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五凌晨3点,上海已在流传李克强去世的消息,但多数人半信半疑,早上8点10分许,中央电视台发布消息,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原总理李克强,近日在上海休息,因突发心脏病,经全力抢救无效,2023年10月27日0时1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68岁。相关消息发出五分钟后,中国各大媒体纷纷转载,更引起中国网民对其死因的关注。
上海医疗界人士薛宁告诉本台,李克强身体状况良好,喜欢游泳,他到上海后,被安排入住东郊宾馆,但在游泳时突发心脏病:“昨天到,说是傍晚在东郊宾馆游泳时突发心脏病。”
过去10年中,李克强曾经出任两届总理,他提倡“进一步改革开放”,但其经济政策无法真正落实。李克强去世的消息周五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排行榜第一。网民纷纷留言,称“人民的好总理,一路走好”“逝者安息”,“好总理政治生涯不应该终于此”等。又贴出蜡烛图片。日本驻华使馆发帖写道,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于2018年5月举行日中韩领导人会议之际正式访问日本,在日中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惊闻故人逝世,谨此表示由衷的哀悼。不过,除了央视及少数几家媒体,其余有关李克强逝世的消息,评论区均被关闭。
官方公布李克强死讯前 消息已传出
资深时事评论人士马聚对李克强去世感到突然,他对本台说:“李克强去世8个小时后才对外发布消息,在网络上,26日下午17点54分就有人说,李克强已经去世,正在等官方的官宣。为什么中国政府公布的死亡时间凌晨10分,但之前就已经有人发消息,其中有很多蹊跷之处,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
据官方资料显示,李克强是安徽定远人,1974年3月参加工作,197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法律系和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学士、经济学博士学位。李克强的仕途从河南起步,他以43岁之龄成为最年轻的省长,四年后晋升为河南省省委书记。2007年中共十七大后,李克强由辽宁省委书记晋身9名政治局常委之一,成为4名副总理之中最年轻的一位。2012年十八大后,他连任政治局常委,排名跃升至第2,仅次于习近平,其后接任温家宝的总理职务。
马聚说,李克强担任国务院总理期间,提倡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但遭遇很大的阻力:“国务院的一系列政策,我们所知道的地摊经济以及之前的金融举措等,最后被否定。所以李克强的任期让人感受到中国政局的独裁化之后,每一个人都在这样的气氛下,黯然失色。”
李克强去世节点类似于八九年胡耀邦去世
资深评论人士郑旭光说,现在要看当局如何评价李克强,这关乎到民间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讣告如果写得不好,可能出大事。因为此刻跟当年胡耀邦去世时的场景相似,李克强离去的时间点给习近平添了大事,如何应对可能发生的社会风潮,因为现在民众的成熟度已经非常高,社会阶层的理念跟1989年完全不同,有半数人生活在非国有经济体。1989年他一镇压,民众都不敢出来了。”
李克强在去年3月总理记者会上已经透露,将最后一年担任总理,去年二十大他没有连任中央委员,继而卸任政治局常委。今年3月全国人大会议上,他最后一次发表政府工作报告,总理职务其后交棒予政治局常委排名第二的李强。今年两会期间卸任国务院总理职务,他最近一次露面是一个月前在甘肃调研莫高窟。
评论觉奇怪但指对政局影响轻微
李克强的死讯首先由中央电视台於今早8时06分发出,但正式讣告要後发:「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丶十八届丶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原总理李克强同志,近日在上海休息,2023年10月26日因突发心脏病,经全力抢救无效,于10月27日0时1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68岁。讣告后发。」
由於中国高层领导在任时有保健,例如三届之内的政治局常委均享有最高级别的医疗保障,即使退休後亦有医疗队负责其保健,让他们颐养天年,68岁在领导层而言是属於年轻,故其死亡更显奇怪。即使被迫下台丶死於心肌梗塞的前总理胡耀邦,也是在下台後两年逝世。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及助理院长吴木銮接受本台长途电话访问时指出,在他的社交群组中,很多人均对李克强逝世感到突然,现时难以判断其死因是否涉及其他因素,但有人估计他可能是溺水後死亡。他解释,中国领导人有游泳以保持身体健康的习惯,一旦曾经溺水便容易影响身体健康,更何况李克强之前便曾经传出身体健康有问题的消息。
中国事务专家林和立接受本台访问时亦认为,李克强的逝世确是奇怪,因为 68岁对中国领导人而言实属年轻,而李克强是中共「团派」(共青团)的最後一位领袖,是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三大反对势力之一,馀下两派是以已故领导人江泽民为首的「上海帮」和红/军二代,但现在没有证据显示事件中有不正常或非法行动存在。
高敬文:李逝世不影响中欧关系 吴木銮:只会触发知识界怀缅
但他认为,事件会加深外界对中共高层离开或升降的谜思,以至对习近平力量的质疑。
林和立又说,「团派」势力在过去十一丶二年已经减弱,甚至是原可进入政治局的胡春华最後亦被删掉,「团派可说是已死咗一半」,故此李克强逝世不会刺激党内斗争加剧;此外,李在总理任上虽说是掌管经济,亦是习第二任班子内怪一紧跟已故领导人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追随者,但已非举足轻重人物,其逝世不会影响中国的经济政策。
吴木銮亦认同,指李的影响力没有其前任高,不像胡锦涛和温家宝般分工明晰,前者管党内,後者管经济而形成「胡温体制」,李克强时更多是习近平体制,故看不到其逝世会影响中国的经济政策。
他认为,李克强之死可能会触发知识份子一些情绪,甚至是怀旧心态,不会再多,因为李本身是知识份子,是科班经济学家,亦较喜欢接触知识份子,但对坊间有人提问李的逝世会否引起一如深得知识份子喜爱的胡耀邦1989年逝世时触发天安门事件,吴木銮简单地说:「不可能」。
来自法国的香港浸会大学名誉教授高敬文(Prof. Jean-Pierre Cabestan)亦向本台表示,李克强逝世意味「团派」在中共高层的惟一代表也没有了,但李可说是中国历届最弱的总理,其逝世不会对中国的经济政策以至中欧关系有任何影响。
李克强任内GDP年均增长6.2%
终年68岁的李克强,是安徽定远人,1955年7月1日生於安徽合肥,1974年3月参加工作,两年後加入中国共产党,官至总理,2023年3月卸任。他在任十年内,中国GDP从2012年的 53万亿元人民币(下同)跃升到 2022年的 121万亿,年均增长 6.2%。但在第二任时,其经济政策大多是习近平路线。在三年疫情封城期间,曾於2020年间提倡「地摊经济」,但亦被中央批评,不过,不少地方有仿效,例如黑龙江丶上海丶成都丶济南丶合肥等多地均出台政策,对地摊经济的发展持肯定态度。
在此之前,他在当年的「两会」记者会上又打破中国人民富起来的说法,指「中国有6亿人的月收入不足1000元人民币」,引发争议,因为中国统计局公布,2019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733元,与李的说法相比较,即中国有近 43%人口的月均收入只有全国平均值的39%。
英语流利的经济学博士
李克强1955年7月生于安徽一个普通家庭,是一名地方官员的儿子,十几岁时见证了文化大革命的动荡,在“上山下乡”运动中作为“下乡知青”在安徽省凤阳县的一个农业公社工作了几年。
1977年文革后恢复高考,李克强是第一批考进北京大学法律系的学生,先后获授法学学士、经济学博士学位。
他能说流利英语,曾协助将多部重要法律作品从英语翻译成中文,包括丹宁勋爵的《法律的正当程序》。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期间,他关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论文赢得孙冶方经济学奖,这是经济界的最高奖项。
李克强是在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其政治生涯最初几年是在参与共青团中度过,是後来当上中国国家主席的胡锦涛之下属,後者在1983年获选为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十年后,李成为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的第一书记,进一步夯实其团派背景。
1989年的北京天安门学生运动中,李克强以中国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兼全国青联副主席的身份,敦促示威学生返回校园。
1998年,42岁的李克强出任河南省代省长,成为中国最年轻的省长,也是首位博士省长,他一年后扶正,2002年升任省委书记。在河南的六年里,李克强让当地经济有显着增长,但其政绩也因河南卖血村、艾滋村事件蒙上阴影。
2004年李克强出任辽宁省委书记,主导该地区旧工业基地的复兴,并建立了沿海经济带,以促进与邻国的贸易。
2007年中共十七大,李克强首次晋身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2008年,李克强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分管经济、食品安全、医疗等,成为接替温家宝的热门人选。2013年,李克强正式接替温家宝成为总理。
尽管李克强的权力后期被架空,但他凭借经济政策上的务实主义,成为一位受欢迎的领导人。
今年3月他发表完最后一份《政府工作报告》,现场响起约20秒的掌声,是全场报告中历时最久的掌声,直到他回到座位就坐後才停下。
一位平实接地气的总理
像世人熟知的周恩来总理,便极富人格魅力,留下鞠躬尽瘁、顾全大局的身影。 朱镕基总理同样如此,他一往无前、大刀阔斧的铁腕改革,奠定了今天中国经济的基本框架。 温家宝总理的深情、人文关怀让许多人怀念,他任内曾施政广泛惠及农村居民。 李克强给外界许多人留下的印象是平实、低调、接地气、清醒的改革开放意识。 他上任以来力推简政放权,大幅削减不必要的政府审批事项,给民众、企业办事创造便利。 他多次为包括小商小贩、卡车司机、快递员在内的中下阶层发声,主张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给地摊经济一定的空间。 他主张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持续主抓惠及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工作。
2016年8月22日,李克强在江西省赣州章贡区棚户区了解搬迁改造情况。 (新华社)
他曾针对电影《我不是药神》所揭示的癌症患者买不起进口抗癌药问题开会研究,决定对进口抗癌药实施零关税,并通过政府集中采购、纳入医保方式降低价格。 他主动提及江苏丰县八孩女子事件,并作出批示坚决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他在「厉害了,我的国」之类论调盛行时直面疫情下的底层困境,公开指出中国有6亿人的每个月收入只有人民币1000元左右,主张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过去一年,李克强有两次自我评价本届政府工作表现。 这可以作为外界分析的重要参考。 一次是面对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提问,李克强答道:「本届政府以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矛盾和困难叠加。 说到最大的挑战,那还是新冠疫情及其给经济带来的严重冲击。 我们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行不避险,尽了最大努力。」
这一点是符合事实的。 过去一些年,中国政治精英们常用战略机遇期的说法。 在胡温时期,中国政府正是抓住了战略机遇期,一心一意谋发展,才将中国经济送上全球第二的宝座。 但过去十年,贸易战、科技战爆发,中美关系的竞争、博弈面向日益突显,战略机遇与风险并存,再加上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亟待转型升级,一些高耗能高污染高杠杆行业难以为继,这意味着李克强任内所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
中美贸易战的发生,曾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挑战。 (视觉中国)
李克强在回答中还特意回忆刚出任总理时的表态并提及上任以来的实际工作表现:「记得我出任总理时在这里召开第一次记者会,也就是在这个大厅里边,就明确表明,要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这是我们政府的基本任务,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就是要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 这些年,我们锲而不舍、一以贯之,创新施政方式,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等方式来应对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尤其是把宏观政策的实施直面市场主体的需求; 坚定推进改革,减除繁苛,维护公正,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和新动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坚持就业优先,把握国情实际,注重保障基本民生,等等。 政府工作有人民群众认可的地方,也有与他们的期盼有差距和不足的地方,这些我们是清楚的。」
另一次是最近李克强在主持与《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相关的会议时从过去一年、过去五年、过去十年三个维度来评价政府工作。 这应该也是高层的共识。
李克强曾表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发展取得极为不易的新成就。 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对经济带来严重冲击,我们及时果断应对,靠前实施既定政策举措,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 实行规模性退税减税降费等,帮扶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难关,支撑稳就业保民生。 创新政策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扩投资带消费。 突出抓好粮食生产和能源保供,夯实稳物价基础。 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出台稳经济政策,发挥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 经过努力,稳住了宏观经济大盘,城镇新增就业1200多万人,在国际通胀高企背景下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只有2%,进出口增长7.7%,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这殊为不易,成之惟艰。」
去年第二季度,上海等多地遭遇疫情冲击,一时之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陡然增大。 (视觉中国)
这一点,许多人都有切身感受。 去年3月以来,中国经济面临超预期因素冲击,内有疫情冲击,深圳、上海、北京相继遭受疫情袭扰,上海甚至为此静默长达两个月,外有俄乌战争的影响,经济发展一度陷入多年未有的困境,许多家庭收入突然下降,许多企业难以为继。 在此情势下,正如外界所注意到的是,李克强马不停蹄地召开会议,部署和协调应对措施,奔赴各地督促。 一个备受关注的节点是去年5月召开的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目的是摆脱经济困境,当时有超过万人参加。
⋯⋯
从朱镕基、温家宝到李克强,三任总理扮演不同的角色。 朱镕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总工程师,他铁腕改革,雷厉风行,为日后中国经济发展构建起基本框架和思路。 温家宝则主要是萧规曹随,在朱镕基奠定的框架下抓住战略机遇期,让中国保持十年高增长。 与两位前任相比,李克强任内的中国经济面临更多复杂挑战,内外都有许多冲击经济的负面因素,但还是得稳住经济社会大盘,让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崛起势头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