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统治加沙地的巴勒斯坦哈马斯组织突然向以色列本土发动火箭弹袭击和武装渗透,不到一周的时间就袭杀了1300余名以色列人(包括大量以色列军人),数百名以色列人被绑架至加沙。
这是近30年内,以色列在巴以冲突中损失最惨重的一次。
巴勒斯坦地区局势复杂,不仅存在着存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两个严重敌对的国家,巴勒斯坦自身也存在两个政权。
▲巴勒斯坦地区
巴勒斯坦领土分为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两部分,西岸地区由领导巴勒斯坦中央政府的法塔赫统治,加沙地带由激进的哈马斯统治,二者互不统属。此次发生冲突的是以色列和加沙地带的哈马斯。
此次冲突爆发后,巴勒斯坦政府一边谴责以色列的军事报复,同时表示哈马斯不能代表巴勒斯坦人民。
▲各自为政
哈马斯成立于1987年,如今的哈马斯是巴勒斯坦各派中武力最强、观点最激进的派系,试图将以色列“从地球上抹除”。
加沙地带面临365平方公里,仅占巴勒斯坦现有领土的6%,人口却占巴勒斯坦总数的40%(不包括在外难民)。
▲加沙地带
加沙地带地贫民稠,周围是以色列建立的上百公里的隔离墙,水电能源及食品衣物都严重依赖以色列。
在严酷的封锁下,哈马斯不仅公然与国际社会承认的由法塔赫领导的巴勒斯坦中央政府对抗。还时常主动出击,进攻强大的以色列。
年轻的哈马斯为何能独占加沙地带并与巴勒斯坦中央政府分庭抗礼?燃气、电力、饮水严重依赖以色列供应,在以色列严酷封锁下的哈马斯为何没有屈服?
▲加沙民众亲吻哈马斯成员
一、应许之地
犹太人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早在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就在被他们称为“应许之地”的迦南(今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犹太、以色列等国家。
公元前6世纪后,犹太人国家被消灭并先后被波斯、巴比伦、马其顿、罗马统治。公元66年,犹太人反抗罗马的起义宣告失败,大批犹太人被逐出迦南,开始了十余个世纪的大流散。
▲犹太人流散
公元7世纪,伴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崛起,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成为迦南的主人,他们称这里为巴勒斯坦。
19世纪末,经济实力不断增长的欧洲犹太精英中产生了犹太复国主义。通过支持英国打赢一战,犹太人开始大规模移民到英国托管的巴勒斯坦地区。
▲巴勒斯坦地区地形
二战后,国力受损的英国决定撤出巴勒斯坦,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因土地资源爆发激烈冲突。
1948年,联合国通过第181号决议。巴勒斯坦地区被一分为二,建立犹太人的以色列(1.52万平方公里)和阿拉伯人的巴勒斯坦(1.15万平方公里)两个国家。
▲巴以分治
以色列分得的土地面积更大且多为沿海平原,巴勒斯坦分成三块,分别是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北方的加利利地区,西南方以加沙为核心的区域。除西岸外,巴勒斯坦人的区域多为贫瘠之地。
阿拉伯人认为自己在此居住了千余年,如今却被近几十年才迁入的欧洲犹太人夺去了半数以上的土地,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要求拿回所有被占土地后再成立巴勒斯坦政府。该地在周边阿拉伯国家支持下运转,但没有建立本国政府。
▲犹太人返回“应许之地”
以色列政府旋即成立,并通过犹太人在欧美的巨大影响获得西方国家承认。以色列建国第二天,阿拉伯国家组成联军对以色列宣战,誓要为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兄弟夺回土地。
形势危急,以色列政府向全球犹太人发出求援信息,大批曾服役于西方国家军队的犹太人前往以色列参军。凭借着犹太人在西方国家的传统影响,以色列获得大量西方武器装备。
以色列打赢了第一次中东战争,夺取了联合国划给巴勒斯坦的6000平方公里领土。巴勒斯坦剩余土地被埃及和约旦两个阿拉伯国家暂时接管。
▲第一次中东战争后的巴勒斯坦地区
二、起于草莽
以色列凭借犹太人的资金、影响以及西方国家的支持,国力迅速提升。进入50年代,以色列在鼓励人口生育的同时,大批接纳来自全球各地的不同族群的犹太人。
以色列在西方扶持下拥有了重型武器研发能力,还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动员体系。通过越界建立犹太人定居点,不断挤压巴勒斯坦人的空间。但此时阿拉伯人仍是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主体民族。
▲以色列自行研制的“梅卡瓦”坦克
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难以独自对抗以色列,其领土与约旦接壤,约旦则试图合并巴勒斯坦的约旦河西岸地区,甚至在议会中给巴勒斯坦人预留了位置,因此巴勒斯坦迟迟未能成立完整的国家机器。
1956年,埃及为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同控制该地的英法两国爆发战争。以色列为削弱阿拉伯盟主的实力,下场援助英法,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赢得胜利,达成了削弱埃及的目标。
▲第二次中东战争
就在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当年,第一支巴勒斯坦人组成的反以组织——“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开始筹建。
法塔赫的建立者阿拉法特(1929年出生)算得上一位巴勒斯坦精英,毕业于埃及开罗大学,曾担任该校巴勒斯坦学生联合会主席。
▲阿拉法特
由于以色列控制严密,法塔赫的筹建是在其他阿拉伯国家进行的。1959年,法塔赫在科威特成立,此后又有数支巴勒斯坦抵抗组织成立。
至1964年,各派组成“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法塔赫是该组织的实际领导者。1965年法塔赫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武装,打响了武装反抗以色列的第一枪。
▲法塔赫武装
面对阿拉伯国家环伺,1967年,以色列主动出击引燃了第三次中东战争。以军采取逐个击破的战略,分别从埃及和叙利亚手中夺取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巴勒斯坦全境被以色列占领。
未逃离本国的巴勒斯坦人全部处在以色列统治下,巴勒斯坦各武装力量只得栖身约旦等国,伺机对以色列发动小型袭击。
1973年,以色列第四次击败阿拉伯国家的联合进攻。接连的失败让各阿拉伯国家逐步放弃了亲自下场与以色列正面对抗的政策,转而扶持巴勒斯坦人,间接与以色列对抗。
▲1948-1982年,以色列的崛起
1974年11月,巴解组织以观察员身份受邀参加联合国会议,这是国际社会对巴勒斯坦政府地位的初步承认。1976年,巴解组织被阿拉伯国家联盟接纳为正式成员。
抬升巴解组织身份,支持巴勒斯坦人自己对抗以色列的同时,因为连续四次中东战争的失败,部分阿拉伯国家的信心受到严重挫伤,开始调整对以政策,阿拉伯世界的领袖埃及甚至在美国的协调下与以色列实现了和解。
▲埃以和解
埃及与以色列建交,致使巴解组织的外部支援越来越少,其在约旦等地的训练营也缩减关闭,法塔赫领导的反以行动愈发力不从心。
80年代后,法塔赫逐步调整对以策略,从“坚决消灭以色列”到承认以色列以换回部分巴勒斯坦领土。但以色列继续在非法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人定居点,犹太移民规模突破百万。
▲犹太人定居点
法特赫的行径被许多巴勒斯坦人看作软弱无能,人们开始寻求新的抵抗核心,“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登上了历史舞台。
哈马斯成立于1987年,其建立者亚辛(1937年出生)12岁时受伤造成下肢瘫痪。他在埃及留学时接受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并于1965年加入埃及穆斯林兄弟会。后返回巴勒斯坦从事宗教宣传和慈善活动,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
▲亚辛
哈马斯成立之初,以色列并未过多关注,因为该组织看起来并不具有强烈的反以色彩。相较于法塔赫等老字号组织,哈马斯的运作甚至得到以色列的默许,其领导人未遭逮捕,秘密印刷点和办公室均未遭袭击,来自约旦等国的资金也较为顺利的到达哈马斯手中。
法塔赫主要在约旦河西岸活动,日后成为哈马斯大本营的加沙地带,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仍在以色列控制下,当地有多个犹太人定居点。
▲以色列蚕食巴勒斯坦领土
在以色列看来,默许哈马斯的存在,有利于抵消法塔赫在巴解组织中的影响,进而分裂巴勒斯坦各派,但事情的发展很快超出了以色列的预想。
1987年12月(哈马斯成立当月),一辆以色列卡车冲入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难民营,4名难民被恶意碾压致死。
巴勒斯坦人对此怒不可遏,他们纷纷走上街头抗议,并向以色列军警投掷石块。这最终演变成双方的暴力冲突,第一次巴勒斯坦大起义爆发。
▲第一次巴勒斯坦大起义
以色列发现哈马斯在起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号召巴勒斯坦人罢工、游行,甚至是攻击犹太人。大起义的浪潮愈演愈烈。以色列除继续打压法塔赫等组织,还加强了对哈马斯的监控。
自1988年7月起,以色列意识到无法扶持哈马斯成为抗衡巴解组织的工具,遂对哈马斯进行了突袭,逮捕了120名哈马斯高级官员。
以色列不断打击哈马斯等激进组织的同时,法塔赫领导的巴解组织着手成立巴勒斯坦政府。
▲巴勒斯坦人抗议犹太人建立定居点
1988年,已经被国际社会默认为巴勒斯坦政府的巴解组织在北非的阿拉伯国家阿尔及利亚发布独立宣言并正式建国。法塔赫领导人阿拉法特成为巴勒斯坦首任总统,但此时巴勒斯坦并没有实控领土。
该政府成立时,第一次巴勒斯坦大起义的烈火仍未熄灭,以色列没有承认该政府,还加大力度打击法塔赫、哈马斯等组织。
1989年2月,哈马斯发动了两起针对以军士兵的绑架行动。以色列还以颜色,于当年5月逮捕了亚辛和约1500名哈马斯成员。同年9月,以色列宣布哈马斯为非法组织,打压哈马斯成为以色列的既定政策。
▲以色列国防军
在对以态度上,巴勒斯坦各派意见分歧巨大。主要在约旦河西岸活动的“老大哥”法塔赫认为无法消灭以色列,希望缓和与以色列的关系并获得以色列的承认。活跃在加沙地带的哈马斯是巴勒斯坦激进派的代表,发誓“要把以色列从地球上抹掉”。
以色列有实力占领整个巴勒斯坦地区,但无力消化当地数百万敌对的阿拉伯人,更难以封堵国际舆论的压力,以色列决定让出小部分领土以获取政治和舆论主动权。
在西方的调解下,以色列与代表巴勒斯坦官方的法塔赫展开谈判。1993年,法塔赫与以色列政府签署《奥斯陆协定》,巴解组织成立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作为该国政府组织,巴以之间承认彼此的政治地位。
▲签署《奥斯陆协定》
1994年,巴解组织和以色列在开罗签署了影响深远的《关于在加沙和杰里科实行有限自治的协议》,以色列交出69%的加沙地区和90%的约旦河西岸给巴勒斯坦权力机构,总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上述地区都是以色列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侵占的。
上述地区交给了巴勒斯坦政府,但以色列仍对这些地区实行严密控制。外国人进出必须由以色列签发护照,因为根据条约巴勒斯坦政府不具备护照签发权。
西岸地区被230个犹太定居点分割成165块飞地,这些飞地被划分为ABC三种区域。A区(占18%)的军事与民事管辖权均由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控制(空域由以色列控制);B区(占22%)由以色列军事控制,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掌握民事管辖权;C区(占60%)的军事与民事管辖权均由以色列控制。
▲巴勒斯坦在以色列影响下“有限自治”
巴勒斯坦与约旦、埃及的边境口岸被以色列控制,海关被以色列把持,其税收定由以色列征收后转交巴勒斯坦权力机构,这部分资金占巴勒斯坦政府财力的六至七成。
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省份,没有任何一个被巴勒斯坦完全控制。法塔赫的委曲求全被哈马斯等激进组织看作是“背叛了民族解放事业”。
▲西岸与加沙地带行政区划(深绿色为巴勒斯坦实控)
1994年后,哈马斯频频发动自杀性袭击,以色列多次采取报复行动,还不断向法塔赫领导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施压,要求打击哈马斯。
法塔赫领导着巴勒斯坦政府并敌视激进的哈马斯,但对这个实力增强的派系无能为力。
至哈马斯这个成立不到10年的组织在内外力作用下发展成巴勒斯坦激进派武装的领导者,在不断袭击以色列的同时,与国际社会承认的巴勒斯坦政府——对以色列实行温和政策的法塔赫争斗不断。
▲巴勒斯坦民众与以色列军警
三、铁笼之中
2000年,以色列总理沙龙登上圣城耶路撒冷的圣殿山,参访犹太教的遗迹,但这里同样也是伊斯兰教圣地阿克萨清真寺所在地,以色列的行为触及阿拉伯人的信仰底线,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义爆发。
哈马斯等巴勒斯坦组织掀起了针对以色列的自杀性袭击浪潮。为打击哈马斯,以色列一方面建造隔离墙、另一方面开始定点清除哈马斯高级领导人。
2002至2003年,以色列相继炸死了哈马斯高级军事指挥官施哈达、沙纳卜。2004年3月和4月,哈马斯精神领袖艾哈迈德·亚辛和继任者兰提西相继被清除,哈马斯损失惨重。
▲被定点清除的哈马斯成员
法塔赫的领导人、巴勒斯坦总统阿拉法特被以色列认为无力管控巴勒斯坦激进派,外加以色列意图削弱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的凝聚力,因而软禁了阿拉法特,阿拉法特在2004年因钋中毒去世。
以色列虽在1994年宣布退出加沙及约旦河西岸,实际上撤军行动迟缓。以色列在加沙的占领和统治,遭到以哈马斯为代表的伊斯兰组织的强烈抵抗,加沙的贫穷、混乱局面也使以色列深陷泥沼。
为摆脱直接占领加沙的困境,也最大限度避免哈马斯对在加沙地带的以色列人员的袭击。2005年9月,以色列从加沙完全撤离,当地行政权交给法塔赫领导的巴勒斯坦政府。
▲巴勒斯坦地区人口分布,加沙密度极高
哈马斯大肆宣传,认为以军撤离加沙是哈马斯常年抵抗的结果。而在以色列民族主义者看来,让出贫瘠的加沙作为巴勒斯坦人的生存地,以色列就能减轻国际舆论压力,进一步蚕食肥沃的约旦河西岸领土。
2006年,哈马斯在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中胜出,一举击败了长期主导巴勒斯坦政坛的法塔赫。但哈马斯很快发现,在法塔赫的抵制与以色列的制裁下,它只能与法塔赫联合组阁,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出任巴勒斯坦总理。
▲哈尼亚(左)与阿巴斯(右)
此时法塔赫新的领导人、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延续了对以的温和政策,这与哈马斯主导的内阁在对以政策上分歧巨大。不久后哈马斯内阁倒台,法塔赫自行组织了新内阁,两派的政治对抗演化成武装冲突。
2007年6月,哈马斯借口手下士兵失踪,对加沙地区的法塔赫武装发动进攻,短短三天就占领了加沙地区。该地区面积365平方公里,占巴勒斯坦国面积的6%,人口120余万(2007年),占巴人口的40%(不含国外难民)。
▲加沙与西岸并不接壤
法塔赫领导的巴勒斯坦政府虽控制着约旦河西岸,且是国际社会唯一承认的巴勒斯坦官方。但加沙地带不与约旦河西岸相连,哈马斯直接在加沙组建政府,巴勒斯坦陷入到两个政府各自为政的分裂局面中。
从巴勒斯坦自身来看,其与以色列有些无可调和的矛盾,但巴方实力弱小且处处受制于以色列,这不可避免的造成巴勒斯坦内部在对以态度上分裂成两派。外加以色列的从中分化,加大了巴内部的分裂态势。
▲巴勒斯坦人悲惨的地位
以色列没有干预加沙之战,哈马斯虽然激进,但巴勒斯坦的分裂是以色列愿意看到的。不过为了防止哈马斯袭击以色列,以方加强了对加沙地带的封锁。
以色列在陆地上修建了数百公里的隔离墙,加沙平民一旦靠近隔离墙,轻则开枪警告,重则当场射杀。加沙联通外接的口岸几乎全在以色列控制下,每天只有少量加沙居民被允许通过口岸。
▲加沙拉法口岸
加沙海岸线以外6公里,以色列海军舰艇常年巡逻,一旦发现超出6公里的巴勒斯坦船只便予以击沉。除了封锁,加沙的约半数电力、饮水、燃气均由以方供应。
加沙西侧的埃及因与以色列和解,且与哈马斯交往甚密的穆斯林兄弟会在埃及国内受到埃及政府严密监控,以防原教旨主义势力影响过大。
在此背景下,埃及自然不可能支持哈马斯,甚至配合以色列封锁加沙,防止激进的哈马斯威胁埃及边境。加沙俨然成为一个巨型露天监狱,关押了上百万无辜的加沙平民。
▲露天监狱
四、加沙之王
以色列的封锁没能让哈马斯屈服,哈马斯通过挖掘地道,从埃及和以色列境内运进大量走私品,武器弹药、牲畜、衣物、甚至动物园的动物、肯德基的炸鸡无所不包。
加沙每条地道的费用约20-30万美元,耗时1-3个月,商人们平均获得修建地道费用的5倍利润。以2013年为例,当年加沙地带所需的67%的消费品、65%的面粉、98%的糖和100%的钢铁水泥从800余条地道中运入,哈马斯对地道商品的征税,竟为其提供了约40%的收入。
▲加沙地道
虽然无法获得重武器,哈马斯依然利用有限资源制造土制火箭弹,飞过隔离墙袭击以色列。这些火箭弹威力虽小但数量庞大,不胜其扰的以色列被迫投入巨资研发了铁穹等近中远三层防御系统。
哈马斯还利用地道,渗透进以色列后方,以班组行动的哈马斯成员时不时的就能制造一些爆炸。
截至2011年,哈马斯共计发动1117次对以色列的袭击,发射火箭弹11039枚。造成以方7776人伤亡,以色列定期对加沙地带展开军事行动,对哈马斯展开报复,如2008年的“铸铅行动”、2009年的“防务之柱”等。
▲以军轰炸加沙
以色列军方装备先进,只有轻武器的哈马斯坚持抵抗,但几乎每次都是在少量杀伤以色列人后,加沙地带在以军报复下产生大量伤亡。
哈马斯观点激进,但其抵抗以色列的行为仍引起阿拉伯国家乃至伊斯兰世界的同情。其占领加沙后,国际社会援助巴勒斯坦的资金大都被法塔赫领导的中央政府控制,哈马斯财政日渐紧张。
▲被围困的加沙
素来与美以不和的伊朗就向哈马斯提供了大笔资金援助,仅2006年就向哈马斯提供1.3亿美元,2015年后为缓和与西方关系,伊朗暂时停止援助哈马斯。
2011年阿拉伯之春爆发,西亚北非多国政局动荡。哈马斯因宗教观点而支持叙利亚反对派,叙利亚也停止了对哈马斯的援助。
▲阿拉伯之春
阿拉伯之春一度让穆斯林兄弟会执掌埃及政权,该组织对巴勒斯坦各派都有较大影响。穆兄会开始支援哈马斯,甚至开放了与加沙之间的口岸,放宽加沙居民的入境限制。
穆兄会的统治仅维持了一年,就在2013年被埃及军方推翻。埃及军方将穆兄会和哈马斯列为恐怖组织,埃及的援助就此断绝。
哈马斯的另一重要金主,是试图打造地区影响力的卡塔尔。2012-2022年,保守估计卡塔尔向哈马斯提供了10亿美元的资金,卡塔尔借此置身巴以冲突中,成为有影响力的参与方。
▲哈马斯领导人到访卡塔尔
五、阿克萨洪水
因不断袭击以色列,哈马斯被以色列以及西方国家列为恐怖组织,埃及等阿拉伯国家为缓和与西方关系,防止原教旨主义的哈马斯做大,也将其列为恐怖组织。
领导巴勒斯坦中央政府的法塔赫坚持对以温和政策,一直试图将观点相左的哈马斯边缘化,奈何自身军事实力退化,只能在资金等问题上钳制哈马斯,但收效甚微。
▲复杂的局势
2023年,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阿克萨洪水”行动。与以往不同,此次哈马斯的行动显然经过的精心筹划,因哈马斯清除内鬼,造成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对哈马斯的行动毫无察觉。
哈马斯的行动造成以方约5000人伤亡,6万以色列人流离失所,另有200人被哈马斯掳至加沙。
以色列及整个西方社会指责哈马斯发动了恐怖袭击,站在道义制高点上的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发动了猛烈报复,加沙地带人员伤亡超过1.4万,另有100万人失去家园。
▲哈马斯击毁以军坦克
温和的法塔赫没有参与哈马斯的行动,其统治的约旦河西岸未遭以色列报复。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来自法塔赫)指责以色列的侵略行为,同时又表态否认哈马斯存在的合法性,显然法塔赫乐见常年与自己唱对台戏的哈马斯覆灭。
两国三方、巴弱以强的政治现状加剧了巴勒斯坦地区的动乱。以色列意图彻底打压哈马斯,通过指责哈马斯绑架了加沙人民,以色列宣称进攻加沙引起的人道主义危机和以色列无关。
▲阿克萨洪水行动
哈马斯不肯放弃对抗以色列,哪怕其统治的加沙地带沦为火海也在所不惜。法塔赫领导巴勒斯坦政府只满足于蜗居在约旦河西岸的散碎领土上,除了口头抗议以色列,未向加沙地带提供任何实际支持。
法塔赫甚至附和以色列的进攻声明,否认了哈马斯的合法性。法塔赫与哈马斯的分裂,让国际社会不知道该将对巴勒斯坦的同情提供给谁。
无论哈马斯覆灭与否,亦或是控制约旦河西岸的法塔赫有多听话,在当下地缘局势和以色列的实力支撑下,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阿拉伯人都无法实现其建立独立国家的愿望。
▲生存之战远未结束
长期作者|碧落清遥历史资深爱好者责任编辑|Thomas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环球情报员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