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国内主流的以及大量海外操纵的历史叙事,普遍认为,是邓小平在1979年开启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而且,这种改革开放,是对毛泽东时期政策的否定。因此,邓小平通常被称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但随着近年来大量史料的不断发掘,揭示,这种资产阶级舆论使劲鼓吹的旧版改革开放叙事,逐渐地就显现出很多疑点,仔细推敲,实际上这套叙事是靠不住的,其中有很多问题。
问题之一,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经济到底是不是濒临崩溃?现在大量史料否定了这种崩溃论调,1976年的数据显示,杂交水稻已经成功,开始全面铺开,毛泽东去世时新中国已经有一定的家底,没有外债,有大量存款,外汇储备,黄金,数千亿斤粮食,这时中国已基本解决了吃饭问题,人口大增。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开始好转,不再像过去那样,吃不饱饭。
在工业和科技方面,1980年运十大飞机成功首飞,更是证明了中国的超强工业能力。这时中国实际上已经跟美苏英法并列,是全世界第四个能成功生产制造大飞机的工业化地区(前三为美苏和欧洲空客)。虽然此后运十被迫下马,但研发运十的整个产业链非常庞大,技术升级,转移,扩散,为中国的工业化和制造能力进一步崛起,提供了巨大的助力。这实际上也凸显出毛泽东的决策确实是高瞻远瞩,极具超前特性。
因此,从1979年前后的中国状况来分析,虽然按美国的经济学标准来测度,中国的GDP数字不高,但这时中国的实际工业能力,制造能力,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民健康水平,人均寿命,教育程度,实际上已经相当现代化了。因此,美式GDP算法严重低估了当时中国的计划经济体系的实际生产和制造能力。而到这个阶段,中国已经具备通过市场化来刺激经济的巨大潜力。这跟建国早期,一穷二白,积贫积弱,有本质区别。所以,毛泽东时代早期采用的计划经济路线政策其实是非常成功的,这为后边搞市场化提供了非常高效的社会和人力基础。
问题之二,毛泽东本人到底是不是反对改革开放?现在的很多叙事,都在黑化毛泽东的形象,把他说成封闭的帝王,没有文化,敌视知识分子,仇视改革开放,非常土气。但实际上毛泽东博览群书,非常有学识,政治智慧,思想的洞察力,甚至都堪称世界第一。
尤其是毛泽东晚年提出的无产阶级继续革命理论,这本身就强调改革和开放,要打破资产阶级的垄断,强调激发人民群众最普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正是继续革命的本质。而市场化,利润刺激,对外开放的模仿和学习,本质上只不过是继续革命理论的一种简化形态。相比之下,毛泽东强调的继续革命,实际上是基于人民群众普遍政治觉醒的一种更高级的市场化和改革开放形态。这两者的关系,明显是对立统一,也是一种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关系,是无产阶级革命创新文化对资产阶级普遍逐利文化的扬弃和升华,相互并不冲突。
毛泽东在建国早期也有很多论述,他始终强调辩证法的思想,并没有彻底否定市场经济的地位。毛泽东的基本想法,是说在早期阶段,中国没有能力跟西方竞争,这时不能搞市场化,必须独立自主,否则只会被西方控制整个经济命脉,这就必然失败。因此,毛泽东本质上并不是反对市场化,而是强调国家的独立自主,不只是强调物质刺激,而且更强调精神刺激,强调通过崇高的理想和道德进一步激发出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对抗资产阶级霸权。到适当的阶段,当中国的国力很强大了,可以应对西方的产品竞争,无产阶级的革命创新可以超越资产阶级的逐利创新,那么中国当然也可以搞市场化。
关于对外开放问题,毛泽东也没有反对对外开放政策。新中国建国早期阶段,西方媒体妖魔化的所谓闭关锁国形象,实际上是美国围堵中国,所以这不是中国不想开放,而是美国不让中国开放。到后边,随着美苏冷战加剧,而中苏关系破裂,美国在朝鲜和越南不断失败之后,急于拉拢中国反苏,这个时候中美关系开始缓解。而毛泽东本身也是支持跟美国缓和关系的,他早都高瞻远瞩,看到美国实际上无力围堵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所以毛泽东也不可能反对对外开放。中美关系的大转向,正是毛泽东对外开放战略思想的体现。
问题之三,毛泽东到底是不是否定邓小平,又会不会否定邓提出的改革开放的路线?目前的史料也否定了这种可能性。事实上,邓三起三落,始终也都是毛泽东提拔的。当然,毛泽东也要对邓提出最严格的考验,这才一再免去邓的职务。这样反复检验才能考验出真正的人才,而且极具迷惑性,足以让美台这样的战略对手陷入迷雾。但归根到底,毛泽东还是保留了邓的党籍,因此,邓才能复出,最终提出改革开放政策。
而从后来定性的对毛泽东功大于过的评价来看,邓小平跟毛泽东的共同点还是远大于分歧,否则没必要搞七三开。当然,从事后来分析,搞七三开其实不是一个准确的历史评价,因为毛泽东的历史贡献是超凡脱俗的,也是难以估量的,搞功过七三开,显然是贬低了毛泽东的历史贡献。但从当时的特定历史条件来分析,邓小平主要是为了缓和同美国的关系,以便借力加速中国的市场化和现代化进程,因此才在形式上对毛泽东做出了偏低的评价。这其实是一种策略型的安排。
从这个角度看,毛泽东预留邓小平复出的可能性,尤其是对香港和台湾这两个开放窗口的有意保留,应当是基于非常深远的战略考虑。毛泽东显然并没有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历史地位问题,没被自家利益束缚,也没有拘泥于党内的派系之争,而是从大局考虑,也是从中国的长远发展考虑。尽管邓有右倾的弱点,但由于邓的执行能力更强,那么应当保留邓上台的可能性,尤其是这种战略路径对于美台的迷惑性,显然是更强的,这是毛泽东的思考要点。那么后来事态的发展,也验证了毛泽东的超前判断。
因此,邓小平的复出在很大程度上是毛泽东的一种极具迷惑性的战略安排,而邓此后的很多两面派言辞,尤其是表面上貌似针对毛泽东时代的批判论调,实际上也是在配合毛泽东的长期战略,甚至是一种有意防放出以便有效迷惑美台的舆论烟雾弹。
随着事态的发展,现代化辩证法的逻辑不断展开,到了改革开放的后半段,公有制主导的市场化方向,本身并没有落入美国的战略陷阱。相反,中国高铁的全面爆发,C919成功首飞(相当于新版运十),还有运20歼20等诸多重大项目的成功,都证明了毛泽东的战略思想极具前瞻性,这是中国改革开放走向成功的最有力保证。
综合新中国前七十年的整个战略路径来分析,毛泽东其实是改革开放道路的真正总设计师,而邓小平只是毛泽东精心布局并成功瞒天过海的远期战略计划一个具体的执行者。因此,用邓来否定毛,或者用毛来否定邓,都是错误结论。两个三十年都是一贯的,并不会相互否定。邓其实是也在执行计划,而这个计划隐匿不显的幕后设计者正是毛泽东,两者的决策,一致性远大于分歧。而且,毛是本,而邓只是毛的诸多学生和预备执行者之一。
从这个角度看,在毛泽东去世之后,中国走向市场化路径也有必然性,即使是左派上台执政,同样会搞市场化,同样会搞对外开放,充分释放中国的经济潜力,只是具体路径会跟邓小平存在差别。比如到底是以美台为中心来推动改革开放?或者,以欧洲为首要合作对象?到底是效仿美国,全面加速推行市场化?或者,是效仿其他国家,比如德法,有节奏地控制市场化的速度和范围?
但这些其实都是一些细枝末节,大的战略方向,毛泽东实际上早就设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必然性。而且,毛泽东对邓小平的充分考验,这种战略迷惑性,反复的波折,尤其是引诱美台,驱使美国不断对华接触,采用和平演变手段,最终又借力打力造成太极拳效应,美国的资本集团发挥的孵化器作用最终没能把中国变成苏联,反而意外加速了中国的崛起进程。从这个角度来看,毛泽东,而不是邓小平,才真正是中国改革开放走向成功的总设计师。毛泽东堪称成功推动改革开放并深居幕后始终瞒天过海的头号现代哲人王。
评分完成:已经给 学园 加上 50 银元!
贴主:学园于2023_11_12 8:51:13编辑
《军事纵横》 学园 原贴:https://club.bbs.com/nz/index.php?app=forum&act=threadview&tid=175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