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记录表明南极冰盖在约1.8万年至1.1万年前曾存在几次快速的退缩过程,科学家们推测这可能与冰下融水排放导致的冰盖失稳有关。”负责此项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涛介绍,由于缺乏直接的地质证据,冰下融水排放与南极冰盖快速退缩之间的联系尚不清楚。一种生活在水深200米以下的珊瑚类群——深海珊瑚,也称冷水珊瑚,提供了研究线索。李涛介绍,前人研究发现,冰盖底部岩石颗粒表面释放的铀-234会在冰下融水中不断累积,导致冰下融水通常具有较高的铀同位素值。因此,冰盖附近的海水铀同位素组成是记录冰下融水释放的潜在指标。而深海珊瑚被证明是记录海水铀同位素组成的可靠载体,从而可以通过铀-钍定年方法获得绝对年龄和初始铀同位素组成。
深海珊瑚也称冷水珊瑚
本研究通过分析南大洋德雷克海峡的深海珊瑚样品,获得了末次冰消期以来高分辨率南大洋海水铀同位素演化记录。数据显示过去1.54万年到1.4万年之间,部分深海珊瑚样品的铀同位素组成存在明显的升高。通过对比不同区域的深海珊瑚铀同位素记录,研究人员排除了其他洋盆的海水和南美洲地表水输入的影响,指出南极冰盖冰下融水释放是导致该时期南大洋海水铀同位素上升的主要原因。该时期南大洋海水铀同位素的异常与冰阀碎屑通量的极高值、全球海平面快速上升等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指示了冰下融水释放和冰盖退缩、海平面上升之间的直接联系。该研究结果对预测全球变暖背景下南极冰盖底部的水文过程和冰盖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