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夏日》海报
约恩•福瑟,挪威的国宝级剧作家,是当代欧美剧坛最负盛名、作品被搬演最多的剧作家之一,有着“新易卜生”,“新贝克特”之称。2013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曾经将他的作品《名字》搬上舞台。在2014年上海当代戏剧节上,更是专设了“福瑟单元”,呈现了来自俄罗斯、伊朗、印度、中国和意大利的五部福瑟的戏剧作品,包括《一个夏日》、《秋之梦》、《死亡变奏曲》、《有人将至》和《我是风》。
《一个夏日》剧照。 摄影:尹雪峰
2019年8月22日,又一部约恩•福瑟的戏剧以中文版的制作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D6空间上演——夏日的某一天,一幢挪威峡湾边上的普通房子里,圆桌、椅子、沙发和落地灯,灰白基调的房间,伴随着阵阵海浪声,两个年迈的老妇人正在聊天,过往的记忆涌上心头……这正是约恩•福瑟的代表作《一个夏日》。
《一个夏日》剧照。 摄影:尹雪峰
《一个夏日》的剧本于1999年问世,2000年获得北欧剧协最佳戏剧奖。北方寂静萧瑟的海边,一幢平凡的房子,一个再平常不过的秋日,一对普通的夫妻,一场老友聚会,却改变了这对夫妻的命运。很多年后,在一个夏日,依然是这个北方寂静萧瑟的海边,依然是那幢房子,此时的女人已经年迈……
田水 饰 年老女人。摄影:智芝
剧中,田水饰演的年老女人日复一日地眺望着大海,与记忆搏斗。时间被分成了“过去”与“现在”。重复、停顿、空白和沉默,都是福瑟作品里最常见的元素。
赵思涵 饰 年轻女人。摄影:智芝
顾鑫 饰 阿瑟。摄影:智芝
中文版由邹鲁路担当文学顾问及剧本翻译,特邀导演王魏执导、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田水、温阳、赵思涵、齐柏雪、顾鑫联合主演。
剧本翻译邹鲁路也是该剧的文学顾问,同时也是福瑟中文剧本集的译者,因为她的翻译,让中国观众走进了福瑟。
“就像是天外飞来一块大石头,‘嘭’的一声砸在我的心上。”这是邹鲁路第一次看完《一个夏日》剧本后的感受。“《一个夏日》的剧名来自莎士比亚第18号十四行诗。剧中那些语言和场景熟悉到令人发指,让人内心抗拒。我们很容易不承认这种‘熟悉’,生活中有不愿意面对的真相,无论你身处人烟稀少的地方,还是身处在喧嚣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在一年365天几乎有近300天在下雨的卑尔根生活和创作,挪威西海岸的雨,峡湾,风,长夜,在这样的日子里的人们,这就是福瑟笔下的世界。”
和福瑟其他作品一样,《一个夏日》里反复出现着海,在与大海毗邻的荒凉乡村,福瑟剧中的人们刻意要去生活的世界,房屋与房屋,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都是那样的疏离和遥远。天雨天晴,四季穿梭,剧中人物的生命不断上演得到和失去……在这世界尽头的“冷酷仙境”,唯一不变的,只有永恒的大海。
《一个夏日》剧照。 摄影:尹雪峰
福瑟出生于1959年,长居挪威卑尔根。他身兼剧作家,小说家和诗人等多重身份,先后创作了30多个剧本。自1994年首演以来,他的剧本已经900多次被搬上全球各地的舞台,并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他获得了包括括易卜生文学奖、北欧国家戏剧奖、易卜生国际戏剧艺术大奖在内多项殊荣。
福瑟的作品都有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像诗歌、像音乐,又像是一幅有大量留白的绘画。
在邹鲁路看来,真正使福瑟作为一个戏剧家而不朽的,是他具有鲜明个人烙印的“福瑟式”美学与戏剧风格—— 蕴含着巨大情感张力的极简主义洗练语言,对白中强烈的节奏感与音乐感,并置的时空,交缠的现实与梦幻……最令人难忘的,是他的剧作中那无处不在的诗意的暗涌,是他对人生的倾听,是他字里行间对所有在时间荒原上相遇的人们所怀有的无限悲悯之情。
瑞典戏剧评论家莱弗•策恩曾评论道,“福瑟是在为一个尚未到来的时代写作。唯有在演绎者和观众共同的梦境中,这个戏剧的时代才能到来。”
《一个夏日》剧照。 摄影:尹雪峰
在这一次中文版创作中,导演王魏对于该剧有着自己的理解:“《一个夏日》讲的是人的心,是对于人际关系的一种疏离。这个戏探讨的是人在这个世界上的生存状况,人如何自处,如何与周围环境相处。关于这个戏的整体呈现上,我希望不要做过度的表达,不刻意地表现诗意。我想让观众走进,让观众感受,那些真实的交流和细腻的情感。”
2023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他!
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北京时间5日下午,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挪威作家约恩·福瑟(Jon Fosse)被授予该奖项。
算上本次的获奖者,自1901年以来,已有包括马尔克斯、海明威、泰戈尔以及莫言等120位作家获得这一奖项。
01遗珠:那些“落选”的文豪
在过往的百年岁月中,国际文坛一批文豪级别的作家,与诺奖失之交臂。这其中不乏人们耳熟能详的大咖,还有中国语文课本中的“常客”:列夫·托尔斯泰、高尔基、卡夫卡、契诃夫等。
2023年,世界文坛陨落了一位巨星——米兰·昆德拉。他早年用捷克语写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一直用法语写作。
另一位常被提起的“遗珠”,就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了。
29岁以《且听风吟》声名鹊起,几年后《挪威的森林》风靡全球,2006年获得有“诺贝尔文学奖前奏”之称的卡夫卡奖后,村上春树常年在诺贝尔文学奖各大赔率榜上处于前列。其粉丝每年也都会聚会,翘首以盼“获奖一刻”,但结果是年复一年地失望而归。村上也因此被戏称为诺奖“陪跑王”。
02过程:文学奖这样选出
对于诺贝尔文学奖,在一些读者为“遗珠”打抱不平的同时,也有读者为自己的“偶像”获奖而欣喜。那么,这一重量级的大奖,到底是怎么选出来的?
根据诺奖官网资料,每年9月,相关评委会在会向全球有资质的提名人发出邀请,让他们提名次年的文学奖候选人。
这些提名人包括:瑞典学院和其他相关学院、研究所和学会的成员;语言学和文学教授;曾经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能够代表本国文学界的作家协会主席。
提名必须在次年1月31日前交给诺奖委员会。诺奖委员会在审查提名后,于4月向瑞典学院提交一份约有20人的初选名单。在暑假前,名单通常会进一步筛选到约5人。
评审们在充分阅读这5位作家的作品,并经充分讨论后,会在9月到10月期间,投票选出最终得奖者。
不过,根据诺奖保密规定,具体是谁提名了谁,以及评选过程中所有细节,都要在50年后才会揭晓。
回望:近10年获奖者一览
2022年:
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获奖理由:“揭示个人记忆根源、隔阂和集体约束的勇气和敏锐度”。代表作品有《悠悠岁月》《一个女人》。
2021年:
坦桑尼亚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获奖理由:“毫不妥协但却富有同情心地洞穿了殖民主义的影响,同时关注被夹在不同文化和地缘鸿沟间难民的命运”。代表作品有《天堂》《启程的记忆》《来生》。
2020年:
美国女诗人露易丝·格丽克。获奖理由:“她用无可辩驳的诗意嗓音,以朴实的美感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普遍”。代表作品有《阿喀琉斯的胜利》《野鸢尾》。
2019年:
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获奖理由:“他兼具语言独创性与影响力的作品,探索了人类体验的外围和特殊性”。代表作品有《骂观众》《卡斯帕》《试论疲倦》。
2018年:
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丘克。获奖理由:“她叙事中的想象力,充满了百科全书般的热情,这让她的作品跨越文化边界,自成一派”。代表作品有《镜子里的城市》《太古和其他的时间》《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
2017年:
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获奖理由:“在伟大情感的小说世界中找到现实世界与虚幻深渊的连结”。代表作品有《长日将尽》《别让我走》《被埋葬的记忆》。
2016年:
美国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获奖理由:“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代表歌曲有《答案在风中飘》《时代在变》《像一块滚石》。
2015年:
白俄罗斯女作家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奖理由:“她的复调书写,是对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代表作品有《战争的非女性面孔》《最后一个证人》《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
2014年:
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奖理由:“用记忆的艺术展现了德国占领时期最难把握的人类的命运以及人们生活的世界”。代表作品有《星形广场》《暗店街》《青春咖啡馆》。
2013年:
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获奖理由:“当代短篇小说大师”。代表作品有《逃离》《快乐影子舞》《爱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