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刚结束了万圣节e人聚会,这边,北京的i人开始扎堆走进大山,过起了自己的大年——“捡秋”。
所谓捡秋,原本指每年秋收完后,农民去地里搜罗一些剩下的芝麻谷粒,避免浪费。
但当这种生存技巧流入都市后,则很快进化成了一种象征松弛的生活方式。捡拾的对象,也从粮食变成了单纯的秋叶——前者果腹,后者则填补着打工人们失落的内心,像是抢着去捡拾自己的灵魂碎片。
“每年一入秋,从大街小巷到公园山头,街头上挤满了一群人型扫地机器人。他们像是朝圣一般,一步一停,只不过磕头的动作,换成了弯腰捡落叶。”
有人起先不理解捡秋的意义,但看到最后的成果时,立刻便倒戈向面前五颜六色的落叶,惊讶自己平日竟忽略了如此多的秋冬色彩。
图源:@睡不醒的闪闪
乃至有的捡秋人还把落叶拼装成了真正的艺术,装进相框里,或是在原地摆成法阵的样子引人驻足。
图源:@睡不醒的闪闪
也有人把捡秋视为一种短暂归隐,在一下午的时间里,无人打扰,享受心流如电流一般激活全身。
捡秋也因此成为一些人的户外轻体力劳作,他们强调跟单纯徒步不同,“重要的是,去山里捡垃圾解压,也是在做环保。”
当户外运动卷成了一种显摆,捡秋反倒成了一种向内追问的松弛,有人如此形容户外捡秋的自如——“短暂地脱离固有的社会角色和关系,置身在秋天的自然里,将角色切换成一无所有的拾荒者。我告诉自己,接下来2个小时的任务就是捡树叶。即便是在北京,也能获得一种俗世修心的体验。”
一、植物园挤满了捡秋的北京人
众所周知,北京的秋天短小精悍,任何以秋天为主题的户外活动,都能轻易获得群众基础。而今年秋天,最火热的活动当属“捡秋”。
“捡秋不局限于秋天,尤其对于北京而言,毕竟北京秋天短得几乎可以忽略。只要树叶没落光,西北风没给吹干净,你都可以开展这一活动。”
捡秋是秋冬限定的精神复健活动,而位于海淀区的国字头植物园,无疑就成了全国“秋门”信徒的朝圣之地。
图源:@戴戴呀(重启人生版)
强调从未赶时髦的北漂Bety,最近却在自发的植物园捡秋遛弯时,遇到不少同好。“以前国家植物园,都是看光景遛弯的多。如今却有不少蹲着捡秋的人,捡完了还会在一旁拍照,网上有帖子教你如何拍出氛围感捡秋成品照。”
图源:@袋鼠爸爸outdoor
Bety回忆北漂生活,从未有过如此大段的时间,拿来做这种看似无意义的消遣。“一到周末,你总想着做点什么学点什么。哪能想到如今的我竟然会开始捡树叶玩。”
这半年来,Bety经历了优化降薪再上岗,原本的职场老人忽然有了焦虑。“捡秋其实是一种精神疗愈,专注于寻找和捡起,忘我地在户外捡啊捡,很容易进入心流。”Bety坦言,有时候甚至觉得这种时刻,才能找到真正活着的感觉,“重要的不是捡秋,而是捡回自己。”
持续抗焦虑3年的鹿鹿说,自己只有在捡秋时,才会停止自我PUA,“不再追求完美的圆,因为捡秋的过程,只要树叶看起来美,就足够让人兴奋了。且这种快乐完全出自本能,足够纯粹。”
图源:@睡不醒的闪闪
有人如此定义“捡秋”——这是一次介于穿着lululemon徒步与精装备露营之间的一种户外运动。你不必囿于装备不全,而停下探索户外的脚步,也不必因为路途太远总是纠结于是否值得走一遭。
“捡秋是移动进行的,你可以随时进行,本质仰赖的是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只要你愿意,公司楼下的建筑工地也可以。”
Bety拍的捡秋热门地 国家植物园壳斗科区
与此同时,这种运动还拥有户外教育的附加属性。“捡秋不仅让你低成本收获自然知识,还能让你在户外自然的疗愈中收获能量,这是一项特别适合低能量人的复健运动。”
有人把捡秋称为“风格功德美学”,既能培养个人审美,还能收获环保功德。“看到公园有人在捡秋,你会觉得他周身散发着一种普度众生的慈悲感。”
二、捡秋,更适合i人?
显眼,或许是沪漂的生存纲领;内敛,却是不少北漂的人生底色。上海刚刚结束的万圣节e人聚会已经说明了一切,而在北京周末攻略里,总是多见一个人周末能干点啥的体贴指点。
有人说,是北京的街区划分反向影响了大家的出行选择。“北京的场所大部分都呈点状分散,更适合小团体或者个人活动。”
也有人认为,北漂正在流行一种新型的“大隐隐于市”。情绪从一开始在京无人问津的迷茫,转变成了不被关注后,想干啥干啥的自得其乐。
无论如何,在北京,i人聚会已经开始初显规模。而捡秋也成了这段时间,他们不约而同的一个标准动作。
媒体人仙贝是个典型的i人。对她来说,工作中释放活力和能量全是金钱所迫,工作外的大部分时间,她更倾向于一个人过。“无人打扰,就是对我周末最好的祝福。”
图源:@你的鱼三岁
在仙贝看来,完美的i人生活场景需要满足几个层次:
首先就是不内耗,能同周遭的人保持友好距离。“自拍的人得少甚至没有,不要让我成为别人的背景。也不要让我决定自拍的时候,成为别人眼里的风景。”
如果还能无限接近自然,那就更合心意。“没有雾霾的日子多去晒太阳,捡秋就是这段时间我的养生回血法。停止思考,跟随自己的审美喜好,去观察由秋入冬。”
曾经,仙贝的周末主题是抱头大睡。如今她发现,一个人多去户外走走远比睡觉更容易恢复能量。“我和我的i人朋友如今也很默契,大家会组成捡秋搭子,找个公园,分头行动。没有牵制各找各的,傍晚的时候再集合一起拍照。”
在仙贝看来,在北京多人社交活动,是一种内耗。“你需要听从大部队安排,比如早晨十点集合,晚上八九点才能聚完餐回家,时常让我有种加班的感觉。消费上还要对齐标准,不花钱是不可能的。反倒是这种捡秋活动,就算是你中途离场,你的i人朋友们也都心照不宣。”
三、又一次低消生活体验
当商家还在拼命制造高歌猛进的消费氛围时,已经有一部分人开始穷则独善其身了。不管是前段时间的citywalk还是如今的捡秋,都是一次次对在这个城市降低消费但不将就的生活成本测试。
图源:@晚来风欲雨
年初回笼北京的小潮,改变了以往北京赚钱北京花的消费状态。“以前总是以消费来衡量自己的幸福度,以为买买买就是对自己最好的犒赏。赚钱的动力就是为了花钱,结果就是进入了‘不花钱哪有动力赚钱’的死循环。”
用最低消费享受北京,已经成了小潮每个周末的主题——从前段时间的citywalk,她用一整个夏天把北京胡同转了个通透;后来改为地铁巡航,每周一条地铁线路,把沿途风景玩个遍;最近变成了捡秋,在家附近进行短途寻宝……
图源:@百花争闫女士
在小潮看来,这些活动都是在北京最低消的消遣,但却给他带来了更多正反馈。“以前总想用消费的方式享受北京,如今明白了,越是简单的东西,越能给人带来幸福感。比如从关注北京的季节变化开始,捡一片落叶开始,专注这些细节,你会有准备在北京长久待下去的冲动。”
写在最后
对灵性疗愈颇有研究的Ken,说捡秋的本质,和这两年爆火的正念疗法类似,“都是给你一件看起来特无聊的事,然后引导你一直去做,且不能分心。啥时候你能从中得到快乐了,就是开悟了。”
在Ken看来,不夹带任何多余的情感,捡秋也是一种修行。在这个过程中,你学会忍耐、放弃、还有习惯……这看起来有点傻,但已是成年人能给自己最唾手可得的学习,“你可以说服自己不是在消磨时间,而是享受了另一种生活方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联生活实验室 (ID:LIFELAB2020),作者:傻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