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海外 API 认知
我上午回复了几十封海外的Business邮件,几乎全是和API咨询相关的,我现在有了一些新的认知。
为什么海外的API需求这么多?几个可能的原因:
跟欧美市场的分散性有关系,很多做电商的过来咨询API,绝大部分是独立站,他们自己没有能力做很多事情。国内大多在电商平台上做,想要什么平台都做了;
欧美对于API的认知比较成熟,大量欧美的产品都是提供API服务的,我们其实没介绍的情况下,就这么多来咨询的,因为大家默认你作为工具服务商,应该是有API的;
欧美的市场的开放性有一定关系,比如Shopify专注于做平台、提供了开放的接入环境,但比如淘宝、京东,恨不得都是自己做,不会把生意让给第三方;
海外的API和国内的API的区别在哪里?
海外的API不仅TO B,而且TO C。比如我用Deepl,他们作为翻译工具API接入非常方便。但反观国内的有道翻译和百度翻译,我去他们官网上只找到了TO B的API接入,C端用户使用成本很高;
还有一个点是,我自己用海外工具多了,比如翻译、对话、语法矫正等,很多时候第一反应也是找API。但使用国内软件的时候,我似乎从来没这方面的想法。
但我都统一回复对方当前阶段不做,未来可能做。因为到底要怎么做产品化API,当前没精力研究和探索。
二、建议CTO用 Spotify
高度建议你用Spotify,整体体验碾压所有竞品,也不用翻墙,用网易云这种软件时间长了会拉低你的审美。前几年网易云做得还不错,后来他们的产品副总裁王诗沐跳槽到QQ音乐了,现在的网易云简直快成58同城了。
我现在购买的:Spotify+YouTube Music,几乎覆盖了所有我知道的歌曲。
Spotify的内容分发机制非常的出色,它能让我听到很多完全不同的歌曲,网易云的推荐机制会导致所有的人都在听网络热门歌曲。网易云的分发机制对于很多歌手而言是缺少吸引力的,毕竟顶流歌曲和歌手还是占了小部分,也就意味着中尾部的歌手难以获得太多收益。
三、和老板讨论“放权”
我们之前讨论的“放权”问题:
正面案例:这个是产品经理C给到的搜索规划,他现在的推进节奏也是比较稳定的,定期和我进行讨论。所以对于搜索而言,我最好的做法就是充分的“放权”给他,因为他在这个方面会进一步专业下去,我只需要把控关键方向和决策即可。
但更多时候我接触到的是负面案例,“放权”之后并不能得到好的结果,我需要反复推演和介入。
所以“放权”我现在判断下来并不是一个绝对的事情,是视情况、视不同的人而言的,是一个百分比的问题。如果放权出现问题,管理者还是必须及时介入、亲临一线。同理,对于有自我追求和能力的人,“放权”也是必然的。
四、考虑让团队切换到海外的办公产品
我在考虑后面我们所使用的工具,逐步的往海外的产品上切,我们不能习惯性地用微信、飞书、百度系、腾讯系之类的产品,这样会导致整个团队的体感缺失。
有点类似于一群根本不开跑车的人,结果要去设计跑车给用户开。每次我在内部沟通的时候,都会有这种感觉,就是整个团队对海外的产品了解太少了、体感会跟不上。
五、浅谈飞书和Slack的差异
两者的核心都是:在线办公协作。
飞书的逻辑是所有与办公协作相关的都自己做,不惜代价的做,然后排挤竞争对手,所以在飞书的生态里找不到任何腾讯系的产品,全是飞书自己的产品,一些它完全做不了的、或者是市场特别小的,它才会开放给第三方。
腾讯、阿里都是一样的思路,说白了就是自己独吞所有。
但 Slack 的逻辑是:它把重心全部放在搭建平台上。提供一个平台让各家进行接入,我在 Slack 上可以接入 Google、微软、ZOOM 等各家的产品,然后接入之后需要高阶服务的时候,我就需要给这些产品支付费用。
所以海外有很多像 Slack、Shopify、Google Chrome、YouTube这种繁荣的生态圈,生态里的玩家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最终的结果就是国内形成一个个封闭的产品大生态,相互排挤和竞争;而海外的产品会明确自己的边界,平台核心把平台做好,允许自己与其它生态内的产品共存。
我在Slack 上尝试接入 Google Analytics,它每周会推送 GA 上的数据,但我想进一步定制化的时候,它就提示我要购买 Google 的高级会员了。
六、和HR谈运营总监的招聘要求
我对运营总监有两点基本要求:
一是有过从 0 到 1 的项目经验(最好是海外的、或者从创业经历),如果都是在大公司规模化业务中的经历,那么这个人的实际能力可能存疑,过来后是否适应创业公司的环境和节奏,也会比较存疑;
二是在海外运营的某个方面有比较强的专业技能,我更希望的是业务专家型的角色能加入到团队,让业务专家来管理其他人,而不是找个单纯的管理者来管理其他人。
七、和HR 谈产品经理的简历问题
我看简历的时候,发现不少产品经理很会“玩包装”,比如写自己的业绩是 DAU1000 万,营收几个亿之类的。这些统称为“虚荣数据”,是整个公司战略、平台、资源和团队能力的体现,跟产品经理的能力并无直接关联。
真正后续面试的时候,我们重点关注“真实信息”,所谓的真实信息是:你做产品提升哪些比例性质的数据?做的工作具体提升了哪些方面的数据?是你一个人完成的还是哪些人和资源的配合……
如果“虚荣数据”讲得头头是道,“真实信息”磕磕巴巴,说明也有可能是职场油子,宁缺毋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杨杰出海笔记(ID:wangzai9hao),作者:旺仔九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