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不当使用主要危害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耳机产生的高强度声刺激可能对听觉系统造成噪声性损害;
二是长时间佩戴耳机可能导致外耳道、耳廓等结构的机械性损伤。
当我们使用耳机声音过响超出毛细胞所能承受的范围时,就会对这些毛细胞造成损伤,可能导致耳鸣、耳闷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是听力受损的早期迹象。
值得注意的是,人体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功能,如果我们能及时减小音量、减少使用耳机的时间,这些毛细胞通常能够逐渐恢复,症状会在一段时间后自行消退。然而,如果我们长时间、频繁地接受高强度声音刺激,毛细胞将长时间处于过度负荷状态,可能导致不可逆的损伤。
如何正确使用耳机?
关于如何正确使用耳机,世界卫生组织(WHO)已提出明确的建议:成年人使用耳机声强80分贝(dB SPL)时,每周不应超过40小时;如果耳机声强超过80分贝(dB SPL),则使用时间应相应缩短。例如,耳机声强为101分贝(dB SPL),则每周使用时间就不宜超过18.75分钟(如下图)。
儿童听觉更加敏感也更易受损,因此对他们来说耳机使用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当耳机声强为75分贝(dB SPL)时,每周使用时间不应超过40小时。同理,耳机声强的增加,使用时间也应随之缩短(如下图)。
然而,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我们很难准确评估耳机的音量和累计使用时间。所以,方便起见我们通常会遵循“60-60”原则,即耳机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60%,连续使用时间不超过60分钟。当然,每个人的使用情况也要因人而异。有些人听力特别敏感容易受损,那么就应该根据自身情况进一步降低使用音量和减少使用时间。
入耳式耳机VS头戴式耳机
入耳式耳机因其小巧便携、轻便的特点备受欢迎。然而,我们的外耳道皮肤相对脆弱,如果长时间使用入耳式耳机,或是将耳机插入得太深,可能导致外耳道的机械性损伤,甚至引发局部感染和炎症。这些症状包括耳道瘙痒、耳道流液和轻微耳痛。建议在出现这些症状时立即停止使用耳机,通常情况下,炎症会在1-2周内自行消退。
头戴式耳机不直接插入外耳道,因此对外耳道的机械刺激小,相比之下不容易引发外耳道感染,更加适合长时间佩戴。然而,头戴式耳机要求与头面部有较好的贴合,才能实现较好的隔音效果。对于不合适的头戴式耳机,可能会因需要提高音量以抵消嘈杂的环境,而不自觉地损害听力。此外,长时间佩戴设计不到位的头戴式耳机也可能对耳廓和头部造成机械性损伤。
睡觉戴耳机,安全吗?
有些人习惯在入睡前或在睡眠中佩戴耳机,以便聆听音乐或隔绝环境噪音。但这种做法势必会增加每日佩戴耳机的时间,增加了外耳道感染和耳廓损伤的风险。
同时,睡觉期间使用耳机可能导致内耳得不到足够的休息,内耳细胞整夜接受声音信号刺激,可能不知不觉中就发生了噪声性听力损伤。此外,睡觉佩戴耳机可能妨碍对周围环境信号和危险信号的感知,如电话铃声、报警声或敲门声等,造成不便甚至危险。
所以总体而言,如果可能的话,不建议在睡觉时佩戴耳机。如果非要佩戴,建议选择对外耳道或耳廓刺激较小的耳机,同时在播放软件上提前设置自动停止播放的功能,以确保安全和舒适的睡眠环境。
资料/浙大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