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7日拍摄,江苏省连云港的航拍照。
出口历来是中国经济主要的增长引擎,过去连续六个月的下降直接对就业产生影响。
周二公布的出口降幅远高于彭博社汇总分析师一致预期的下降 3.5%。其跌幅较 9 月份下降 6.2%进一步扩大。除了在 3 月和 4 月出现短暂反弹外,中国出口自 去年 10 月以来持续下降。
保银资产管理公司(Pinpoint Asset Management)经济学家张智威(音译)分析指,中国出口正受到 "美国和欧洲经济势头放缓 "的影响,他表示,外需在未来几个月很可能将继续疲软。
另一方面,10月份中国进口实现增长 3%,达到2183美元。而预期为下降 5%,这是自去年年底以来中国出口首次录得月度同比增长。
但张智威向法新社表示,10月份进口的 "积极惊喜 "不足以确定国内需求是否正在改善,他强调还需综合看其他指标,如零售销售的数据等。他同时表示,"尽管如此,随着更加积极主动财政政策的实施,未来几个月中国国内需求有可能复苏。”
中国第三季度经济温和增长,政府正努力实现在2023年经济增长达到 "5%左右 "的官方目标,这是北京多年来所确定的最低增长目标之一。
官方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仅为0.8%,6月份青年失业率超过20%,创下历史新高。
中国政府上个月表示,今年第四季度将增发一万亿元人民币国债,优先用于增加基础设施支出。政府还针对不同行业推出了有针对性的刺激措施,尤其是针对萎靡不振的房地产市场。
中国今年7月出现自 2021 年以来的首次通货紧缩,引发外界对其经济萎靡加深的担忧,但 8 月份数据出现温和反弹。
10月份中国出口继续收缩 专家:跌势可能持续至明年年中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
中国海关周二(11月7日)公布了10月份的进出口数据。数据显示,中国的出口延续了持续六个月的收缩趋势,而进口则有所增加,导致中国贸易顺差缩小。
中国出口同比下跌6.4%,至2748亿美元,跌幅超过了9月份的6.2%,也大大超出了路透社调查得到的专家预测的3.3%的跌幅。
路透社引用国泰君安国际的经济学家周浩的话说,“10月份的数据与市场预期形成了很大的反差。糟糕的出口数据可能会伤害市场信心,我们之前预期出口供应链将会恢复。”
伦敦经济咨询机构凯投宏观经济学家茱莉亚·埃文斯-普利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认为,中国出口下跌的走势可能还没有结束。
美联社引用这位专家的话说,“我们预期中国出口在未来几个月还会继续下滑,直到明年中期左右触底。国外订单数据暗示外部需求还在大幅度下降,降幅超过了中国海关数据所显示出的程度。”
中国虽然在去年年底取消了严厉的抗疫限制措施,但由于全球需求疲软,经济复苏停滞,今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整体上处于低迷状态。
从去年以来,美国、欧洲和亚洲的中央银行为了控制通货膨胀都开始提升利率,将基准利率提高至近二十多年来的最高点,影响到世界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
中国官方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头十个月的贸易数据(含进出口两项)仅仅增长了0.03%。10月份进口增长3%,是2022年9月以来首次月度增长,这与9月份下跌6.2%相比是一个不小的改善。
推动进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大豆和原油以及制造业使用的电子元件等中级产品的进口增加了。
中国与日本、东南亚、欧盟和美国的贸易额今年一直处于下滑的势头。
房地产市场疲软拖累了中国经济,房屋销售萎靡不振,房地产开发商债务大量增加,陷入债务危机。
中国当局为刺激消费改善房地产业的低迷状态,最近几个月推出了多种政策措施,放宽了贷款限制、降低了房贷利率,并增加小企业的税务优惠。上个月,中国人大又通过了增发一万亿元人民币国债的提案,为深陷债务危机的地方政府纾困解难。
中国总理李强上个周末在上海进口博览会上表示,中国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等相关政策,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与此同时,中国和澳大利亚周二就如何恢复双边贸易关系举行会谈。正在中国访问的澳大利亚阿尔贝尼斯周二呼吁“完全恢复自由通畅的”澳中贸易。
中国今年从澳大利亚的进口增长了8.4%, 对澳大利亚的出口则下降了4.2%。
2020年,澳大利亚政府呼吁国际社会就新冠病毒溯源问题展开独立调查。这个动作触动了北京的敏感神经,于是一场针对澳大利亚的旷日持久的报复行动全面展开。
中国不仅对澳大利亚海鲜、木材、矿石、煤炭、葡萄酒等几乎所有出口商品进行抵制,而且还阻止中国民众和学生前往澳大利亚旅游和学习。此外,北京还切断了两国高层的沟通渠道,致使两国关系陷入严重紧张状态。
美国《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指出,“这意味着,中国出口录得连续第六个月下降,但进口在五连降后实现正增长。”进一步分析中国前十个月进出口数据显示,中国除了对第一贸易伙伴东盟的出口微幅增长0.6%外,对排名第二到第四的欧盟、美国和日本的出口分别下降5%、9.9%及2.9%。此外,在中国的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为10.48万亿元,下降9.2%,占中国外贸总值的30.5%。其中,出口5.67万亿元,下降9.4%;进口4.81万亿元,下降9%。
外国对华直接投资首现负值
路透社援引中国国际收支初步数据指出,中国第三季度外国直接投资(FDI)赤字118亿美元。这是中国外汇监管机关自1998年开始编制数据以来,首次出现负值。
台湾的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所长刘孟俊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在美国提高对中国科技封锁管制后,企业正加速供应链搬迁。取代中国供应链地位的除了东南亚之外,另一个表现突出的是墨西哥,因其靠近北美市场优势,又对原产地规定不严格,乃至于外资甚至是陆资都愿意将墨西哥当作生产基地,供应美国市场。
“中国的吸引力相对地被削弱,除了生产基地优势被其他地区分享外,过去要到中国投资是看中当地内需市场具有潜力。但如今,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化,加上金融风险的疑虑,又传出公务员减薪,这就象征中国内需相对不确定。”刘孟俊做上述解读。
学者:华尔街担忧中国赖帐
在此同时,花旗中国在今年十月发布通知,花旗已与汇丰中国签署协议,将转让其在中国内地的个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此举被部分自媒体解读为花旗撤出中国市场。花旗中国在官微发表声明表示,关于“花旗退出中国市场”的不实报道和误导言论内容夸大其词,并不属实。“该调整并不涉及企业与机构客户业务……,花旗目前在华共有约 7500 名员工,分布在 12 个城市。”
花旗银行北京分行(路透社)
“现在外商对中国投资信心,已经被中国赖帐的行为很大程度上震撼了。”旅美经济学者程晓农对本台表示,美国华尔街私募基金约有1万多亿美金都套在中国,像是恒大这样的中国企业对外资债券一概赖帐不还。美国的投资银行也担心,中国经济下行恐怕没有还款能力,这些投资可能都要变成“捐款”。
程晓农:“对华尔街来讲,现在已经神经紧张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做中国业务的很多人已经被裁掉了。他们现在在中国投资基本做法只出不进,现在傻瓜才会把钱再送进去。”
中美关系冲击中国经济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日前发表一篇《破解我国经济三大冲击的路径思考》的文章并提出三大挑战,首要就是全面改善和发达国家,尤其是中美经贸关系。中国外贸进出口的市场、技术和资金主要来源于发达国家,尤其是欧美各国。他建议,“要管控好中美、中欧、中日韩的分歧,所有外交应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中国大举宣传外国投资
为了阻止外资出逃,中国官方和媒体高调宣传外资投资成果。10月底,中国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表示,中德汽车大会招商,仅长春市举办的单场推介会就有21个汽车产业类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金额250.19亿元。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更是重点宣传项目,《21世纪经济》在社论中指出,今年参加进博会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数达289家。同时,中国已经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全球最不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市场国家最大的出口市场。
不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7日上调了中国的经济预测。据路透社报道,IMF周二将中国2023年和202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分别上调至5.4%和4.6%。上个月,IMF将中国2023年和2024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下调至5%和4.2%,并指出中国的经济复苏正在 “失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