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男子在北京一家空荡荡的商场里走路。(2023年7月27日)


对于咱们老百姓来说,家家都有一本账,上面写了衣食住行,还有投资消费。对于国家这个“大账”来说,同样也有一个账本,上面的项目更多,更全面,这就是财政收支。

今年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向好,1—9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8.9%。这种向好的态势能否持续?国家的钱还将投向哪里?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到了财政部。

记者:当前,各方高度关注财政收支运行。今年前三季度有哪些特点?

财政部党组书记 部长 蓝佛安:前三季度预算执行情况较好。财政收入保持恢复性增长,与经济恢复向好的态势相适应。财政支出进度合理加快,其中,8、9月份全国财政支出分别增长7.2%、5.2%,明显高于今年前7个月3.3%的累计增幅,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投入得到有力保障。前三季度,地方财政收入普遍保持正增长,近半数地区增速达到两位数。总的看,我国经济保持恢复向好态势,将为财政收入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为完成全年预算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我国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关键词是“加力提效”,三个季度已经过去,力是否加到位?效能是否提高?未来政策的空间在哪里呢?

财政部党组书记 部长 蓝佛安:今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聚焦创新引领,聚焦民生保障,聚焦经营主体,聚焦扩大内需。1—8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过1.15万亿元,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提高“一老一小”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加快培育和发展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消费增长点。下一步,财政部将着力在提效上下更大功夫。

今年四季度,我国将增发1万亿国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那么这1万亿元,怎么用?如何管?

财政部党组书记 部长 蓝佛安:今年以来,我国多地遭受暴雨、洪涝、台风等灾害,地方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比较重。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对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作出了部署,要求加快恢复重建,进一步提升我国防灾减灾救灾的能力。

增发1万亿元的国债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能够有力支持灾后恢复重建,补齐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的短板,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财政部党组书记 部长 蓝佛安:财政部将加快资金的下达。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压实监管责任。促进国债资金的安全、规范、高效使用。

无论是1万亿元的国债,还是减税降费、民生支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分投入,都写在了国家账本上。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中国的家底会越来越厚实,每个人都能享受到越来越多的政策红利。

中国财政部长蓝佛安表示,中国财政部今年以来认真组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与货币产业等政策密切配合,大力提升政策效能,努力推动经济总体回升向好、促进高质量发展,而后续将加快推进新增国债的发行使用。

蓝佛安是在接受中国官媒新华社的采访中作上述表示的。新华社星期天(11月5日)对这次访问作了报道。

“财政部将继续贯彻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在提效上下更大功夫,更好发挥财政政策效能,”蓝佛安说。

蓝佛安表示,财政部还将在支出上持续发力,“加快推进新增国债的发行使用,用好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保持合理支出强度”。

“同时,加强财政资金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提高资金使用效能,”蓝佛安说。

中国经济今年在后疫情期间反弹不力,政府在今年年初制定的经济成长大约5%的目标很难实现。除了今年自然灾害频发造成的经济损失外,房地产业持续萎靡不振、债务违约爆雷频响、年轻人失业率飙升、企业和个人因信心不足而不敢投资或消费等因素外,地方政府债台高筑也是一大头疼问题。

为刺激经济成长,中国政府重启依靠投放资金、增加中央和地方政府开支的办法拉抬经济的老戏码,上个月宣布将在第四季度增发总额为一万亿元(约合1370亿美元)的国债。

蓝佛安表示,今年以来中国多地遭受暴雨、洪灾、台风等灾害,地方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比较重,因此中央才决定增发一万亿元的国债。

现年61岁的技术官僚蓝佛安10月24日刚刚被任命为财政部长。不过,他在9月底就已经被任命为财政部党组书记。蓝佛安此前担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似乎从未有过在中央政府任职的经历。

蓝佛安表示,发行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重要举措,对于带动扩大有效投资、推动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具有重要作用。

“前九个月,各地发行用于项目建设的新增专项债券3.3万亿元,发挥了强基础、惠民生、阔投资等积极作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蓝佛安说。

蓝佛安表示,财政部将加大工作力度,更好发挥专项债券带动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向好。

“根据国务院部署和有关工作安排,提前下达2024年度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额度,合理保障地方融资需求,”他说。

路透社报道说,中国经济今年第三季的增长率超过一些经济学家的预期,可能也增加了中国政府实现全年经济成长5%预定目标的可能性。

但是,由于房地产业危机持续,私人企业因信心不足而不愿增加开支,连消费者也不愿花钱,实现今年中国经济成长的目标仍然困难重重。

中国官方10月3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在9月份刚刚出现的复苏迹象仅仅维持了一个月就消失了。专家认为,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没有摆脱最近数十年来首次遭遇的全面低迷的困境。

中国国家统计局报告说,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10月份从9月份的50.2回落到49.5,重返收缩。50是荣枯线,指数高于荣枯线,反映景气状况趋于上升或改善;低于荣枯线,则反映景气状况趋于下降或衰退。

非制造业的情况稍微好一些,但也出现了明显的放缓。非制造业PMI10月份录得50.6,略高于荣枯线,但比9月份的51.7低了不少。非制造业包括服务业和建筑业等范围广泛的行业。

中国经济在进入2023年以来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在今年一季度,借疫情管控放开的势头国内消费出现明显增长,但这股涨势非常短暂,到了二季度就消失了。面对房地产市场债务危机的爆发、青年人失业急速大幅度增长和大量企业倒闭等不确定因素的增加,消费者收紧了自己的钱包。而与此同时,海外市场订单大幅度减少,给这个出口导向的经济体带来了更为严重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