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曾经的乳品一哥“太子奶”和味精大王“莲花”重新回归大众的视野,然而,这次回归并不是因为产品,而是因为背后一些无法言说的故事。

这次出现也让我们重新了解了当初他们突然销声匿迹的原因。

那么,究竟是谁杀死了这些国产品牌呢?



莲花味精,一落千丈


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家庭厨房对于味精的需求非常强烈。

因此,这时“味精大王”李怀清看到了商机,当即承包了一家味精厂,开始售卖味精。

在李怀清的努力下,味精事业越来越红火。

2002年,莲花味精的销量达到了顶峰,就连国际资本大鳄摩根士丹利都想要跟莲花味精合作。



据说,在莲花味精最鼎盛的时候,走在项城市的大街上,迎面走来三个人,其中就有一个人是莲花味精厂的员工。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仅仅在过了一年后,莲花味精的销量就急转直下,厂里也开始拖欠起了工资。

其实,莲花味精发展到这一步和当时的社会状况有很大的关系。



在2000年的时候,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味精,并且,社会上也一直流传着”味精致癌”的传闻,因此,家庭对于味精的需求量不断降低。

除此之外,这时市面上又出现了许多“升级版”味精。这些产品的出现让莲花味精的销售额一落千丈。



当时的莲花味精虽然也着手开始进行改革,但由于能力不足,最终新技术只能搁置。

屋漏偏逢连夜雨,当时莲花味精不仅面临着经营不善,还要处理银行在屁股后面追债的问题。

虽然后期政府介入调查,并提供了一些政策支持,但这也只是杯水车薪罢了,此时的莲花味精并不只是技术问题,它的内部管理也有很大的不足。

因为在莲花味精创办初期,李怀清主要是靠威望和个人性格团结员工的,而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这种管理方式显然不太合适。

因此,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莲花味精从此一蹶不振,在2021年,莲花味精甚至走上了靠卖商标进行自救的道路,当时公司一连拿出20余枚“莲花”相关的商标进行公开拍卖。



“太子奶”堕落真相



除了莲花味精外,近期“太子奶”这一国产品牌也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

从名噪一时的全国乳业品牌到最后的破产重组,谁也没想到这个国货品牌破产的真相却如此触目惊心。

1990年,李途纯辞去国企的工作,选择去深圳经商。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李途纯最终将目光放在了乳品饮料上,在1996年,建立了太子奶这个国产品牌。



后来,李途纯豪掷8888万元将央视黄金时间段一举拿下。当时李途纯可以说是将全部家底都投了出去。

而这背水一战的结果也没有让他失望。在广告投出去后,李途纯很快就获得了8亿元的订单。

之后太子奶的销售额连续6年翻番,从5000万元上升到了20亿元,成为了行业里名副其实的“老大”。



在2007年的时候,李途纯开始考虑太子奶的上市计划。

然而,由于之前发展其他产业失败,导致太子奶欠下大量外债,有时甚至连工人的工资都发不起。

这时,李途纯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决定和英联、摩根士丹利、高盛三个公司签订了对赌条约。对赌条约中规定:如果李途纯没有赚到足够的钱,那他就要卷铺盖走人。



然而,世事难料,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让许多外资银行开始提前向李途纯讨要贷款。

而当时我国的乳品市场又出现了“三鹿奶粉”事件,虽然太子奶及时展示出了检测报告,但这件事还是对太子奶的销量造成了一些影响。

最终,李途纯失去了太子奶的控股权。据当时株洲的司机回忆道:“在太子奶出问题的那段时期,几乎每天都能拉上几个去工厂讨债的。”

虽然李途纯将土地抵押给了外资银行,但在过了五天后,花旗银行还是将李途纯告上了法庭。没有办法的李途纯只得将太子奶交给政府控股的高科奶业管理。



而高科奶业的接管是导致太子奶四分五裂、最终破产的根本原因。当时不断壮大发展的太子奶遭到了竞争对手高科奶业的敌视。

因此,高科奶业在得知太子奶和三大投行签订对赌协议后,便多次从中作梗,一方面成立调查组,阻止太子奶集团的上市。

另一方面,不断和外资企业勾结,向他们灌输太子奶集团没有资金的概念,并让外国企业不断向太子奶集团催收债务。



高科奶业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权力则跟一个叫凌娅的公职人员有关。凌娅当时是株洲公安局的局长,而她的丈夫则是高科奶业的副董事长。

因此,在凌娅的帮助下,太子奶被高科奶业接管。

然而,在吞并太子奶集团后,凌娅并没有善罢甘休,为了以绝后患,凌娅等人开始密谋将李途纯送入监狱,甚至不惜捏造李途纯违法犯罪的证据。



刚开始,凌娅决定从李途纯最亲近的家人入手,但对方一听是要让自己陷害亲外甥,自然就不愿意,最后,在凌娅的不断逼迫下,李途纯的舅舅选择了自杀。

在亲人这里找不到突破口后,凌娅就打起了太子奶企业的骨干人员的主意,但跟着李途纯一起白手起家的员工自然不肯帮她做假证。

一无所获的凌娅彻底爆发了,当即就设计害死了这名员工。

两条人命并没有换回凌娅的良心,反而让她更加疯狂,将魔爪伸向了李途纯的家人们。当时凌娅将李途纯的妹妹和弟弟带到了警察局。



等到人放出来时,两人已经成为了残疾人。没有找到任何证据的凌娅最终决定亲自到太子奶集团寻找证据。

经过一段时间的搜查,凌娅最终也如愿找到了她所谓的“证据”,将李途纯送到了看守所。

李途纯出狱后,也一直在四处奔走,为自己申冤。但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迫于凌娅的威逼,李途纯的案件一直没有任何进展。



并且,更可气的是,李途纯曾透露,在他无罪释放之后,凌娅竟然一直派人非法监视他,只要有哪个记者要采访他,凌娅就派人去拿钱打点,阻止记者报道真相。

但俗话说得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曾经陷害李途纯的凌娅等人最后也遭到了法律的制裁。

被“百事”雪藏的北冰洋

“来一箱北冰洋”“要一斤自来红”对于70后、80后来说,北冰洋是他们童年唯一的带色饮料。

提起北冰洋汽水,他们总会想起那快乐的童年生活。1985年,北冰洋迎来了历史的辉煌时期,一举成为北京汽水领域的“大哥”。



但北冰洋的辉煌在1994年时戛然而止。随着招商引资浪潮的兴起,北冰洋也选择和外商百事合作。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在加入百事后,北冰洋汽水反而更加落寞了。


这时的百事显然就是将北冰洋汽水作为自己开拓中国市场的垫脚石,在自身研发的产品全部进入中国市场后,他就将北冰洋彻底抛弃了,可以说百事生动诠释了“用完就扔”这个词语。



就这样,在百事的碳酸饮料成功进入中国市场后,风靡半个多世纪之久的北冰洋慢慢在市场上消失了。

但近些年来,在我国企业的不断努力下,我国终于要回了北冰洋汽水的商标。

在2011年的时候,已经停产近15年的北冰洋汽水重新出现在了大众的眼中。

北冰洋汽水即将重新发售的消息传出后,许多网友都对其充满了期待。

在继承老配方的同时,该企业也根据现在市场需求,做了一些调整,以便更适合消费者的口味。

天府可乐之殇




很多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有生以来喝过的第一瓶可乐可能就是天府可乐。1981年,天府可乐开始研究中国人自己的可乐。

经过多年的辛苦研发,天府可乐成功问世。当时刚投入市场,就受到了民众的喜爱。据说,当时天府可乐的年销量可以达到20多万吨。

然而,曾经风靡一时的天府可乐却在外资引入后,逐渐衰落了下去。当时百事可乐曾借助政策优势将天府可乐纳入自己的旗下。



但在并入之后,百事可乐却不同意继续大规模生产天府可乐,为此还不断挤压天府可乐的生产线。最终,在百事可乐的步步挤压下,天府可乐被彻底吞并。

结语


随着外资的挤压,我国的国产品牌发展不断受限,有些被雪藏,还有这些因为一些利益纠葛,最终面临破产重组。

但在花西子事件之后,越来越多的国货出现在了大众面前,它们的热度也越来越高,我们也希望像太子奶、莲花味精这样的国货品牌能够发展的越来越好。与此同时,作为消费者,我们也更应该支持那些质量好的国货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