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推上有一位推主发文,和网友们分享了他的生活节约术:为了节约,又在便利店买杯面吃了,含消费税总共231日元。



推主的本意可能是相比较一顿饭四五百日元的开销,他只花231日元解决一顿饭,很节约。但这个概念毫无疑问地又一次引发网民的质疑:

●杯面本来就是高级货。

●穷人不该买杯面,而是去买便宜的袋装面。

●你去结账前,看过标价牌吧?

●哪怕去超市买杯面,也要比在便利店买便宜不少。

●让日常注意节约的人来看,无法理解的金钱感。

●贫穷让人的理解能力也变低了。

普通超市的袋装方便面



普通超市的袋装方便面,拆算下来每袋单价要比便利店的单个杯面便宜一半以上。每逢特价时,价格更便宜。

再在超市买些鸡蛋、蔬菜,做出来的一碗方便面更有营养,成本说不定还是比便利店的杯面便宜。



其实,像推主这样的“穷人节约术”,虽然被很多人视作胡扯,却是真实且普遍存在的。

那为什么越是没钱的人,越不去超市买袋装方便面,反而要去定价更贵的便利店买杯面吃呢?

原生家庭问题重重

看记载贫困实态的记录片,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孩子一天就吃一碗杯面。



贫困往往容易引起neglect(放弃照顾生活日常)或self neglect(放弃照顾自己自身的生活日常)等负面连锁反应。

家里的大人无力/无心工作,无力/无心生活,对一切都无力/无心。从经济贫穷,蔓延到精神贫穷,再蔓延到生活在这个家里的孩子身上。

self neglect详细点这里《今天,你好好照顾自己了吗?》

孩子的日常起居仅仅是勉强活着,得不到正常照顾。一天吃食就是一个杯面,会用开水泡就行。成长经历容易让他们认为这就是非常节约的穷日子。



而在正常家庭长大的孩子,则理所当然地认为吃饭就是早中晚三顿,甭管吃好吃差,总之有饭有菜。

并且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不知不觉地学习到再正常不过的诸如“性价比”之类的经济常识。

比如,在家自己做比在外面买现成的便宜;买菜的量要和家庭人口数量相符,太少不够吃,太多会浪费;超市有特价的日子,特价货比平时单价更便宜;超市比便利店便宜;超市和超市不一样,有普遍定价贵的,也有便宜的,等等。



不要小看这些原生家庭带给每个人的基本知识。一点点构成一个人的基本生活技能,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自然而然引导这个人朝着正确有利的方向过日子。

居住条件的影响

我们一般认为的正常吃饭。可要具备“一般”,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



这么一顿普通的正常吃饭,得有锅碗瓢盆、桌子凳子,以及摆得下它们的空间。

当然,还少不了可以烹制饭菜的厨房。



可如果是单身公寓,大多只配置一个简易的单口电磁炉灶。切菜洗菜炒菜的地方只有那么一定点大,操作起来很不方便。

很多人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了杯面。毕竟只要烧个开水,吃完不用刷锅洗碗。此刻,顾不上营养是否均衡,胡乱填饱肚子就行。



存不出原始资金

大多数人理所当然地认为:买一袋10公斤大米,比买方便面或速食米饭划算,你为什么不这么做呢?

其实原因和“为什么宁愿住网咖,也不愿租房子”差不多——存不出原始资金。

原始资金问题详细点这里《日本式贫困:麦当劳难民》

对从事“工资日结”工作的人来说,当天领到手的工资,第二天吃饭网咖住宿刚好够用。第三天的吃住得看第二天的工资。怎么都存不出租房的首期费用,不租房就没有固定住所地址,没有地址就难找到“工资月结”,稍具稳定性的工作……陷入死循环。



日本一直在提倡“食育”概念。这本应该是包含了生活习惯、亲情交流、经济观念、烹饪技能等等,一门综合性极强的生活知识课。可惜被不少人带偏,以为这仅仅是在倡导妈妈给孩子做饭,做好看适合拍照发网上的饭。

世上没有与生俱来的常识,每一点每一滴都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学习和累积。加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