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

1. 尽管以色列空军依旧强悍,但陆军却难堪大用。早在2006年第二次南黎巴嫩战争,以军就打出了空军和炮兵狂轰、陆军不堪一用的荒谬表现。以色列的无敌军事神话早已破灭。

2. 以军横扫中东无敌手的神话,归功于早期的制度支持。建国后军费开支长期保持在全国GDP的10%乃至20%以上。财政是以色列缔造“中东小霸王”重要的制度与力量保证。

3. 这一制度让以色列民众节衣缩食30年,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严重的通货膨胀,迫使以军走向了瘦身改革。随着外部生存环境趋于平稳,以军国防开支占GDP比重降至5%。以色列意图保持中东空军霸主的地位,陆军却沦为牺牲品。

4. 以军士兵津贴普遍很低,行政士兵每天工资只够买3瓶可乐,无论是义务兵还是合同兵都生活拮据。这导致军事物资倒卖以及军官“干私活”事件屡见不鲜。战时甚至出现点外卖补给军粮的情况。在武器装备缺乏、作战计划混乱的乱象中,以色列的军事神话恐难以保持下去。

作者|唐驳虎

凤凰新闻客户端荣誉主笔



以军依然在加沙城外围打卡,继续来深入解析以色列国防军(Israel Defense Forces),尤其是陆军。战斗机总数300架的以色列空军依然精英强悍,这不消多说。

截止当地时间10月28日零点,以色列空军20天的投弹总量已经超过了1.2万吨(弹药重量,并非TNT当量),相当于每天600吨弹药落到加沙(最初几天每日1000吨)、架均投弹40吨。



这已经接近美军在阿富汗20年作战的总和 ,放在世界大战下都是极高的数字。历史著名的德累斯顿、东京大轰炸(1945.3.10),也只有3900吨、1700吨而已,当然这些是一天内完成,单日投弹强度更高。

12000吨弹药,炸死了超过8000名巴勒斯坦人,40%是儿童,炸毁了加沙超过5%的建筑。但要按以色列人的想法去解决哈马斯和加沙,还是必须得出动陆军。但偏偏IDF的陆军根本就难堪大用。



辉煌神话下的不堪一用

前面说过,2006年第二次南黎巴嫩战争,以色列陆军就展示了荒谬绝伦的无能战斗力。三万现役以色列陆军主力,哈马斯这边只有1000武装分子,除了轻武器,最强的装备是少数反坦克导弹。

这是30倍的人数规模优势,不知道多少万倍的空中火力和重装甲火力优势。以色列空军和炮兵连续轰炸,87%的建筑遭遇了破坏,黎巴嫩平民死亡达990名,3000多人受伤。



结果马鲁·拉斯(Maroun al-Ras)村,4000以军精锐对17名真主党士兵,10天拿不下来。以军伤亡30多人,只能绕路。

下一个宾特·朱拜勒(Bint Jbeil)镇,5000以军精锐对140名真主党士兵和民兵,20天拿不下来。以军17人阵亡,近百人负伤。真主党32人阵亡,大部分死于空袭和炮击。



打了一个月,以色列三万大军,连进入黎以边境不过5公里,一个村一个镇的小小突破口都拿不下来。有人为以色列陆军开脱,说城市战、治安战难打。

但这就是正规作战里的村落进攻,还根本没到游击战、治安战的地步,更谈不上坚固筑垒的城市作战。以色列陆军的战斗力低下,已经到了荒谬透顶的地步。



17年前的2006年,以色列军队的无敌神话早就被粉碎了。 黎巴嫩真主党反过来建立了自己的军事神话。但很多人仍然对以色列军队存在明显的、不切实际的刻板印象。

毕竟这个曾经极其辉煌的军事神话已经超过了半个世纪,思想钢印难以在短时间内破除。但可曾想过,以色列的军事神话又是如何造就的?



先军社会

从被集体送进集中营屠杀的东欧民族,到横扫中东无敌手的以色列国防军,这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当然不是,IDF是从英国军队30年的培养训练中来,从锡安主义的兵民一体、耕战合一中来,也是从长期的超高战争投入中来。



开战建国后,以色列的军费长期保持在GDP的10%以上(1966-1994),1967-1988的21年间更是超过15%,1969-1982的13年间维持在近20%以上。

1973-1976的4年间由于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影响,甚至接近并达到30%。需要注意,这里所说的都是军费占GDP、也就是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而不只是占财政开支的比例。



▎军费占GDP比例,1960-2020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中国的国防预算占比GDP近年来保持在 1.4%-1.5% 左右,而世界各国军费预算占比GDP的平均数是 2 %。所以,以色列实行的是长期、坚决的先军制度。

以色列的15%~20%,意味着整个社会生产、制造、流通、创造的1/6财富都花在了军队和武器、备战和打仗上。 整个国家就是一座耕战一体、全民皆兵的“基布兹”(Kibbutz)。



以更大的视野标尺比较,美国冷战+越战时的军费GDP占比是9%,80年代是6.5%,现在是3.5%。 而以色列当时最大的敌人埃及也只有以色列的一半。

要知道军费占GDP比例30%是什么概念?达到这个水平,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国,主要税种个人所得税的最高一档税阶达到了92%。



▎国民生产总值,已统一调整为现价美元


用这样的税收财政,美国才得以生产了30艘舰队航母、120艘护航航母、1000艘驱逐舰、1700艘登陆舰、3200艘自由轮,以超过10倍的优势在大洋上碾碎了日本。

同样,在战时财政制度支撑下,不过300万人的以色列才得以碾压人口是以色列12倍的中东大国埃及,同时轻取人口两倍的叙利亚,相当的约旦、黎巴嫩和懒洋洋的阿拉伯盟军。



▎人口数量对比,1960-2020


因为以色列人均GDP反过来是埃及的12倍,所以两国的总GDP相当。而以色列军费占比30%,埃及军费占比15%,因此以色列军费开支是埃及的两倍,维持了一支精悍但更强大的国防军。

财政是以色列缔造“中东小霸王”重要的制度与力量保证。 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就是所有“军迷”和绝大多数专家根本没想到过的背后因素。



后现代缩军


1967年第三次和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两次打败萨达特和纳赛尔领导的埃及,促使埃及、约旦讲和。1982年又杀进黎巴嫩,迫使阿拉法特的巴解组织流亡北非。

以色列的外部环境由生死存亡变成相对和平,而民众已经为此节衣缩食支撑了30多年,民心思变,要整个国家继续保持一种紧绷的战备状态,明显是不现实的。



以色列军队战绩辉煌,可就在沙龙大逞威风后的1984年和1985年,以色列政府两次几乎要破产,货币大贬值,以色列国防军也不得不开始进行瘦身改革。

因为除了财政税收,特拉维夫还通过印钞的方式持续稀释汲取民众资产:1954年1美元兑1以色列镑,1967年贬到1兑3.5以镑,1971年贬到1兑4.2以镑,1971年贬到1兑7.1以镑,1978年贬为1兑19以镑。



1980年改用新货币名“谢克尔”(Sheqel),汇率为1美元兑1.05谢克尔。结果在打赢第五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财政再也无力支撑,靠印钞度日。

这导致急剧的通货膨胀,1985年汇率暴跌到1美元兑1500谢克尔。5年内贬值近1500倍,以色列民众的积蓄财富遭受了一次大洗劫。



1985年以色列央行重新发行了“新谢克尔”,按1:1000的比率收回旧谢克尔,抹去了3个0。(现在的汇率是 1 美元 = 4 谢克尔,1 谢克尔 = 1.8 元人民币)

随着社会现代化、时势变迁,以色列不必要也不可能继续维持超高比例的国防开支。 到90年代以色列军费占比降入 10%,进入21世纪后逐渐下降到5%。



▎全球军费比例2021,:美、中、印、英、俄、法、德、日、韩、其余


虽然这个比例还是很高,而且以色列经济发展成功,但毕竟国家体量太小,以色列的军费一年“只有”240亿美元(含美国军事援助30亿)。

除去不当兵不纳税的极端保守派哈瑞迪人,对剩下的800万人口而言,无论老少还是阿拉伯人,人均负担3000美元。(年GDP总额5000亿美元、人均5.2万美元)



相比之下,像法国、德国、日本这样军力半废弛的中等发达国家一年军费也有550亿美元,因此以色列的240亿美元并不太够用。

像以色列空军的现役50架+订购25架F-35,交付单价是1.2亿美元,但在研制阶段以色列就掏了几十亿美元的分担研制费,因此折合成本还是每架2亿美元。



但其实在战机的全生命周期成本中,研发和造价只占20-30%,真正的大头是后期的维护费用,包括燃料费、维护人员的人工成本、购买配件、耗材和维护工具的费用等等。

除了F-35,以色列还要维持50架F-15、200架F-16、导弹防御系统,以继续称霸中东天空。资源有限,以色列自然选择保住认为是更常用、更重要的空军,陆军的建设就一言难尽了。



根据编制,以色列国防军的现役规模为16.9万人,其中陆军12.6万人、空军3.4万人、海军0.9万人。陆军中义务兵10万人,剩下2.6万是军官和合同兵。

以色列实施全民义务兵役制,基督徒和穆斯林志愿服役。犹太人(哈瑞迪派除外)和德鲁兹派服役期为男性2年半,女性2年。战时陆军计划动员规模40万人。



IDF,武装城管部队


“以色列国防军2000”等军改把士兵分为行政(Administrative)、战斗支援(Combat Support)、作战战斗支援(Operational Combat Support)、战斗(Combat)、先锋(Spearhead)五个不同的等级。

不同风险等级的以色列士兵每月津贴自然不同 :行政职务1235谢克尔,战斗支援士兵1793谢克尔,战斗士兵2463谢克尔,先锋战士每月3048谢克尔。这还是2022年涨薪50%后的水平。



而作为对比,2023年以色列的最低工资一个月5572谢克尔,工资中位数1万谢克尔,不事生产的100多万哈瑞迪人福利一个月5800谢克尔。

以色列国民的收入很高,但是物价更是高得离谱 :日常物价是中国的4-10倍,汽车价格是中国的2倍,特拉维夫的房价和北京上海深圳一样。



一瓶500毫升可口可乐,疫情前至少10谢克尔(18元人民币),现在涨到至少14谢克尔(25元人民币)。特拉维夫已经超过香港和纽约,成为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

也就是说,以色列士兵的津贴购买力,行政士兵每月相当于88瓶可乐、每天3瓶。精锐的先锋部队也就是每月217瓶、每天7瓶多。



当然,以色列的社会工资中位数一个月也就买700多瓶可乐而已(而且还得交平均20%的个税)。而且,实行全民兵役制的国家(比如韩国),义务兵的待遇都不会很高,也就是一个生活补贴。

能够决定军队核心战斗力的,仍然是长期服役的职业合同兵部队。但是就连合同兵的工资也低,甚至基层军官的工资也低。



2020年统计以色列国防军军官的平均月薪为:

少尉10173谢克尔、中尉10601谢克尔、上尉14629谢克尔;

少校23257谢克尔、中校32327谢克尔、上校40553谢克尔;

准将56093谢克尔、少将70178谢克尔、中将参谋长101813谢克尔,是少尉的10倍。



各军阶之间的收入差距很大 ,往上升官就能猛涨。但是主体的基层军官,也就是拿一个社会中位数工资,一天30瓶可乐,日子过得紧巴巴。

这直接导致了以色列很多基层尉官必须“干点私活”才能养家,想办法升官才能宽裕。哪里还有时间、精力和热情去钻研业务搞训练?



至于长期服役的职业兵工资就更低了,这样必然会造成志愿留队人数的大规模下降和骨干人才的大规模流失,也会让很多官兵铤而走险,倒卖军械物资赚钱。

以色列军队内部倒卖军事物资现象极其严重 ,前几年甚至出现过梅卡瓦坦克丢失,第二天警察在废品站找到的事,而重灾区的枪械子弹根本无法统计。



临战混乱,五个人一杆枪

10月7日哈马斯越境袭击,屠杀以色列1000民众,以色列举国震惊。从8日开始,以色列启动全民动员体制,一批批年轻人迅速从国外搭乘以色列航空公司的班机回国。

特拉维夫机场到达厅挤满了回国的年轻人。他们是预备役士兵,如约返回以色列应征。显示出以色列人高涨的复仇意志。



在短时间内,以色列如期征召出超过30万的预备役军人,这与俄罗斯局部动员后60万人逃往国外形成了鲜明对比。但最终是“兵马已动,粮草未行”,整个过程十分混乱。

很多预备役到了前线一直没领到武器装备,部队原地集结了很多天都没有作战计划。几十万的围城大军就这么干耗着,每天光吃喝拉撒就是一笔天价支出,现在已经是乱象横生。



根据以色列军队披露的数据,36万预备役动员10天后,只下发了72800杆枪,322.71万发子弹,217150枚手榴弹。平均5个士兵才分到1支枪,手榴弹3个人分不到2颗。

难不成都要用木棍长矛吗?更别说防弹衣和防弹插板这些基本都是十人才能分一件,从军队到个人,都正在疯狂向义乌订货下单,加班生产。(中国防弹衣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0%)



以军预备役人员缺乏装备已经抱怨了两周,士气已经懈怠,抱怨声四起。 比如缺乏陶瓷防弹背心、缺乏战术头盔,甚至缺乏帐篷,缺乏睡袋,缺乏鞋子。乃至缺乏食物。

以色列军队向固定供应商下了每天27万份餐食的订单。麦当劳的以色列分部就去免费送了几天的餐劳军,导致麦当劳在中东遭到无数人抵制。



但靠近加沙的以色列部队的军粮还是供应不上,居然要靠点外卖的方式来获得补给。 当然,五个人一条枪,这是预备役部队动员中的窘况。

以色列依然有一支几万人的重装甲部队。但种种迹象显示,今天的以色列军队,还是2006年那支被真主党打得屁滚尿流的保安军。



现在在全球众目睽睽之下,我们极有可能见证世界上第二个军事神话的轰然破灭(第一个是谁大家去年就知道了)。

须知,任何国家、民族乃至军队、集团、组织,本质上都是忒修斯之舟。 认为某一民族天生就能打,某个组织永远自动领先,都是浅薄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