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指出,即将登场的拜习会可以被视为拜登和习近平为稍微缓和局势所做的努力,习近平需要与西方的贸易以挽救陷入困境的经济,拜登则希望防止美中竞争演变成真正的战争。

中国外交部周五(11月10日)终于确认其领导人习近平将在APEC峰会期间与美国总统拜登会晤。明镜在线周六在题为“大国峰会”的文章中评论道:

“用‘糟糕’还不足以形容美中关系。多年来,包括在拜登的任期内,两个大国的关系一直不友好。其中,持续不断围绕台湾议题的争端以及疑似中国间谍气球的事件,皆使双边气氛恶劣。”

“在旧金山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太峰会期间会晤,可以被视为拜登和习近平为稍微缓和局势所做的努力。尤其是习近平其实无法承受与长期与美国陷入纷争导致的后果,他需要与美国和西方进行经济贸易,以维持中国陷入困境的经济。”

“拜登则奉行一句古老的格言:宁动口不动手。他希望稳定两国关系,从而防止与中国的竞争演变成真正的战争,例如在台湾问题上。毕竟美国总统已经有够多的事情需要操心。”

德国《经济周刊》发表文章“大国的对决”,探讨了美中两国对当前冲突的不同看法,并提到它们在全球问题上的对立立场。美国认为中国在解决当前全球危机方面是一个阻碍,而中国则将自己定位为对全球问题做出建设性贡献的国家。

“习近平最近在讲话中提到美国时,总是提到 ‘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这其中既有认可,也有自我赞扬--但最重要的是, 这是事实。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世界地缘政治的基础。他们如何看待当前的冲突,如何评估合作的机会和对抗的风险--这些都是世界政治的关键问题。因此,在旧金山的会晤不仅仅是一次握手,这就是为什么了解彼此的观点如此重要。”

作者指出,无论是中东问题、乌克兰问题还是南海问题,美国和中国目前在世界各大冲突中都处于对立面。“从美国的角度来看,北京是解决目前全球危机道路上的障碍。习近平给人的印象是站在莫斯科一边,拒绝批评哈马斯,对台湾和菲律宾等美国伙伴显得越发强硬。因此,华盛顿的担忧不无道理。如果拜登和习在旧金山会面,缓解紧张局势很可能成为首要议题。”

文章接着从中国的角度出发写道,虽然美国将北京视为战略威胁,中国领导层的看法自然不同。“它一再认为,美国过去卷入了许多冲突,导致了不稳定和混乱。相比之下,中国正试图将自己定位为一个为解决全球问题做出建设性贡献的国家。

即使这一信息在西方没有引起共鸣,但中国政府在全球南方的表现却尤为成功。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收获那里的许多国家的好评。”

《新苏黎世报》在“美国希望更好地处理与中国的‘困难关系’”一文中引述白宫人员指出,对拜习会不能抱过多的期望。作者Renzo Ruf写道:“在与中国打交道时,拜登奉行的是与其前任特朗普类似的对抗政策,尽管他在言辞上相比特朗普较为缓和。这位民主党人经常强调,美国正处于与中国的直接竞争中,而且不仅限于经济政策问题上。然而,华盛顿并不寻求冲突、对抗或新冷战。拜登顾问称,‘我们的中国政策并没有改变’”。

文章写道,拜登将在与习近平的会晤上传递这一信息,并与习近平共同努力解决近几个月来令这两个大国感到不满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台湾议题;美国将向中国强调“不支持台湾独立”,并坚持维持现状。

“据华盛顿称,会谈结束后不会发布联合公报。拜习的谈判代表在准备会晤时,似乎并未就可能的工作成果达成一致。拜登政府的雇员在电话会议中已经警告,不要对会谈抱有过高的期望;此次会谈不能与之前的峰会对话相提并论。”

那么该如何判断此次拜习会是否成功呢?文章给出的答案是:“如果在与拜登的会谈后,习近平同意重新启动中美军事关系,并让军方能够直接交流。”

2022年8月,在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台后,中国切断了两国军方的沟通渠道。“白宫认为,如果军方代表未来能够直接交流,将是‘绝对关键’。”

习近平和拜登如何找到共同点?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拜登将于11月11日至17日在美国旧金山市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期间举行会晤,想必届时为他们摄影的记者将是亚历山大(“压力山大”)。

这张照片将展示在经济和安全政策方面互为竞争对手的两个国家之间眼下的关系。这关系可是非同小可:如果两国不合作,就无法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

媒体和公众将仔细观察这两个人的面部表情、姿势和整个场景,以解读两国之间的关系。不过,至少他们的身体将近距离接触:拜登身高1.83米,习近平身高据称在1.80米左右——但这并不能完全确定,因为中国对待这些信息就像国家机密一样。

习近平和拜登上一次会晤是2022年11月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G20峰会上。在那以后,双方一直保持着活跃的政治磋商,但这两个人并没有直接面对面地交换过意见。

墨卡托中国研究所(MERICS)首席分析师莱加达(Helena Legarda)说:“习近平和拜登将讨论当前的问题,这一点相对明确。但是,他们能否达成共识还不确定。这次峰会可能不会有太多成果。”

政治制度上的相互对立
中美关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体制的对立。中国是一党专制国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政府表示要在2050年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中国希望到那时能够取代美国成为全球超级大国。作为一个共产主义国家,中国在冷战期间与西方阵营进行了数十年的斗争,但未能取得成功。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和民主国家,则希望捍卫自己的地位。

两国在多个层面展开激烈竞争。经济是一个方面,尤其是半导体、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但地缘政治利益也不遑多让。中国希望与非西方国家结盟,重塑目前由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归根结底,问题在于谁将主导21世纪的意识形态模式,是共产主义专制还是资本主义民主。

1972年,在尼克松总统的领导下,美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过去几十年中,两国关系经历了快速发展,尤其是自1978年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经济贸易上的相互依存

中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与其他国家建立了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中国巨大的市场吸引了众多来自欧洲和美国的投资者,他们带来了资金和技术知识。例如,2022年,德国大众、宝马和梅赛德斯·奔驰等汽车制造商平均35%的收入来自中国。

与此同时,中国还在非洲、中亚、拉丁美洲以及阿拉伯世界进行了投资。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又称“新丝绸之路”)就是其中一个突出的项目。“一带一路”倡议有两条贸易路线,一条是陆路,另一条是海路。中国还在由主要新兴经济体组成的“金砖+”集团中发挥着领导作用。“金砖+”集团最初由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组成,目前正在扩大,又增加了六个成员国。目前大约有40个国家表示有兴趣加入。

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专家陶伯(Markus Taube)说:“中国正在实施一种试图利用经济杠杆来在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中实现自己政治目标的国策。”

陶伯教授上周在杜塞尔多夫举行的德中商界会议上说:“中国希望在全球体系中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同时也在提出这样的要求。因此,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对立越来越多。我们正在经历利用‘经济国策’作为追求更高国家目标的工具的复兴。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认为,“经济国策是指利用金融、监管和经济工具来实现外交政策目标”。

“以贸易促转变”并不尽如人意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最初是西方希望通过“经济国策”实现政治变革,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当时德国的流行语是“Wandel durch Handel”(以贸易促转变)。“德国的秩序理论家们认为,没有自由的社会模式,复杂的经济就无法运行。‘以贸易促转变’将启动一个协调的进程,”陶伯指出:“今天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观点并不完全正确。”中国已经证明,资本主义和专制制度可以成为绝配。

墨卡托中国研究所首席分析师莱加达说:“西方国家面临的巨大挑战和长期担忧是,中国已经表达了改变当前全球秩序、规则、价值观和原则的勃勃野心,决意令其更加符合自己的利益。”

以美国为首的“七国集团”(G7)是一个由七个工业化国家组成的自由民主集团,德国也是其成员之一,该集团表示愿意与中国就“全球挑战和共同利益领域”开展合作。11月8日,“七国集团”外长在日本举行会议后发表声明,声称“我们认识到坦诚接触和直接表达关切的重要性,愿意与中国建立建设性的稳定关系”。

在习近平访美之前,人们呼吁拜登总统对中国在周边海域和其他地区的挑衅行为作出更果断的回应。但是,尽管双方在制度上存在竞争,要使中美两国克服共同的挑战,就必须建立务实的联盟。在这场宏大的竞争中,西方也在努力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德国外交长贝尔博克在启程前往东京之前说:“作为民主国家,只有当我们在全球各地的朋友感觉得到我们严肃对待的时候,我们才能在与专制势力的系统性竞争中站稳脚跟。”


“重大问题”,中美元首将怎么谈?

直新闻: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在“习拜会”期间,两国元首将就事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入沟通。对此,您又作何解读?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其实,毫无疑问,在眼下事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无非就是这么几个,一个是正处于胶着状态下的俄乌战事,第二个是正打得格外惨烈同时引发了严重人道主义危机的巴以冲突,第三个就是存在着潜在冲突风险的台海局势。

虽然前面两个问题,是举世瞩目的地区热点局势,后一个问题事关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但是,从某种程度上面来讲,这三个问题其实也是存在着联动关系的。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知道,为什么在中美元首即将举行峰会前,在俄罗斯总统普京以及防长绍伊古不久前已经访问了中国的情况下,中央军委副主席张又侠专程前往俄罗斯访问了。

这里面不仅仅涉及了中美与中俄三角关系的平衡问题,而且我认为,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中美元首峰会上,双方一定会谈到俄乌局势的问题,尤其是会探讨如何来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俄乌战事。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在中美元首峰会前,张又侠才会访问俄罗斯来进行最后的沟通与对表。同时,在中美元首即将举行峰会前,还传出了哈马斯即将派代表团访问中国的消息,对此中国外交部的回应是,中方同各方都保持着密切沟通。

这也就意味着,对于美国长期以来解决不了的老大难中东问题尤其是巴以冲突问题,中方也将会有所发力,并就此而跟美方展开探讨。除此之外,中方此前曾经反复强调过,美国在包括台湾等问题上尊重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与关切,是中美共同合作解决国际热点与地区局势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因此我们可以预料,当中方在俄乌战事与中东局势等国际与地区热点问题上做出一定的努力与表达一定的善意之后,美方应该也会在台湾问题上有所收敛。



直新闻:在访美并出席APEC会议期间,习近平主席还将出席由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和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举办的晚宴,美国商界反响热烈。对此,您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确实,我注意到,美国的商界领袖对于出席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和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举办的晚宴,表现得可谓是相当积极,甚至不惜一掷千金。我认为,这背后恰恰反映出了,当前的美中经贸关系存在着相当严峻的问题,以至于美国的商界领袖们迫切希望从中方领导人的讲话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与钥匙。

我们知道,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中美两国的经贸合作相当成功,甚至可以说是创造了一个新的奇迹和一个新的模式。这个新模式的表现就是,中国利用丰富而便宜的劳动力资源从事制造与生产,美国则利用其强劲的购买力来消费。于是,中国不仅解决了国内的就业问题,而且GDP因此而跃居全球第二,而美国则维持了长时间的低通胀与高增长。这一合作模式,还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全球化与全世界的繁荣。

但是,自从美国主动挑起中美经贸纠纷对华产品加征关税以及跟中国经济部分“脱钩”之后,中美双方都成为受害者,中国需要为自己的产品开拓欧美之外的替代市场,而美国则需要寻找货品之外的替代品,并因此而推高了美国的通胀。

而在这个过程中,那些在中国投资的跨国企业尤其是美国的企业,则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在美国的产业链重组与对华高科技产品的禁令措施下,他们既要被迫寻找替代中国的生产基地,又要为自己的产品开拓新的市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本次中美元首峰会,能够为他们带来摆脱困境的机会。同样,对于中方来讲,这也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向这些跨国企业与商界领袖做好解释工作以消除其疑虑的机会。


前瞻“习拜会”,有三大看点


直新闻:中美元首“习拜会”下周上演,全球媒体高度关注,您对此有何特别期待?特约评论员 庚欣:是的,这次中美元首会晤真是千呼万唤、全球瞩目的一件大事。我认为甚至可以称作是最近几年来,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积极正面的大国首脑会晤。因为在近几年各种变局动荡加剧的负面形势下,这次会晤不仅表明中美关系几年来第一次出现比较确实的“止跌企稳”势头,而且也使世界各国在近年来一直低迷的政治经济阴霾中看到了难得一见的曙光。这对所有人都是一次积极、正面的机遇。我预期,这次中美元首会晤有三个重要的内容和看点。

第一是要就去年巴厘岛会晤到今年旧金山会晤,整整一年的中美关系做一个小结。

这一年的发展,几乎就是几十年中美关系的缩影,经历了“低开高走”、“斗而不破”、“波澜不惊”的复杂进程。从去年巴厘岛中美元首会之后,双边关系也经历了“气球事件”等负面干扰,到下半年高官互访和社会各界互动迅速热络,再到王毅与何立峰访美,两国经济领域工作组已经启动会商,美方几次表明“不支持‘台独’”、“中美不‘脱钩’”等立场,美军方也组团参加北京香山论坛等,双方还签署了自2017年以来最大的农产品采购意向协议等等。这些都表明,中美“止跌企稳”的势头,已经形成。

第二,是要就中美关系的基本定位进行沟通,尤其要就中美关系的“战略方向”进行确认,准确达成进一步的共识。

在这次中美达成关于元首会晤的目标共识时,都提到了中美两国元首将就发展中美关系“战略方向”的话题进行沟通。所谓中美关系“战略方向”和中美正确的“相处之道”,最重要的就是要就中美两国的相互认知和对中美关系的基本定位达成共识,换言之,中美到底是朋友还是敌人,主要是朋友还是敌人?中美是以合作作为唯一正确选择,还是以竞争对抗作为今后的发展方向?中美关系前几年之所以陷入建交以来的最低谷,它的根源或者它的主要病根,就在于美方抱持错误的对华认知,制定了错误的对华政策。“战略方向”就是要解决这个基本定位问题。

中美关系就像一条大船,只要战略方向对了头,速度快一点、慢一点,我们最终都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但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无论速度快慢,我们都将误入歧途。美国最近总希望用“竞争”其实就是“对抗”来定位中美的战略方向,其实就是要把中美关系定位为“敌人”,这样就会有无穷无尽的矛盾,只有定位为“朋友”,才能相互尊重彼此的社会制度、发展权益,才能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即使有别扭,也会找到妥善处理的方法。

第三,就是近来国际社会最关注的乱局——就是巴以冲突的升级。这次APEC或中美元首会晤,不可能回避这个最重要的新变局。而中美恰好在这个问题上具有很大的公约数和很高的达成共识及合作的可能。

因为,中美这几年来都在中东地区,积极推动不同版本的“中东和解潮”,而且双方有一种“不谋而合”和“殊途同归”的感觉,这对于中东地区的、对于世界的和平、发展、稳定都至关重要,是非常积极、具有建设性的努力。这也是“中美构建正确相处之道”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美从巴厘岛走向旧金山,这一年的路途也并不平坦。但是,前途是光明的,中美关系整个的势头是积极的。我们两个大国都有着很高的政治智慧和降解冲突、克服困难的能力,过去50年,我们成功地“化敌为友”,走到今天,成为了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今后50年,我们也一定能够构建正确相处之道,走向合作共赢的明天。



直新闻:旧金山APEC会议下周举行,中国元首也将参会,您对此又如何前瞻?

特约评论员 庚欣:今年的APEC会议,确实特别引人关注。因为最近以来的国际形势,特别是最近这半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带有转折性意义的变局。相比去年来说,当时俄乌开战,整个世界局势一片灰暗。但今年以来,虽然也有巴以冲突等乱局发生,但以中美即将举行元首会晤,中美关系正在“止跌企稳”的积极势头,为APEC会议及整个世界形势,带来了非常正面的转机和积极的氛围。

当前,整个世界变局动荡不断,四大赤字在干扰着世界的和平发展合作事业。但是,亚太特别是东亚地区,相对比较稳定,而且“稳中有进”,即和平发展合作的局面还有新的进展。虽然不能说亚太地区保持和平发展稳定局面,没有被卷入今天的战乱对抗之中,就是因为APEC平台发挥了多么重大的作用,但至少可以说,每年一度的APEC会议,一直都以建设性的姿态,在三十多年来的历次重要历史节点上,比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2010年欧洲主权债务问题等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最近几年来,世界上出现的“逆全球化”、“脱钩断链”的逆流冲击等,APEC都坚持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照顾本地区发展的特点,以一种务实、均衡的态度,团结各方克服危机,发挥了比其它多边平台更加正面的作用,在今天世界各大经济发展板块中,独领风骚,堪称“和平的压舱石”,“发展的牵引机”,“合作的推动器”。

这次的APEC,还有一个特别引人关注的看点,就是“中美元首会晤”。在21个经济体成员的双边和小多边互动中,毫无疑问,中美元首会晤最受关注。因为“中美相处之道”不仅是中美两国,而且是整个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都非常关注的“最重要的事情”。

现在中美关系“止跌企稳”的势头已成逐渐形成,双方积极的互动一定可以带动这次APEC会议,展现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局面。而APEC的这种正面态势,又可以给全球长期低迷、复苏乏力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注入积极的推动力,带动全球的和平发展和稳定。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世界会逐渐形成一个由中美等大国积极互动所塑造牵引的妥善相处之道,引领像APEC这样的大多边互动平台,进而又通过APEC这样的影响力,来引领全球的和平发展合作局势,用这样积极的连带效应,逐渐弥补今天我们面对的各种赤字,克服困难,共渡时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