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天,央视发布了一段仅有7秒长度的视频,内容仅仅是一个飞行器模型在风洞中接受测试。但就在这么一小段视频,却迅速引起了各路专家和网友的热议——因为虽然视频很短、出现的细节不多,但几乎每一个细节都是“重磅炸弹”级别的。

首先,视频中明确提到,这次测试所在的风洞不是别的,正是大名鼎鼎的JF-22超高速风洞。该风洞今年中旬才刚刚通过最后验收,而这一次测试画面的流出,基本上可以确定是该风洞正式投入运营后的首个公开测试画面。



(JF-22超高速风洞)

能够在JF-22风洞进行测试,也从侧面说明了这款飞行器的不凡——JF-22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超高速风洞之一,能够在长达130毫秒的实验时间内通过爆炸弹射(也可以称为爆轰驱动)制造出30马赫的超高速飞行环境。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这款飞行器首先就有了一个明确的身份,那就是它绝不是一款普通的超音速飞行器,而是能够挑战20-30马赫速度的高超音速飞行器,否则根本不必由JF-22风洞进行测试。而这样的飞行器,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遥遥领先”,即使是俄罗斯最先进的、通过弹道导弹运输的“先锋”滑翔飞行器,飞行速度也就20马赫。



(JF-22通过爆轰驱动测试神秘飞行器)

然后我们再回到这个飞行器本身,虽然它应该只是一个气动模型,但仍然能够说明许多设计上的细节问题。

从设计上看,这个飞行器呈半圆锥体结构,带有倒T型气动舵面。它需要JF-22风洞进行测试意味着它是一个高超音速飞行器,而从结构上来看,它又与东风-17导弹的滑翔体弹头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显然不属于锥形乘波体或密切锥乘波体设计,更有可能是一款无粘性乘波体飞行器。



(神秘飞行器的尾部呈半圆带倒T型尾)


这种乘波体飞行器设计旨在以更优化的圆锥激波角和气动外形降低粘性效应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而大幅降低乘波体表面的摩擦阻力,使其能够在最大升阻比和最小阻力系数间取得一个完美的平衡。但由于设计难度问题,目前大多数国家的高超音速导弹仍使用锥形乘波体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空气动力学家安德森和鲍尔卡特在其论文中曾经明确指出,粘性乘波体旨在挑战一般锥形乘波体所达不到的25马赫的超高速飞行——这恰恰对应上了该神秘飞行器需要JF-22超高速风洞而不是其他测试速度较低的风洞进行测试的情况,进一步佐证了该飞行器将比现有的DF-17导弹有着更快的飞行速度和飞行距离。



(美国“猎鹰”测试飞行器使用的就是一种粘性乘波体设计)

茄子的推测是,这个神秘飞行器可能是我国下一代高超音速乘波体弹头,它将搭载于射程更远的洲际弹道导弹上(类似俄罗斯的先锋导弹),从而进一步削弱美国的战略防空优势,并与现有的东风-17导弹形成战略-战术层面的“高低搭配”,大大增强我国战略防御能力。

但也有不同的推测认为,它可能是我国未来空地运输飞船的模型,理由是该飞行器有着比其他乘波体飞行器更大的气动翼面,比起导弹更像“航天飞机”。当然这一说法也有可能,因为我国确实正在进一步推动太空探索工程,未来对高效率、可复用空地飞船确实有具体需求。



(东风-17导弹)

无论它的“真身”到底是什么,它的出现一方面证明了JF-22风洞绝不是外媒所宣称的“面子工程”,而是真的具有强大的实际战略意义;另一方面也证明了我国在高超音速飞行器研发领域已经凭借软硬件优势走在了世界前列,就连美国也只能“望而不及”——毕竟美国最先进的风洞LENS II,性能已经远远落后于JF-22,自然让美国难以开发出足以和中国媲美的高超音速飞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