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我想再回美国攻读硕士学位,只是纽约大学的学费要70万……”当远在美国的父母接到我从上海打来的电话,感到十分惊诧。能不吃惊吗?我已年近33岁,在中国工作9年了,怎么又想起来重返校园?曾经,23的我,刚出校门就不顾父母反对,漂洋过海只身来到北京闯荡。曾被渣男骗钱骗感情、还被领导训责同事嘲笑,但我都挺了过来。硬是从月薪1800的实习生,渐渐成长为一个月薪2万的业务经理。

熬出头后,我却转行挑战旅游业。刚刚赚了点钱,又因疫情一败涂地。无奈,只得再成普通打工族,开始“沪漂”。不料后来,一连三个月的上海封城让我连饭都吃不饱。

突然间,我开始怀念在美国上学时的日子,并产生了重返校园提升学历的念头。但是,已33岁的我,耗巨资去美国读硕究竟值不值得?


(33岁,我来到美国纽约读硕)

1
我叫谢俏,今年34岁,祖籍山东济南。父母都是在大学里工作,家境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是在温暖而民主的家庭氛围中长大,因此形成了乐观开朗的性格,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

16岁时,我随家人移民美国,那时我正读高二。在美国读完高中,于2009年考入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的商学院。我希望将来可以去不同的国家生活和工作,所以就选择了国际贸易专业。

2013年,我美国本科毕业。当时受《奋斗》、《北京爱情故事》等影视剧的影响,觉得北京是一个让青年人充满奋斗动力的城市,所以想去北京工作。


(23岁,我在美国旧金山本科毕业)

当时父母并不支持,他们觉得我思想单纯,担心我独自回国,去的又是竞争激烈的北京职场,肯定会生存不下去。但我天生爱挑战,毅然决然地只身来到了北京。

我来到北京后,因英语的优势进入一家全球前十强的公关公司。十年前正是公关公司最红火的阶段,但工作节奏非常快,职员们深夜加班,甚至累得生病也是常有的事。

初入职场的我只是实习生,月薪才1800元。这样的工资维持我的房租和生活费都勉强,全靠父母给我供给。虽然工资微薄,但我觉得这是大家挤破头都想进的全球TOP公关公司,在这里历练大有前途。所以,我死心塌地地坚持下来。


(现在的我,仍然乐观而自信)

因为我16岁就去美国了,一直生活在美国加州很单纯的社会和学校环境里,所以初到中国职场,难以融入和驾驭职场的人情世故,也欠缺与同事、领导打交道的能力。

而且,公关公司需要很强的文字功底,而我的中文写作能力很一般,写出的新闻稿常被领导批评,同事的嘲笑更让我无地自容。这种挫败感,让我也常躲在厕所里哭。

公关公司职员,在外人眼里看似光鲜亮丽的职业,但在参与一些大型活动时,我干的却是勤杂工的活,搬箱子、整理物品这些力气活都得干。有时为了给艺人和公司的高层准备饮食或临时需要的物品,我得在一个商场里往返购物,一天大概要走5公里路。每当深夜下班,快累成一瘫泥。


(任何时候都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

2
实习中接触不到核心工作,又非常辛苦,这让我也曾灰心丧气过,甚至想过放弃,回到父母身边。但是,骨子里强烈的好胜心又打败了消极情绪。

在公关公司实习的时候,我还有过一段很糟糕的“恋爱”经历。初来乍到,涉世不深,我很容易相信人。交的这个男友是一个朋友介绍的,最初交往的过程中,吃饭、看电影之类的约会消费,都是他主动花钱的。我感觉这个人还是挺有诚意的,所以渐渐就加深了信任和好感。

后来有一天他对我说他那边出现了紧急状况,需要两三万块钱,就来向我借。我太单纯了,就借给他了。再后来,他又用类似伎俩骗我三万。

可是后来,我发现他竟然失踪了,电话也联系不上。我刚到北京,钱没挣几个,反而被渣男骗了6万块,真是倒霉透了。我又气又急,四处打听他的下落,可是认识他的人也不知其去向。


(在纽约大学,跟同学参加酒会)

幸好我记性好,还记得他的车牌号,后来警方通过车牌号找到了他,追回了我的损失。

而这时,我才知道,这个人不止对我施使诈骗行为,同时脚踏多只船,还对其他女孩骗财骗色。这件事对我的打击还是挺大的,让我后来再涉足恋爱变谨慎、聪明了很多。

虽然刚到北京,情场、职场都不顺利,但我仍然坚持了下来。我时常鞭策自己:这是个很好的平台,我要在这里成长,实现自我价值,获得别人的认可。

于是,我比其他同事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己。比如写作能力不好,就反复地看杂志里的新闻稿。在工作以外参与各种职业活动,去锻炼自己。开会和跟客户打交道时,我会把别人的对话都记录下来,熬到半夜也要详尽做复盘。


(我与明星小S同台)

我还主动去和领导谈话,争取一些历练的机会。记得第一次得到客户和同事的认可,是因为一次品牌发布会。那个活动邀请的嘉宾是当时很火的台湾明星小S。我向领导争取到跟小S同台互动的机会后,便提前在家里练习话术、表情、仪态等。

活动结束后,客户和领导都对我全程的表现很满意。就连CEO也转发了我和艺人的互动微博。作为一个还是实习生的我,第一次得到大家的认可,开心极了。这次成就感,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在公关行业走下去的信心。

在公关公司工作五年,我从实习生做到客户经理,并负责策划和主持了很多大型品牌活动。

当时我负责和全国重要媒体打交道。工作中我煞费苦心:建立了媒体库,记录了每一个媒体人的喜好背景等等,并抽时间去拜访各个媒体,和他们产生更多的接触。我的工作能力在行业内获得了更多人的认可,还成为客户经理,带领6人团队,在公司独当一面。


(做旅游业,带客户参加美国火人节)

3虽然在公关公司发展不错,但2017年我却转行去做旅游业。因为我喜欢新鲜感和挑战自己,不喜欢重复性地在同一种工作上一干好多年。

刚好我有一个朋友在开旅游公司,我以合伙人的身份加入了。公司人员不多,我作为一个合伙人,要干的工作比较多。比如说旅行路线的制定、新媒体上的宣传、与其他平台的合作招募等等,我都要去负责。

我们做的是美国的户外旅行,比如说驱车越野,徒步大峡谷深处等。因为我在美国上学生活多年,英语比较好,所以组织了团队后由我带队去美国。

其中最大的一次活动是带队参加美国的火人节,这是一个40万人参加的嬉皮士文化类节日。地点是在美国内华达州的大沙漠上。我们过去要自己带水、食物,然后搭帐篷、装置房车,在大沙漠上体验八天九夜的自给自足式生活,非常有趣、刺激。

(美国火人节,在大沙漠上与国外辣妹合影)

还有一次是带队去美国一个人迹罕至的大峡谷,这也是一次充满挑战性的旅行。在美国,每年也只有300多人能成功进入这里。为了给客户带来特殊的体验,我和我的合伙人开着越野车,带着他们进入那个像迷宫一样的大峡谷。

进入峡谷深处手机就没信号了,只能靠一张地图来探索。中间我们差点迷路了,对照地图,在“迷宫”绕了很多圈才走出来。

现在回想起来,还感觉心有余悸。不过当时因为充满了创业激情,没把这些惊验经历放在心上。

但是做美国户外旅行两年便停止了,因为2020年初爆发全球疫情,到处封关,旅游公司不得不解散了。



(做旅游业时,去过很多国家)

我很喜欢这个行业,很想把它延续下去,于是就做起旅行自媒体。当时虽然不能出国,但是在中国还是可以旅行的,我就在中国云游。可是效果不是很好,没办法在这上面有持续性的收入,后来又放弃了。

2021年,我只好再次在求职网上找工作。这次我来到了上海,工作跟以前在公关公司差不多。一直干到上海封城那三个月,已经33岁的我突然产生了重归校园的想法。

因为那段时间每天被封锁在家里,就像在坐监狱一样,就连青菜、食物都不够吃。当时觉得特别痛苦,再想想自己回到中国9年,打工创业再打工,折腾来折腾去,只存下了30多万,感到特别的丧。


(做旅行自媒体时,徜徉国内很多景点)

4

突然间我想回美国了,因为我在上海实在卷不动了。虽然我依然愿意努力工作,但是我不想做太多投入和收获不成正比的事情。

当然中国和美国各有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我并不是抱着回到美国一定会有大好前程的心态而逃离中国。我很清楚,无论在那里,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取自己想要的幸福。

我计划着回美国再攻读硕士学位。因为以前在美国上大学的时候比较贪玩,后来在职场体验中也为自己没珍惜大学时光深感遗憾。而且,我一直有一个名校梦,至少拿个比我以前的本科更高的学历,对以后的工作肯定是大有益处的。


(33岁,我来到了美国纽约)

我计划去美国的纽约大学读硕,学市场营销专业。但读这所大学费用也很高,光学费就要70万,我自己这些年攒的钱远远不够。跟父母商量后,他们也非常支持。真的很感谢有这么慈爱又开明的父母,做我最坚实的靠山。

为了读硕这个事情,我前期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四五个月都没有上班,每天把自己封闭在出租房里,至少要学习十小时,为GRE(研究生入学考试)做准备。

如果是一个一直在学习状态中的本科生,继续考研究生,可能考一两次就过了。可我已离开大学9年,重拾英语、数学等科目,学习起来还是很吃力的,所以我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我考了三次才终于如愿以偿。当时,我激动得热泪盈眶。


(在纽约大学图书馆)

进入纽约大学,我发现自己是最年长的,比其他学生都大8~10岁。跟他们不同的不只是年龄,还有对待金钱的态度。

大部分学生在课外时间喜欢在娱乐场所和餐饮店高消费,而我过得非常节俭。我不再热衷于社交,不去娱乐场所,不买任何奢侈品,就连吃饭都是回出租屋自己做。

因为我工作过9年,深知挣钱的不易。而且我已是30多岁的人了,不能再像一二十岁那样总向父母要钱。就算花钱,我更注重投入在学业和个人成长上面。

但是今年我34岁这天,却花了30美金在纽约时代广场为自己投放了一个仅有15秒的生日祝福视频。


(用投放视频的形式为自己庆祝34岁生日)

5

这是我来纽约后过的第一个生日,也是很多年以来,唯有自己给自己过的一个生日。因为家人都不在纽约 也没有十分亲密的朋友 就选择自己庆祝。投放这个视频, 就是自己给自己一个仪式感。

回想前十年,我把时间献给了工作、挑战,和无尽的探索。但时至今日,34岁的我仍没有达到自己设想的那个通俗意义上幸福、成功的状态,甚至连一个合适的伴侣也没有。反而又转回来上学,一切好像又回归了原点。

但是,那个自我的内核没有停在原点。我获得了自给自足的能量与坚定。我也发现,这个不把人生当轨道,而是当成旷野而自由奔跑的过程,其实挺有意思的。


(在纽约天台,等待看一场露天电影)

读硕的这一年,我不再期待他人给我惊喜与祝福,因为我会为自己的生命创造精彩。而生日这一天,我庆祝的不仅是34岁这个数字,而是庆祝自己敢于让一切归零的勇气。

我现在硕士还有一学期才读完,初步开始实习,但还没有正式工作。短期计划是毕业后先在美国工作,如果有机遇的话,还想再次创业。

对于未来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发展,暂时还没有想好。客观来说,两国的职场各有利弊。


(在纽约大学,跟同学们庆祝中国新年)

比如在美国,无论是校园、职场还是社会上的人际交往,人们普遍喜欢以鼓励、赞美来营造舒适的氛围,很少有领导对下属颐指气使,呼喝训斥。虽然很多鼓励不见得100%是发自内心,但这种友好的氛围会让人变得自信、开朗。

但是,亚洲人想融入美国职场也有一定的障碍,上升机会也相对有限。像我在中国能够进入一个顶端的企业或者领导岗位,但在美国却很难。很多留学生之所以最终选择回国,也是因为“镀金”后能在中国找到更大的上升空间。

虽然34岁我至今仍毫无成就,但我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对于人生之旅,我比较注重体验每段路上的多样化,而不是太在意下一站是否会比上一站更加“风光”旖旎。


(纽约的冬天,准备滑雪了)

正如作家林语堂所说:“不管我们走到生命的哪一个阶段,都应该喜欢那一段时光,完成那一阶段该完成的职责。不沉迷过去,不狂热地期待着未来,生命这样就好。”

人生成败,每个人的定义都不相同。已过而立之年的我,虽然还在花巨资读书的路上,但我相信这个决定是值得的。

我一直认为:对于人生,做个体验派,远比循规蹈矩、谨小慎微地走一遭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