(示意图)

说到底,女性受教育程度的增长,最后竟然是由婚恋市场推动的——求好嫁......

外媒还采访了一个有两位“高学历儿媳”的家庭,婆婆德维 (Usum Devi),干脆一天学没上过,

而到她下一代,大儿媳库玛丽(Sudha Kumari)就念完了大学,二儿媳尼拔(Nibha Devi)念完了高中。(印度大概40%的人口没有接受过任何系统性的教育)

这一家的三个女人,算是将印度的时代变化体现得淋漓尽致了。



(示意图,源报道中的三个女人都没露脸)

值得一提的是,库玛丽的大学学位是婆家供着才读完的,可要问起德维为什么要供儿媳上学,她的想法却是:

“我们就是想要一个受过教育的儿媳妇,现在每个人都这么做。”

德维自豪地微笑着,因为这两个高学历儿媳让她的孙辈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库玛丽觉得自己很幸运,至少她有工作。她在当地的农村发展部门找到了一份公务员的工作,而丈夫仅是普通的农民,没有念过大学。

她不是没想过去别的地方看看,她曾想要申请一份需要去外地出差的工作,

不出意料,遭到了婆家和丈夫的强烈反对,最终不了了之。



(示意图)

如今回想起来,库玛丽反而觉得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她带着轻松的微笑说:

“那的确太难了,我必须养家糊口,监督孩子们的教育。”

德维非常同意:“孩子们的学习才是第一位的,工作只是其次。”

就是不知道库玛丽是真这么想,还是在婆婆面前“必须这么想”了......

跟库玛丽相比,二儿媳尼拔还要更惨,她是纯粹的家庭主妇,记者来时她还在忙家务,又是将牛粪铺到室外上,又是去屋后装水,忙忙碌碌的。

她很是愤世嫉俗地说:

“我的教育给了我什么?我还是整天在家工作。”

“不管有没有受过教育,到最后都是浪费。”



(示意图)

这话其实落入了犬儒陷阱,因为已经受过的教育是无法再被剥夺的。

至少教育让她明白自己遭到了不公,而不是天真地以为社会就是这样。

很讽刺地,印度社会以“好嫁”为目的,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受教育女性,最终的结果是,也只能是,越来越多女性像尼拔一样有了权利意识......

现在她们或许还没有力量来改变,可几代人之后,希望形势终将有所不同......

ref: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2023/12/09/india-women-education-workforce-marri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