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吴艳妮在个人社交账号上晒出街拍照,分享日常。



照片中,吴艳妮站在复古的咖啡店外,落叶满地,氛围感十足。而吴艳妮本人则扎着麻花辫、戴着白色鸭舌帽,上身穿露脐紧身白T恤、下身配玫红色休闲裤,右手上臂纹身若隐若现,一身装扮时尚休闲。



吴艳妮配文称:“好像是在巴黎的街头,感受这巴黎的秋天,期待明年夏天的巴黎赛场。”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吴艳妮在10月2日发文回应杭州亚运会抢跑后,首次更新微博动态。

10月1日,杭州亚运会田径女子100米栏决赛中,吴艳妮第二个冲过终点,成绩为12秒77,但赛后裁判作出判罚,认为吴艳妮抢跑,取消其成绩。

2日凌晨,吴艳妮在个微博上发文致歉。



据媒体报道,吴艳妮赛后在得知自己成绩被取消后,依旧向获得金牌的林雨薇表达祝贺,“这次的金牌属于中国队就可以了,希望中国田径越来越好。”

此外,吴艳妮还展望巴黎奥运,称希望能在巴黎奥运会展现出最好的自己。

图源:即氪运动9月体育热门人物解读——吴艳妮10月1日晚,跨栏选手吴艳妮因抢跑痛失银牌,并在赛后微博发文道歉,这成了亚运会田径赛场上的热门话题,#吴艳妮抢跑 也一度上了微博热搜。

相较传统媒体声音,网友评论较为刺耳:“抢跑就抢跑了,光明正大承认”、“没夺冠还要抢曝光”......甚至还有“输得好,谁叫她这么飘”。



图源:即氪运动

明面上在说这次比赛,实际却是对吴艳妮成名以来种种表现的一次爆发。

吴艳妮跻身流量榜始于8月初的成都大运会。与传统运动员相比,吴艳妮有些另类、不够低调——胳膊上有文身,比赛前有自己的标志性动作,再加上容貌姣好,性格较为张扬,也有着极强的镜头感。

虽未拿到过金牌,但吴艳妮成绩也属于亚洲一流。乘着“运动员流量化”的东风,各路因素叠加下,她成为不少人口中的“田径女神”。出圈后的直播带货、怼网友等行为更让她身处流量中心,这让她在点赞声中夹杂着质疑、谩骂。

回顾历史,亚运会的状况仿佛7月份亚锦赛的决赛抢跑再现,相同的是她与工作人员及裁判争论;不同的是,她有了重跑的机会,赛后做出了众人眼中“身披国旗找镜头”的行为,说出“...展现我们中国运动员风采...”、“...受旁边对手影响没能撑得住...”等话。

这些看起来“作秀”的细节,在事后把吴艳妮推到了风口浪尖。受其影响,代言的雅迪等品牌也卷入这场舆论风波。



图源:网络

这给品牌方带来了一个新课题——在“国家培养”体系、强调低调的国内,在商业化程度、赛事密度相对双低的项目上,如果一名运动员水平上流,但并未获得过洲际/世界冠军,其成绩也不具备“突破性意义”,不过仍具有激励意义,对方因自身特点、个性带来的流量而成为代言人,频频曝光社交媒体,这种人是否算合格的代言人?

对运动员来说,做营销也是一件两难的事情。

通常情况下,运动员在大众面前的曝光多与赛事绑定,除非取得巨大成绩,否则自竞技状态走下坡路的那一刻起,其商业价值便开始减少,再加上国内体育经纪不算成熟,运动员出路相对有限,抓住巅峰期时的成名机会,而不是等到退役后再谋求机会,便是当事人能预见的最佳选择。

同时,流量的另一面也会给运动员带来阻碍。一般认知中,成绩往往是流量,或者说商业价值的前提,这也是体育商业的基本逻辑。

虽然自“刘翔事件”后,国内民众对竞技体育商业化的理解逐渐成熟,但在当前环境下,仍需要运动员走好“专业”与“流量”这根钢丝,避免公众反感。

一种可以尝试的解决办法是,将看不见的背后努力摆在台前,展示运动员群体的深层价值——在各种环境下持续学习,突出坚韧不拔等品质,进而为运动员个人品牌的长期生存打好基础。

再回到吴艳妮本身,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网络舆论偏向负面,但她并未大幅度掉粉,反而有所上涨。据体育营销数据平台拼渤数科的统计显示,亚运会周期内,吴艳妮涨粉14.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