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大半年的争吵与相互示威;从隔空叫骂到军事“亮剑”;从互抓间谍到舆论战;从台海对峙到南中国海到黄海,中美两国元首总算在着手筹划2023年终的重大会面了。

刚过去的周末,中共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马耳他的会晤,显然就是为11月“习拜会”而铺路。与2021年来的多次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相比,眼下中美之间的实力对比出现了一些不同,将让中美会谈更具针对性。



王毅和沙利文在马耳他进行了“多轮会晤”,约12小时,比四个月前两人的维也纳会晤长了约四小时,谈得最多的是台湾(专题)课题。更值得关注的是,中美两军刚于黄海互别苗头,进了一次“航母与军舰的对话”——说白了就是示威,在谈判桌外以秀肌肉的方式实际较量了一次。

话说美国、加拿大(专题)与韩国三军以庆祝仁川登陆73年的名义,宣布9月15日于黄海举行三国大规模联合军演。黄海距离北京只有500公里,中国对于美军在家门口军演一向强烈反对,美军也不常到该地。这一回,中国随后马上宣布15日至18日在渤海海峡与黄海北部执行军事任务,将有关海域划设为禁航区。接着,解放军迅速出动山东舰航母打击群、055万吨级驱逐舰无锡舰、运油-20空中加油机等先进装备,共20多艘船舰齐聚西太平洋,对美加韩的演习区域形成“口袋”包围态势。最终所谓的美加韩联合大军演,只有三艘军舰参加,演习不超过五小时就草草收场。

在台海这一端,9月13日6时到14日6时,台湾方面侦测到解放军69架次军机进入台海,包括三架空中加油机;17日6时到18日6时的24小时内,又侦查到103架次解放军军机进入台海,其中40架次越过台海中线,包括两架空中加油机和两架预警机。这个阵仗已达实战演练级别,并且有冲破第一岛链、直逼关岛之势。

正是在这样剑拔弩张的气氛下,王毅与沙利文的会晤于9月16日至17日登场。别忘了8月底中国生产的7纳米芯片刚面市,这一切让中国蓄积了底气,让王毅在会晤中告诉沙利文一句话:中国的发展“遵循必然的历史逻辑,是阻挡不了的”。最近中国经济下滑的态势趋稳,也让王毅更有底气表明对中国发展的“信心和底气”,反驳西方盛传的中国经济“到顶论”。

一些中国舆论认为,中国在科技与军事上逆袭成功,争到了战略主导权。这反倒让中美元首今年11月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期间见面的概率更高,估计十有八九了。

中美元首上一次面对面会谈,是去年11月中旬在印度(专题)尼西亚举行的20国集团(G20)峰会场边,会后双方都宣称会晤取得了成果,彼此同意不能让竞争滑向冲突,需要形成一套中美关系指导原则,并确定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将访华。

谁想到,布林肯今年2月初的访华计划在临行前几天,被一个不明来由的“流浪气球”搅黄了。这个神秘气球到底是不是间谍气球?本月退休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米利,在美媒近日播出的访问中道了真相。米利说,根据情报界评估,能高度确定该气球没有收集任何情报,也没有将任何情报传回中国。

让布林肯访华一夜泡汤的“间谍气球”原来没有收情报!这消息并没有引起很大关注,但米利能公开这样说,也反映出美国希望缓解对华紧张关系,也许能拔除中美之间的一根刺。

自从“气球事件”以来,中美关系比去年更紧张,结是越打越紧。年中,解放军与美军在南中国海与台海分别发生近距离的危险拦截、横切;美国首次以适用于主权国家的“外国军事融资计划”军援台湾;美国领导人对中国领导人恶言相向,仿佛两国从此不再需要交往。不过,在大国关系中,表面上虽然势不两立、背地里还是要想办法妥协、进行政治交易,眼下可能正是这时候。

对中国来说,如今争取到了一些战略主动性,此时不谈更待何时?如何看待两国关系?在具体的东北亚与乌克兰问题上能否配合?至于最敏感的台海问题,北京或华盛顿眼下不是忙着拼经济就是拼选举,双方都没有在台海动武的准备。因此若中美元首会晤11月如期登场,双方会商讨的可能是如何共同管控最有望在明年台湾大选中胜出的民进党籍赖清德。

事实上,华盛顿已不止一次透过媒体放话警示赖清德不要逾越红线,赖清德8月访美也受到冷遇。由此观之,台湾这个“地表最危险之地”,在中美彼此有需要时,就会是中美最能合作的地方。当然,这个合作关系也是暂时性的,一旦双方状况或实力平衡稍有改变,情况就会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