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社会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中国大多持有敌视的态度,这些国家不仅试图干涉、打压中国的发展,还不断给他们国家民众灌输“反华”的思想。但令人意外的是,远在欧洲北部的小国瑞典,竟是对中国持最负面看法的国家之一。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瑞典本国组织曾在2020年组织过大规模群调,8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对于中国秉持着质疑与排斥态度。
这不免让人发出疑问,瑞典人为何这么仇视中国人?双方之间发生了什么?
瑞典辱华:西方的闹剧瑞典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两国关系一直保持良好,但近年来,瑞典媒体频频制造辱华事件,令人费解,这其实折射出西方国家在面对中国崛起时的心理变化。
瑞典与中国建交早在1950年,两国关系一直良好,瑞典曾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建交初期,瑞典主要从中国获取廉价劳动力,以发展本国经济。但随着中国实力增强,瑞典的态度也开始转变。
近年来,瑞典媒体针对中国的负面报道急剧增加,种种辱华事件屡见不鲜。2018年9月,瑞典国家电视台旗下的《瑞典新闻》在节目中播出了辱华视频,直接将中国人描绘为粗鲁无礼、随地大小便。
更严重的是,视频中出现的中国地图,台湾被切割出去,领土完整遭到侵犯。
这一事件震惊中国公众,中国驻瑞使馆对此提出强烈抗议并要求道歉,但却遭到瑞典政府的拒绝。
之后,瑞典电视台还公开嘲讽中国人“不懂幽默”,可这种公然辱华的行为,又怎可能是所谓的“幽默”呢?
与此同时,瑞典公众对中国的负面态度也在加剧,202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85%的瑞典人对中国持有不友好的看法,这与两国过去的友好往来形成强烈对比,似乎难以理解。
其实,瑞典媒体频繁辱华折射出一个问题:西方国家在面对中国崛起时的心理变化。中国40多年的高速发展,对西方心理造成了重大冲击,西方习惯于强权地位,面对实力增强的中国自然会产生不适应。
具体来看,瑞典与中国关系的转变也与西方国家的歧视思想不无关系。早在18世纪,瑞典科学家林奈就在著作中将亚洲人描绘为“病态的黄色”,这成为西方歧视亚洲人的“依据”,时至今日,这种偏见仍影响着瑞典民众对中国的看法。
瑞典等西方国家频繁辱华,充其量只是想通过这种自欺欺人的方式获得些许心理上的优越感,但这种幼稚的行为只能暴露西方的虚伪,更无法阻止中国的发展。
被西方影响的瑞典瑞典作为北欧国家,与中国存在巨大的地理距离,这导致瑞典民众对中国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西方媒体的报道,而这些西方媒体报道中充满了对中国的偏见。
英国BBC、美国CNN等西方主流媒体一直以负面报道见长,他们选择性地报道中国的负面新闻,却很少报道中国的发展进步。
比如新疆教育训练中心被描绘成“集中营”,家暴少女被称作“数典忘祖”,这些带有明显价值判断的报道让瑞典民众对中国形成严重的误解。
不仅如此,瑞典的历史教育也对此有影响,瑞典历史课本简单地将中国描绘为“落后的封建国家”,忽视了中华文明的伟大贡献,这让一代又一代的瑞典学生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和尊重,教科书编写者有必要反思并纠正这种偏颇的史观。
当代中国的快速发展也让某些瑞典人感到惊讶,中国高铁、移动支付的进步超出他们的想象,这些成就挑战了他们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一时间难以接受中国不再“落后”,于是产生一定的排斥情绪。
美国的影响也是关键因素,美国试图说服其盟友形成针对中国的国际联盟,瑞典作为小国也面临美国的压力。
为迎合美国,瑞典不得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这种被迫“选边站”的处境也增加了瑞典民众对中国的敌意。
中国与瑞典的历史发展路径不同导致价值观念的差异中国和瑞典这两个国家虽然都经历过辉煌的历史时期,但两国的发展路径却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些不同造就了两国在价值观念方面的巨大鸿沟。
瑞典的崛起有赖于北欧海盗和征服活动,1560年,瑞典建立了波罗的海帝国,通过战争扩张了疆域,当时瑞典训练有素的小型火枪队在战场上大显身手,给敌国带去无数杀戮。
17世纪后期,瑞典陷入与沙皇俄国的大北方战争,结果一蹶不振,不得不签订武装中立条约苟延残喘,可以说,瑞典的发展离不开暴力扩张和掠夺弱小。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古代中国重农抑商,崇尚勤俭节约、自力更生,改革开放后,中国实现经济腾飞,完全依靠发展实业救国和对外开放合作。
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切都源自中国人的勤劳与创新,中国奉行和平崛起,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关系,从不动用战争手段谋求利益,可以说,中国崛起没有伴随战争和掠夺,完全是靠民族自强。
由于发展道路的差异,中瑞两国形成了价值观念的巨大鸿沟,瑞典人习惯于用强权政治和利用关系达成目的,而中国人注重互利互惠,瑞典人好大喜功,将中国长期视为弱国,从而产生了错误的优越感。
笔者认为中国的和平崛起让习惯强权思维的瑞典感到无法适应,西方媒体火上浇油,导致瑞典普通民众也对中国充满不实猜测和仇视情绪,这种偏见根深蒂固,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消除。
世界正在变化,我们必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只有这样,两国人民才能共享和平与发展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