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清晨,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天刚蒙蒙亮,街上行人稀少,人们还沉浸在梦乡中。

突然,市中心传来了爆炸声。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冲突每天都在发生,巴勒斯坦的武装时不时会发射一些火箭弹报复,对此,特拉维夫居民早就习以为常了,这应该又是一次日常报复罢了,不少人起床观望了一会后,又倒下接着睡。

但随后事情的进展出乎意料,爆炸声接连不断,被爆炸击中起火的地方越来越多,街道上开始出现叫喊声、哭泣声,还有消防车的嘟嘟声,一切没有停下来的迹象。

就在火箭弹不断倾泻的同时,在特拉维夫的西边,也就是火箭弹的发射地加沙,数千名武装人员开始行动,他们兵分三路,海陆空兼有展开进攻。真正的主力是地面部队,他们先用炸弹和推土机冲破封锁墙,然后乘坐摩托车、皮卡,攻击以色列军队的基地。

由于事发突然,以色列军队毫无准备,不少人被堵在宿舍内射杀,或者急匆匆地穿上装备,刚冲出宿舍门口就被撂倒。

发起这场军事行动的组织是哈马斯,行动代号“阿克萨洪水”,事实上进展的确像洪水一样快,短短几小时就打穿了以色列的封锁墙防线,进入了10个城镇,占领多个定居点。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阿克萨洪水”行动击毙了不少以色列高级军官,包括两个旅长级别的,分别是:933旅旅长斯坦伯格上校、“多维”特种部队司令利维上校。



(斯坦伯格上校)


以色列常备军只有9个旅,直接被灭一个旅长和一个旅级指挥官,损失不算小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中校、一个少校、9个尉官,当然,最大的鱼是哈马斯俘获的阿洛尼少将,他是一支特种部队的司令,常年参加对叙利亚和伊朗的作战。

照片显示,他被俘时穿着短裤短袖,显然是在睡梦中被俘的,大概率是指挥部被哈马斯给端了,而以色列军队的最高军衔只有中将,少将合计也没几个。



截止目前,以色列方面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800,受伤2000多,还有超过50被俘,全部都是军人,没有平民。为什么强调没有平民呢,因为以色列是一个全民皆兵的国家,这可是以色列大使馆自己说的。



既然是全民皆兵,就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平民,那些所谓的平民,要么是军人,要么是退役军人,定居点内的平民则是武装开拓团。

装备上,以军损失了至少7辆“梅卡瓦”坦克,以及40辆各式装甲车辆。

而巴勒斯坦方面,死亡超过300,受伤2000多,巴勒斯坦武装第一次打出了这样破天荒的优势交换比,尽管只是暂时的,但也算是奇迹了。

面对来势汹汹的哈马斯,以色列在经过最初几个小时的懵逼后,开始进入了战争状态,进行紧急动员,调兵遣将,试图夺回失地,消灭哈马斯。

但目前来看,效果并不好,48小时过去了,哈马斯依旧控制着多个城镇,从实力对比上看,以色列最终获胜可能性较大,不过代价不会小。

随着新一轮巴以冲突热度飙升,并成为全网焦点,所有人脑海中都浮现出了一个疑问,哈马斯怎么突然雄起了,以前充其量也就打几发火箭弹,能杀一个以色列士兵都不错了,现在不仅一下子杀了几百个士兵,还包括一堆高级军官。

哈马斯是怎么做到的,以色列为何如此拉垮?

这个大问题可以拆分为三个细分小问题,第一,哈马斯的大量装备怎么弄来的?

第二,面对突然发起袭击的哈马斯,以色列军队就算初期没反应过来,也不应该像现在这般拉垮,花了48小时,还没有夺回多少被哈马斯攻占的城镇,到10月9日下午为止,态势图如下:



(红色是加沙地带,浅绿色是哈马斯本次拿下的区域)

第三,大规模进攻是需要集结的,以色列拥有号称世界四大情报机构之一的“摩萨德”,为何愣是没有发现一点集结的迹象?

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对于哈马斯的装备来源,网络上的猜测普遍是伊朗或者俄罗斯,还有人说是某东方大国,说句实话,这些都是扯淡。

哈马斯有一小部分装备来源于俄罗斯或者伊朗是正常的,但大部分则不可能,原因很简单,加沙地带是被以色列常年严密封锁的。

以色列沿着加沙边缘,建立了长达数十公里的隔离墙,而且在2021年将隔离墙升级成了智能隔离墙,这堵墙不仅是铁丝网、电线、摄像头,还每隔50-100米配一个岗哨,一切陆地上的物资进出都要经过以色列军警的检查。

除了基本的水和食物,以色列不会轻易放行其他任何物资,在海上,封锁更为严密,以色列海军和海警24小时巡逻。

虽说加沙面向埃及一侧有地道,但这些地道常年被以色列打击,运力非常有限,充其量用来运输生活物资。



(加沙隔离墙)


哈马斯要指望几条地道能输入足够的外来武器,或者弄来足够的原材料自己组装,是不现实的,那哈马斯的武器来源理论上只剩一个可能:以色列。

没错,哈马斯大多数武器是从以色列手里得到的,除了缴获,就是走私。

鲜为人知的是,被舆论吹上天的以色列国防军,腐败程度并不低,倒卖武器猖獗。今年以色列国防军就出了一桩大案,一辆军事基地内的“梅卡瓦”主战坦克不见了,最后在一个废品回收站被找到,上面有价值的零部件都被拆了。

以色列官方大张旗鼓调查了一番后,宣称是有敌人潜入基地,偷走了这辆坦克。

这不侮辱群众智商吗,偷个枪支弹药的我信,“梅卡瓦”重达60吨,就算想偷抬得动吗?哪怕侥幸驶出军事基地,这么大个家伙路人不会怀疑吗?

明摆着就是内部有人倒卖,而且有本事让一辆坦克大摇大摆离开基地却不被察觉的人,级别不会低。



(废品站里的“梅卡瓦”)


有以色列国防军的腐败,自然哈马斯就有搞到武器的可能,至于钱,有卡塔尔和土耳其两个大金主,不缺。2021年,卡塔尔曾经给哈马斯援助了5亿美元。

第二个问题,以色列国防军为何拉垮?不仅反应迟钝,损失惨重,还被端了一大批中高级军官。

其实吧,以色列国防军的拉垮不是今天才有的,2006年,以色列国防军在和真主党的战斗中,表现就已经相当拉垮了。面对只有轻步兵的真主党,两个多星期的战斗下来,以色列愣是没占到一点便宜,地盘都没占到多少,还付出了300人死亡,1000多人受伤的代价。

眼见实在打不动,最后只得灰溜溜地撤了。以色列和真主党的这次战斗可不是什么游击战,而是刚正面的野战,以色列海陆空优势占尽,连人数都比真主党多,却打成这个样子,反令真主党名声大噪。

我们之所以觉得以色列军队很强,除了犹太人宣传上舍得撒钱,也因为老一辈以色列军队的表现确实出色,但老一辈表现好,不代表新一辈的表现必然好。

何况过去十多年,以色列军队打的都是治安战,美军在阿富汗的经验已经充分证明,治安战打多了会让正规战技能退化。

至于为何“摩萨德”没有事先得到情报,我的判断是,哈马斯在行动前可能清掉了内鬼,这一点可以通过侧面事实来印证。

2021年10月,土耳其捣毁了一个“摩萨德”的情报小组,并逮捕15人,随后顺藤摸瓜,实施了多次抓捕,经过两年的努力,到今年10月,土耳其已经几乎将“摩萨德”在土的情报网络连根拔起。

土耳其又是哈马斯的幕后金主之一,不排除给予了哈马斯某些帮助,让其抓出了内鬼,导致“摩萨德”暂时情报失能。

综合以上因素,才导致了这次以色列的拉垮表现,哪怕后续能打回去,其过去所成功打造的无敌金身也已经破了,而这,会带来一个很严重的直接后果以及连带后果。

直接后果是:周边国家逐渐褪去对以色列的恐惧。

以色列过去的国家安全,是建立在五次中东战争,彻底把周边国家打怕了的基础之上。

因为被打怕了,大家都畏以色列如虎,埃及、叙利亚、约旦、沙特都不敢再和以色列硬碰硬,连伊朗面对以色列也得谨小慎微,只剩下哈马斯、真主党等几个组织敢和以色列硬碰硬,倒不是他们勇气可嘉,而是被以色列逼得没办法。

没有国家力量的支持,就靠几个自身生存都是问题的组织,是很难打垮以色列的。以色列不仅获得了绝对的安全,还不断向周边扩张,挤压阿拉伯人的生存空间。

因为大家怕以色列,所以美国可以实施一个战略:强迫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建交。

这个战略从2020年川普时期开始实施,迄今为止已经成功让摩洛哥、阿联酋、苏丹实现了与以色列关系的正常化,这段时间,甚至传出了沙特可能同以色列建交的消息。

但哈马斯给了这个战略当头一棒,它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今天的以色列早已不是昨天那个强悍的以色列,它的内部已经开始腐朽、拉垮,是可以被打败的。

这会给周边所有国家一个新的信号:原来你以色列并没有那么强,那我可能不用急着和你建交了,或者就算同意建交,条件也得往上提一提,毕竟以前你强的时候,我们没有议价空间,现在都知道你不强,那议价空间不就大了。

就像俄乌战争前,大家都认俄罗斯做世界第二军事强国,中亚地区也不敢明着脱离,结果在乌克兰表现不佳后,中亚各国纷纷壮起了胆子,明着“去俄罗斯化”。

而间接后果是:美国战略东移的脚步将严重迟缓。

我们在别的文章里说过,美国撤出西亚有一个基本条件,就是保障以色列的安全,否则美国是无法撤退的。

放在以前,以色列自己就能对周边国家拳打脚踢,美国有撤退的底气,可是现在,以色列连打个只有轻武器的哈马斯都如此费劲,逼得美国加大援助力度,能用在东亚区域的资源就少了,这对我们是有利的。

以色列的这波拉垮,还会对美国的“印欧经济走廊”战略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9月在印度举行的G20峰会上,美国正式提出了“印欧经济走廊”战略,就是建设一条商路,让印度的商品先通过海运运到沙特东部的港口,然后换铁路或者公路,送到以色列的海法港,再重新装船,送到欧洲。

先走海运,再转陆运,然后又转海运,做过生意的都知道,这样来回折腾成本是很高的,经济上几乎不可行。

现在,哈马斯的偷袭更给“印欧经济走廊”出了个大难题,如果以色列无法彻底控制周边,尤其是巴勒斯坦地区,那“印欧经济走廊”就不可能实施。

9月22日时,内塔尼亚胡曾经拿着“印欧经济走廊”的规划图,在联合国大会上兴奋地介绍,注意看这幅图,整个巴勒斯坦都被抹去了,可见那时他的自信。现在被敲了一记闷棍后,他还有这份自信吗?



现在南亚的商品运往欧洲,要么走海路的苏伊士运河路线,这样最快捷,要么走陆路,经过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再到达欧洲。

“印欧经济走廊”绕过了这些国家,只有印度、沙特、约旦和以色列受益,明显是和原先的国家抢饭吃,埃尔多安就强烈表达了反对,埃及也不欢迎。

为了避免引起这些国家的直接反感,美国并不方便下场,更多是交给以色列去主导,但以色列的表现已经证明了,它承担不起打通这条商路的重任。

这就让美国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不亲自下场吧,走廊将胎死腹中,亲自下场吧,则必须投入大量资源,并可能与周边诸多国家翻脸,导致以色列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毕竟周边国家未必有打美国的胆子,但给以色列来几下的胆子还是有的。

总的来说,目前的局势进展相当符合中国利益。

这里我们必须普及一下,在哈马斯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以色列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987年哈马斯成立,但由于其理念过于极端(主张把以色列从地图上抹去),以当时阿拉伯国家的实力,并无实现的希望,因此得不到什么支持。

就在这时,哈马斯很神奇地得到了天使轮融资,谁投的钱呢,你绝对想不到,竟然是以色列。

以色列当时的想法是,巴勒斯坦已经有一个政府了(法塔赫),再扶持一个组织,让他们分庭抗礼,内部分裂,不就可以渔翁得利了吗?

后来事情的发展的确如以色列所料,哈马斯和法塔赫直接开干,导致巴勒斯坦内部分裂,难以结成反抗以色列的统一战线,而以色列则不断通过舆论优势,将哈马斯的极端形象传播到全世界,丑化阿拉伯人。

10月8日,以色列驻华大使馆在微博上发文说,哈马斯是恐怖组织。如果哈马斯不是恐怖组织,那就是以色列在诬蔑;如果哈马斯是恐怖组织,那给哈马斯提供天使轮融资的以色列,就是恐怖分子的幕后金主。



其实,以色列支持恐怖分子压根不是什么新闻,IS在肆虐西亚的时候,就有个很神奇的现象:它打叙利亚,打俄罗斯,打伊朗,打约旦,打伊拉克,打土耳其,周边国家都被打了个遍,唯独不打以色列,一个伊斯兰极端组织不打以色列,而是到处打以色列的敌人,这是什么脑回路。

还有一点不得不说,理论上,以色列天天和伊斯兰极端主义打交道并深受其害,应该是能理解中国在新疆实施的“去极端化”计划。

但事实却是,在新疆问题上,以色列长期站在我们的对立面,每一次联合国举行有关新疆问题议案的投票,以色列都是谴责中国的,以色列的媒体在新疆问题上更是时常造谣,反倒是众多伊斯兰国家能理解我们的立场。

比如,2021年,以色列的《国土报》和《耶路撒冷邮报》先后发文,在新疆问题上造谣,中国大使馆都进行了驳斥。《国土报》和《耶路撒冷邮报》可不是什么地摊小报,是以色列的主流媒体,他们的态度,实际上就是以色列官方的态度。



就巴以冲突来说,中国官方立场向来支持是巴勒斯坦,不仅仅是因为道义,也是因为我们的国家利益。

“一带一路”要在西亚北非开展,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和平与稳定,而西亚北非的和平稳定,是不符合美国和以色列利益的,因为以色列的体量太小,国土面积也很小,发展潜力不大,只要进入和平发展阶段,国力必然被周边国家超过,以色列的安全会没有保障。

而以色列对美国太重要了。

所以必须让西亚北非乱,乱了就无法发展,就威胁不到以色列,美国就可以安心从当地撤离大部分资源,集中力量对付我们。这,就是西亚北非常年战乱的根源。

既然中国和以色列的国家利益南辕北辙,那双方能商量的余地就很小,当然,余地再小也是有的,我们有必要和以色列保持接触,用伟人的话说,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有利益分歧不代表做不成朋友,做不成朋友,也不是非要做敌人。



外媒:沙特终止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所有谈判,已通知布林肯

美国一直在力推沙特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相关谈判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据外媒报道,由于巴以新冲突的影响,沙特决定终止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所有谈判。

据《纽约时报》报道,沙特现在似乎对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采取观望态度。曾帮助数任美国总统制定中东政策的丹尼斯·罗斯(Dennis Ross)在接受采访时说,他在哈马斯袭击发生后与一名沙特官员谈过,“目前,一切谈判都被搁置了”。

与此同时,据巴基斯坦SAMAA电视台10月9日报道,沙特宣布终止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所有谈判,此举令外界惊讶。

沙特已将终止谈判的决定传达给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这标志着美国最近在沙以斡旋和平与外交关系的努力受挫。

报道称,沙特终止谈判的决定让人们对地区外交和中东和平的未来产生了疑问。作为该地区的关键角色,沙特对以色列的立场一直受到密切关注。



沙特这一立场突然变化背后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外界猜测认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爆发冲突可能是原因之一。这场冲突引发了全球的愤怒和抗议,各国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必须采取明确立场。

近年来,美国和其他国家积极鼓励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

与此同时,据半岛电视台报道,沙特王储在同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通话时说,沙特会继续支持巴勒斯坦人民追求他们的合法权利,争取有尊严的生活,实现他们的希望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