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莱堡出版的《巴登报》以"惩罚性关税是错误的道路"为题,刊发评论指出,欧洲车企确实竞争不过中国电动汽车厂商,但是以反倾销为由对中国电动车征收惩罚性关税,却并非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欧洲车企在电动车领域仍然步履维艰。不久前的慕尼黑车展也体现了这一点,来自中国的新技术新产品让所有人都相形见绌。诚然,北京为中国电动车产业投入了大量补贴,但是欧洲用惩罚性关税来保护本土市场却会是一个错误。假如欧盟真的这么做,那么北京很可能在中国市场对欧洲企业展开报复。德国车企将会首当其冲:它们最重要的销售市场依旧是中国。雷诺、斯特兰蒂斯等德企在欧洲的竞争对手则没有那么多的中国业务。"
"假如没有自由国际贸易,德国就不会像今天这般繁荣。目前各国构筑市场壁垒的趋势已经在拖累德国经济。而且,难道欧盟不应该一视同仁地对美国厂商特斯拉也加以惩罚?这家电动车领军企业也巧妙地向竞争对手施压,美国政府显然也毫不吝啬于提供补贴。其实,德国政府多年来也为电动汽车以及混合动力汽车提供巨额补贴。目前,德国汽车业巨头押注于昂贵的高端电动车型,因为这些车型能带来更高的利润。要是人为地用关税把面向普罗大众的中国电动车售价抬高,到头来受伤的将会是购买力不那么强的普通消费者。"
《法兰克福汇报》以"欧盟的惊慌反应"为题,刊发评论指出,中国电动汽车以便宜20%的价格,仅花了短短五年就占领了15%的欧洲市场份额,这背后固然有政府补贴的功劳,但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开展反补贴调查却可能在不经意间引发一场欧中贸易战,本就步履维艰的德国企业到头来会受到损害。
"布鲁塞尔坚信,中国车企大举蚕食欧洲市场主要就是归功于巨额政府补贴,欧洲厂商无法与之抗衡。毕竟太阳能产业已经有了前车之鉴。所以欧盟认为,要想避免重蹈覆辙,除了高筑壁垒别无他选。美国、印度、土耳其等国也采用同样的手段,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征收惩罚性关税。"
"明面上,欧盟委员会将关税宣扬为对抗北京不正当补贴的单纯防御。这是为了营造一切都合法合规的表象,尤其是世贸组织的规则。而实际上,欧盟委员会是在铤而走险。他们并不能拿出一个强有力的案例,手头并无中国电动车倾销的证据。否则欧盟也不会用'反补贴调查'这样的拐棍。"
文章接着指出,其实欧盟自己也为电动车行业提供巨额补贴,而且中国厂商的成功也要归功于中国的电动车确实更优秀,毕竟中国人比欧洲人更早地投入电动车研发。
"面对中国,欧盟固然不能太天真。但是以此为由就挑起一场贸易战,则未免有些漫不经心。贸易战会让德国工业界首当其冲,尤其是德国汽车行业非常依赖于市场开放以及中国市场准入权。包括汽车行业在内的德国工业界如今处境艰难,但解决之道并不在于贸易保护手段,而是应当通过减少官僚作风、促进竞争来振兴欧洲产业。而且,欧洲应该尽可能地对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实行贸易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