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年摩崖造像被涂色”一事
引发网友热议
话题#四川通报摩崖造像被涂色#
登上微博热搜榜
1400年摩崖造像被村民涂抹“毁容”
近日,四川巴中南江县
一处开凿于北魏晚期
距今1400多年的摩崖造像
被当地村民信众以“还愿”为由
用颜料涂抹“毁容”
网友发布的图片显示
造像被涂抹得花花绿绿
一些造像的莲座、衣服、头饰、手中器物
分别被涂上了不同的色彩
南江县一摩崖造像被涂抹后(图上)和被涂抹前(图下)
相关考古调查报告显示
该处造像系2021年新发现
2022年2月,巴中市文物局、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西安碑林博物馆和南江县文物保护研究中心联合
对该处摩崖造像进行调查工作
随后形成的报告认为:
“摩崖造像罕见地始凿于北魏晚期
在初唐、武周和中晚唐又有续凿
开凿年代早,形成过程复杂
在四川地区属于孤例
这些材料在完善四川石窟发展序列
揭示四川地区和中原北方地区的佛教文化
艺术交流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重庆的文物爱好者宋先生(化名)告诉记者
自己是12日深夜得知的消息
13日才得到证实
“伫立了1400多年,被老百姓毁掉
令人难以接受”
文保人员发现后没来得及阻止
记者致电巴中市文物局
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当时通过监控发现就去制止了
“因为在荒山野岭,赶到时他们已经涂完了
造像是前两年才发现的
还没有纳入文保单位
我们已经建了文物棚和监控
但太远了在山里面
当地的保护力量也有限”
工作人员介绍
涂抹造像的都是些七八十岁的老人
说是为给菩萨“穿衣还愿”
“我们也不好处理,只能批评教育”
当地另一处摩崖造像被涂抹后(图上)和被涂抹前(图下)
对于造像能否恢复原貌
巴中市文物局工作人员说
涂抹造像的颜料主要是丙烯类
目前已经邀请相关专家论证
“应该是可以恢复的
我们也会加强文物保护宣传教育
也通过媒体呼吁大家提高文物保护意识”
官方通报
11月15日凌晨
南江县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发布通报称
经初步调查,2023年11月6日
四川省阆中市居民李某华委托
巴中市南江县
赤溪镇金银村村民王某国(李某华之母)
请高塔镇射洪寨村民岳某邦
对石飞河部分摩崖造像涂色“穿衣还愿”
事件发生后
当地立即对现场增加了保护措施
防止不当行为造成二次损害
同时,公安机关正在依法开展调查
11月14日,四川省文物局、文物考古研究院
和巴中市文物局专家进行现场查勘
并研究制定保护修复方案
南江县文物保护研究中心
已联系文物资质机构对摩崖造像价值
及因涂抹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
下一步,该中心将对调查处置
和修复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
网友:平时没人保护,出事了才发现
对此,不少网友表示“太可惜了”
也有网友质疑
“既然如此珍贵,为什么没有保护措施”
律师:故意损毁文物
视情节或承担刑事责任
对此,还有网友指出“损毁文物犯法”
此前有媒体曾报道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
唐明律师介绍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明确规定
故意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
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情节严重的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罚金
对散落在乡村山野间的文物
绝不能任其自生自灭
如此珍贵的千年文物遭到人为破坏
原貌不复存在
令人倍感痛惜
当务之急是要抓紧现场查勘、研究工作
尽快尽力恢复造像原貌
尽可能弥补损失
对涉事人员
公安机关也要依法追究责任
以儆效尤
同时,此案反映出
当地有关部门对该文物保护工作不到位
对很多当地人来说
或许都不知道此处摩崖造像的珍贵价值
文物保护部门为何不在现场
竖立显眼的标识、说明和提示?
再者,对这座千年造像
只是搭建了简易文物棚
看起来可遮阳挡雨
却没有更多围栏设施
现场虽然安装了视频监控
可为何当地村民“给菩萨穿衣还愿”时
管理人员不能第一时间赶往现场阻止
那些散落在乡村山野间的文物
同样潜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绝不能任其自生自灭
各地要尽快通过文物调查工作摸清底数
分类分级采取保护措施
量力而为、尽力而行
逐步开展好保护工作
近日,四川巴中南江县一处开凿于北魏晚期、距今1400多年的摩崖造像,被当地村民以“给菩萨穿衣还愿”为由涂色,以致面目全非。11月15日,南江县发布通报称,当地已组织文物专家对造像进行查勘,研究制定保护修复方案,并对现场增加了保护措施,公安机关也正依法开展调查。
摩崖造像是指在山崖上刮摩,或在石头上刻画出的佛教造像。此次被毁的摩崖造像是在2021年被发现的。当地考古调查报告显示,该造像始开凿年代早,形成过程复杂,极具特色,对研究四川地区和中原北方地区的佛教文化艺术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如此珍贵的千年文物遭到人为破坏,原貌不复存在,令人倍感痛惜。当务之急是要抓紧现场查勘、研究工作,尽快尽力恢复造像原貌,尽可能弥补损失。对涉事人员,公安机关也要依法追究责任,以儆效尤。
虽然破坏文物的是当地村民,但此案反映出当地有关部门对该文物保护工作不到位。譬如,对很多当地人来说,或许都不知道此处摩崖造像的珍贵价值,文物保护部门为何不在现场竖立显眼的标识、说明和提示?再者,对这座千年造像,只是搭建了简易文物棚,看起来可遮阳挡雨,却没有更多围栏设施。现场虽然安装了视频监控,可为何当地村民“给菩萨穿衣还愿”时,管理人员不能第一时间赶往现场阻止?总之,无论是硬件设施建设,还是保护责任落实,乃至文物保护宣传,当地都做得远远不够。
不可否认,由于此处摩崖造像地处偏僻,文物发现至今仅有两年,当地没有足够时间、人力或资金来开展保护工作。但这些都是需要相关部门想办法解决的难题,而不能成为 “野生文物”保护受冷落的理由。近年来,从罗汉洞被彩绘,到古民居遭拆除,再到长城遗址被越野车碾压、被挖掘机挖开……破坏文物事件频繁发生,毁掉的是我们民族历史的记忆,造成的损失令人痛心。这提醒各地文保部门,那些散落在乡村山野间的文物,同样潜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绝不能任其自生自灭。各地要以对历史负责、对民族负责的态度,尽快通过文物调查工作摸清底数,分类分级采取保护措施,量力而为、尽力而行,逐步开展好保护工作。只有保护好、利用好这些文物,才能更好地传承历史文脉,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多动能。(央广网评论员 陈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