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事论事地讨论用拼音夸学生,是有益的探讨。指责这名老师“卷”“装”“爱表现”,就未免诛心了“hai zi men fei chang ke ku!jia you。”(孩子们非常刻苦!加油。)近日,山东日照一名老师在班级群里用拼音表扬学生,在网络引发争议。有网友表示“暖心”,认为这名老师是“走心的老师”“有创意”。但也有不少网友质疑,“直接在班里表扬不好吗?”“这明显是给家长看的吧?”“表演型人格!”



的确,随着识字率的提高,我们见到拼音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乍一看到拼音,还真难准确读出它的意思。但是,一年级的孩子正是学拼音的时候,认读拼音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有益的练习,也恰好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这或许是老师的本意:用孩子们熟悉的方式去表达,让他们既接收到老师的表扬,又通过独立阅读获得成就感。

当然,网友的想法也有其道理。比如,有网友建议用语音发表扬信息,以减少孩子看电子产品的机会,还有网友表示可以在课堂上直接表扬、在作业本上写下表扬。这些都非常好,可以看出提建议的网友都很熟悉教育,其中有人或许就是教学一线的老师。

不过,教育的方法千千万,在具体做法上千差万别,完全可以理解。而且,各种做法可以共存互补,不必用此做法去否定彼做法。用拼音在班级群里夸学生,可能确实并不完美,但却不失为一个有新意的小尝试。这类尝试也是一种探索。或许未必能成功,却也有其意义。如果让老师觉得动辄得咎,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地工作,恐怕又是另一番风言风语。所以,大家不妨持宽容的态度,给老师们多留一些空间,让他们在探索的路上走得更远。

就事论事地讨论用拼音夸学生,是有益的探讨。指责这名老师“卷”“装”“爱表现”,就未免诛心了。一个人在做一件事时的想法是什么,谁也不能证明。在公共讨论中,尤其要避免这类对目的、心理的猜测。老师在用拼音表扬学生时,到底是为了表现自己还是为了鼓励学生,谁也不知道,也不可能证明。而且,恶意猜测他人的用心,难免显得刻薄,很可能会伤害无辜者。就家校关系来说,也不利于家校间的正常交流。

因此,我们不妨就看事情本身,它到底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多夸奖、肯定孩子,有利于提升孩子的自信心,有利于增强孩子的学习动力,这在教育界已经是共识。还记得不久前一段老师夸奖学生的短视频在网络热传,视频中,老师夸得用力,学生笑得开心,我们这些旁观者看得舒心。山东这名老师夸学生刻苦,是对学生行为的有针对性夸奖,而不是随意宽泛的表扬,是一种正确的夸法。一句良言,能暖一个班的心,有什么不好呢?

总而言之,觉得这个做法有问题,实事求是地提出反对意见,完全可以。但是质疑老师的目的,指责其“表演”,未免太过苛责。换位而处,如果我们在做一件事时被人这样恶猜,能不心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