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产羽绒服卖到7000元”的报道引发关注,不少网友吐槽,如今市场上的羽绒服价格动辄上千元,穿着身上暖、心里凉。但记者采访行业内人士,却得到了不一样的说法,服装制造和贸易商孟卓表示,常规羽绒服的价格已是多年未涨,甚至在内卷的价格战中呈现下跌的趋势,部分高价都是标价,实际售卖时往往有折扣。他还打开手机上的电商平台展示说,“你看有的标价2000元,打完折到手就129元。”(据11月27日第一财经日报)


资料图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官博)

“羽绒服涨价”的话题从北方入冬之际就已经开始引发热议了,在“双十一”前后达到了讨论高峰,因为羽绒服本就是过冬刚需,而且本身也不算便宜,消费者当然对价格更为在意,而“双十一”又是囤羽绒服的好时机,所以价格但凡有波动,会引发议论是很正常的。

但是现在这个价格到底是涨还是没涨,在各种纷纭的说法之中,竟然变成了罗生门。不少消费者都觉得涨了,以前七八百算贵,现在动辄上千元,有的网友比较了同款羽绒服去年和今年的价格,发现今年的价格更高。而此前,农视网记者走访多个羽绒服售卖门店,检索电商平台也发现,大部分知名品牌羽绒服都在千元以上,非知名品牌羽绒服也在500元以上,羽绒金网运营总监吴宇透露,今年羽绒服的整体价格相比去年同期上涨了30%左右。据央视财经报道,今年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原因,羽绒服的普遍价格也有所上涨,进价大概上涨了3%到5%,拿货价每件大概涨了20多元,高一点的30多元。

这种种信息,与行业内的制造商、贸易商的说法,明显是相悖的,为何买的人和卖的人,供应链上游和下游,感受会有如此大的差别,根本原因是在于,羽绒服的价格标得很虚,波动也很大,让消费者完全摸不着头脑,看不清真相。

一方面,厂家、商家认为常规的基础款羽绒服并没有涨价,而今年的一些新面料、深加工、偏功能性的羽绒服,本来成本就更高,价格高也很正常;另一方面,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越是大件的衣服,吊牌价越容易与实价相去甚远,各种促销活动,各种叠加满减,导致同一商品在不同时期的定价差距可能很大,甚至有些产品为了在电商平台上检索时靠前,故意标虚价,再通过发优惠券等办法优惠出售,所以你看到的价格,你买到的价格,你过段时间再看的价格,你在不同平台上看到的同款商品的价格,可能都会不一样,乱花渐欲迷人眼。

工艺、材料的提升,很难一眼看出,实际售价太乱,也很难两三句话说清楚,但是价签和标价却是一眼可见的,消费者对羽绒服有普遍涨价的印象,也就不奇怪了。有人说,为什么从来没人吐槽国外品牌的羽绒服贵,不要对国货有偏见,但实际上,无论是国外品牌还是国内品牌,消费者最终买的还是性价比,如果品质对得起价格,不但不会有人吐槽,还会为国货增光添彩。但前提是,明码标价、诚信经营的大原则不能丢,不能让消费者买个东西还要靠碰机会,猜价格,更不能一会儿高价一会儿低价的忽悠人,对产品有信心,就大大方方地标实价,一分钱一分货,让大家的冬天过得实惠、温暖、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