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亿年前就存在的“水下吸血鬼”七鳃鳗,奇特的摄食行为如何演化而来?11月3日,南都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该所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在距今约1.6亿年的“燕辽生物群”中发现了七鳃鳗的侏罗纪食肉祖先,勾勒了七鳃鳗从古至今摄食系统的演化历史,讨论了这一过程对七鳃鳗体型和个体发育模式的影响。

恐龙时代的食肉型七鳃鳗—燕辽鳗,距今约1.6亿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研究员、王敏研究员采集的来自侏罗纪化石“宝库”——“燕辽生物群”中新发现的大型七鳃鳗化石,包含两种七鳃鳗——杀手燕辽鳗和大牙燕辽鳗,其中杀手燕辽鳗体长超过64厘米,是目前已知的体型最大的七鳃鳗化石。

此次发现的新化石吸盘和牙齿以近乎立体的状态保存,为揭示摄食行为的演化提供了罕见而珍贵的样本。七鳃鳗“水下吸血鬼”的形象曾深入人心,然而,燕辽鳗化石的牙齿结构与消化道中的骨片残骸,却证明这是典型的肉食性(flesh-eating)七鳃鳗。



1.6亿年前燕辽生物群中的肉食性七鳃鳗——燕辽鳗(a-e,杀手燕辽鳗Yanliaomyzon occisor;f-h,大牙燕辽鳗Yanliaomyzon ingensdentes)

包括牙齿在内的较为完整的形态信息,还揭示了燕辽鳗和其他七鳃鳗的亲缘关系。运用贝叶斯全证据定年和谱系分析方法,该研究重构了七鳃鳗家族的时间(谱系)树(Timetree),分析结果显示,燕辽鳗是目前已知的现代七鳃鳗最近的化石祖先。

因此,现代七鳃鳗的祖先更可能是一类吃肉的七鳃鳗,牙齿的特点更接近于今天的囊七鳃鳗。从摄食系统的演化来看,侏罗纪是七鳃鳗演化历史的“分水岭”。从侏罗纪开始,七鳃鳗的摄食系统和生态习性趋近现代七鳃鳗,特别是包含变态发育阶段的生命史很可能也在那时开始确立。

此外,研究推测,现代七鳃鳗可能起源于晚白垩世(距今约7800万年)的南半球,新生代早期(距今约5800万年)南北七鳃鳗分化,晚渐新世之后,北半球七鳃鳗曾经过北太平洋区向北大西洋区扩散。对比稍早前发表的七鳃鳗演化历史的研究结果,该研究将现代七鳃鳗的演化时间线大大推后,可见素有“活化石”之称的七鳃鳗,其现存支系的历史远非以前认为的那么古老。

据悉,相关研究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飞翔研究员、张驰研究员和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Philippe Janvier教授合作完成,于北京时间11月1日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