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2时22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下简称:中山二院)于官方微信公众号公告“中山二院乳腺外科团队疑受实验环境和试剂影响致多人患癌”情况说明。

中山二院介绍显示,该科室乳腺癌术后5年生存率达91.8%,达到欧美发达国家水平,也是国内最早一批将超声引导下乳腺肿物真空辅助旋切活检技术用于乳腺肿块的活检以及乳腺良性肿块微创切除的乳腺专科,累计应用此技术对超过2万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行微创活检术。

到底几人患癌?

该事件被传出与发酵最早源于微博网友“用户5232934298”发文称,长江青年学者、中山大学乳腺癌研究中心主任苏士成团队有多位学生确认患癌,其中有学生在上半年出现腹痛症状,并在就医后查出患癌,病理分析为胰腺未分化癌。此外,再有疑似当事人被提出群聊截图流出:苏士成在未与当事人沟通情况下将直接该患病学生踢出课题群聊。

对于是否存在医生患癌,公告对此进行了确认,称初步了解到:近年在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工作、学习过的人员中有3名罹患癌症,其中2名现为我院乳腺外科医生,在临床工作;另外1名不是我院职工或学生,为外地来院进修人员,已回原单位工作。

而相关检验报告也证实了相关人员患癌情况。

是否是“毒试剂”致癌?

实际上,该事件的反常点与争论点在于同一课题组发现多人患癌,这是否与相关患者曾参加实验室工作构成因果关系。

对此中山二院称:针对公众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关切,我院将一如既往守好安全红线,并自觉接受上级主管部门检查监督,也感谢网民对我们提出意见建议。针对将患癌与实验室或者试剂接触进行关联的关切,鉴于个体癌症发生的诱因极其复杂,诚挚欢迎有关部门组织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调查。

科普作家庄时利和在微博发帖称,按照目前获得的零碎信息,没法判断和实验有关,要证明因果关系是非常难的。大多数人患癌主要是运气不好,但是,如果最终确认在同一单位短时间内确实有多名非高危年龄段人员患癌,要考虑一下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并不一定直接导致癌症发病,排查目的是排除风险,保护其他健康人群。

另一位长期从事新药研发的学者则对界面新闻记者分析,如果后续进行环境调查,应该会调查相关毒害试剂的使用是否符合安全管理规范,也要考虑是否还有可能存在其它因素。此外,这些因素与疾病的发生是否有足够的相关性(发生频次),这些信息都应该得到有充分的调查了解。

是否是动物实验PET-CT致癌?

此外,还有一种怀疑声音是动物实验PET-CT导致患者患癌。对此,庄时利和在微博称,根据其对辐射剂量和肿瘤发病过程的了解,其个人认为这个原因不太可能。但前几年PET-CT规范混乱,不要无指征乱做辐射很大的检查。

据黄某病理报告,病变诊断为恶性肿瘤,符合胰腺癌SMARCB1/INI缺失型分化癌。庄时利和表示,SMARCB1缺失型的胰腺癌,发病率非常低,胰腺癌发病率本身就不高,而一百个胰腺癌患者里面只有不到一个是SMARCB1缺失型的。

一位从事疾病相关新靶标的发现与确证及转化医学研究的教授向界面新闻表示,肿瘤发生的诱因很多,还要看看几位当事人的家庭成员是否有癌症史。除非当事人实验室从事的研究需要接触很强的诱导因素,否则很难解释。比如黄曲霉毒素诱导肝癌,也是多年食用发霉的大米才能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