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次IPO尚无下文,但整体协调人却已经更换,万达的上市之路又一次显得迷雾重重。
根据万达发布的公告,万达已经同意,终止委任瑞银信贷(香港)公司作为IPO中的一名整体协调人。
万达与另外两家中信里昂证券、摩根大通的委托不变。
什么是整体协调人?
根据港交所的《上市规则》,发行人必须聘请整体协调人,整体协调人主要操盘后期的全球发售工作。
并且,整体协调人有权向发行人作出分配建议,并且可以酌情行使超额配股的权利。
简单说,整体协调人就是准备上市的公司和全球资本之间的一个“中介”,对于拟上市公司来说非常重要。
万达今年6月第4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然而到目前为止,万达的IPO还没有获得批准。
此次的IPO关系到万达的生死存亡,从近期王健林出镜的照片可以看出,此前精神矍铄的老王,现在暴瘦如柴,他的压力可想而知。
万达的上市之路究竟还有多长,暴瘦的王健林还能撑多久?
任性的首富,高昂的学费其实,万达原本不必如此煎熬,王健林也不必背负如此沉重的压力。
事情还要从2016年说起,彼时王健林在前一年以2600亿的身家,超越李嘉诚,成为全球华人首富,一时间风头无两。
然而成为首富的老王也有烦恼,万达在香港上市两年了,但是股价却一直没有起色,长期徘徊在净资产附近,这与万达的规模完全不匹配。
与此同时,内陆“棚改货币化”整如火如荼地进行,房地产市场热火朝天。
如果万达能够在内陆上市,背靠十万亿的大市场,加上万达的牌子,股价还不得一飞冲天?
既然香港的资本不给老王面子,老王也就不需要再给资本面子了。
于是2016年9月20日,万达正式从香港退市,同时着手A股上市的事宜。
但是,很快王健林就会发现,即使已经成为首富,但是仍旧需要为自己的任性买单。
2017年,是万达和王健林的至暗时刻,证监会忽然排查万达授信风险, 万达在海外的投资饱受质疑,万达债券忽然狂跌。
一时间山雨欲来、乌云压顶,危急时刻,王健林果断断臂求生,将万达文旅和酒店业务,打包出售给融创和富力。
在当时来看,老王几乎出售了手中最优质的两块资产,然而换来的现金仅有不到700亿元。
很多人说王健林亏大了,但是老王知道,如果没有这笔钱救万达,那么自己几千亿的商业帝国,也许就此便烟消云散了。
后来王健林在万达年会上回忆起2017年,眼中闪过泪花,他说,万达在那一年受了委屈。
的确,老王肯定也对万达酒店和文旅的甩卖感到肉痛,但是这笔高昂的学费,也是他曾经误判的代价之一。
漫长的重回港股之路经历了2017的至暗时刻之后,万达迈向A股的脚步已经非常沉重了。
不久之后,国内推出房地产监管的“三道红线”,将房地产的融资监管强度,提升到了历史最高。
在这样的环境下,万达几乎已无可能登录A股,终于,在2021年3月,经历了5年的漫长等待后,万达撤回了A股的IPO申请。
A股上市无望的王健林,又一次把目光投向了港股市场。
老王的行动也非常迅速,在撤下A股的上市申请不久之后,便立刻重启了港股的上市准备。
在万达商管的招股说明书中,万达自己持股78.83%,其他投资者合计持股21.17%。
万达的总股本为72.47亿股,按照的股权转让时的价格24.84元/股计算,公司市值估计超过1800亿元。
万达的投资者中,可谓“众星云集”,除了有新加坡PAG这样的国际资本外,还有中信资本、蚂蚁科技、腾讯、招商局资本、合众人寿保险、上海国盛资本、郑裕彤家族等国内投资者。
而王健林作出的对赌协议是,要在2年内完成在港股的上市,否则老王就要回购投资者手里的股份,并且付出一年12%的利息。
所以,如果万达在今年12月还不能上市,届时王健林将面对超过400亿元的巨额债务。
为了完成港股上市的目标,万达在2年内3次向港交所提出IPO申请,但均没有成功,今年6月,万达第4此提出申请,目前还没有批复。
实际上,万达早在2年前就已经从证监会拿到了上市的“小路条”,但是港股发行批复的“大路条”却始终不见。
一般来说,计划上市的公司,从拿到“小路条”到拿到“大路条”的间隔,不会超过半年。为何万达要等这么久?
原因也不复杂,港交所好歹也是全球知名资本市场,万达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未免显得太过任性。
并且,这两年美元持续加息,全球资本抽离,港股是否有能力接下万达这个超过1800亿市值的巨无霸,也要打个问号。
尤其在当下地产的市场环境,万达此时上市,胜算有多大呢?
但是,如果不上市,老王将面临更严重的问题。
根据万达的财报,今年上半年,万达总营收为254.52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46.92亿元。
而万达的有息负债为1412.83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为292.57亿元。
为了避免出现债务违约,老王今年咬牙出掉了大笔万达电影的股票,换来了80多亿的现金还债。
可以说,为了上市,王健林已经押上了全部身家。
目前,万达的上市已经进入“倒计时”,暴瘦如柴的王健林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万达能否成功?我们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