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的某一天,一位青年男子正躺在黑暗的地洞中思考如何自杀。


只要死掉,就能从这暗无天日的监牢中解脱了。或者,至少也要弄断一条腿吧?多吸一些洞中的灰尘,能不能让自己患上肺病?那样的话,就能顺理成章地离开这里了……


然而,他并没有被任何人囚禁在此。他完全自愿地住进这座洞穴,只为完成一项有关“时间”的科学实验。


科学家为何选择深居地底?| M. Siffre


与时间隔绝 


把自己关在洞穴中的人名叫米歇尔·西弗尔(Michel Siffre),他是一位法国科学家,当时33岁。


西弗尔原本是一位地质学家,但此刻他的研究对象却不是岩石,而是洞中的自己。实验的主题是观察人体的“内源时钟”如何工作。


贴着监测电极的研究者Michel Siffre | M. Siffre


平时,在外界光照与时钟的影响下,人们过着以24小时为一周期的规律生活。然而,如果一切有关“时间”的外部线索全部消失,事情又会变成怎样?人体还会知道应该何时醒来、何时睡觉吗?西弗尔住进没有阳光的洞穴,远离时钟与日历,正是为了探寻这一问题的答案。


类似的实验已经进行过数次,西弗尔自己也是第二次参与了——但这一次,他挑战的隔绝时间是有史以来最长的。正式的实验期就长达6个月,再加上一些后续观察,西弗尔在黑暗的地底一共要居住205天之久。


深居地底 


1972年2月14日,西弗尔进入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午夜洞穴”(Midnight cave),开始了漫长的地底生活。


这里有着“绝对的黑暗,完全的寂静”,灯泡是洞中唯一的光源。西弗尔靠睡眠与醒来的周期估算着日子,时间概念从他的生活中完全消失。他与外界唯一的联系是一条电话线,电话另一头连着地面上的后援团队。


洞穴中的实验操作台 | Midnight Cave: The Time Experiment/National Speleological Society


洞中的每一天都颇为忙碌。西弗尔要花数小时时间进行繁琐的日常测量,并通过电话报告自己的情况。他记录血压与体温,监测心电与脑电信号,用气枪打靶测试视力变化,还要完成一系列认知测试。他将尿样冻进冰箱,把剃下的胡须碎茬收进写着编号的信封——这些材料之后会被送进实验室,用于分析激素水平的变化。


他居住在尼龙帐篷中,靠冷冻食品维持生存。闲暇时,他写日记、读书,或是听音乐来打发时间。最初,一切似乎都很顺利——此时,西弗尔还没有意识到,接下来几个月他将要坠入怎样的深渊。


Siffre在洞穴中吃的冷冻预制餐食是阿波罗宇航员同款,由NASA提供 | Midnight Cave: The Time Experiment/National Speleological Society


精神崩溃 


时间渐渐过去,重复的日常显得越来越枯燥,孤独逐渐侵蚀了西弗尔的内心。他宝贵的消遣物品受到重创:播放音乐的留声机刚过一个月就坏了,书籍与杂志也在潮湿的洞穴中迅速发霉。


“我正在经历人生的最低谷”,他在日记中写下这样的句子。他的视力渐渐下降,记忆愈发黯淡,大脑几乎整理不出什么清晰的思绪。


在洞中阅读的Siffre——然而,书籍并未拯救他逐渐崩溃的精神 | M. Siffre


为什么要把人生浪费在这该死的实验上?西弗尔突然陷入了严重的自我怀疑。他扯下贴在身上的监测电极,对着电话另一头的同事大吼“我受够了”——而此时,实验的进度还没有过半。他开始思考如何自杀,并把现场伪装成意外——这样他就能够解脱,同时保留一点身为科学家的尊严。


西弗尔与这些疯狂的想法斗争了大约10天时间。最终,他还是冷静了下来,重新贴好电极,继续坚持实验。他需要对研究合作者负责,也需要对家人负责。这项实验已经花光了募集资金并严重超支,假如自己死去,家人就会背上高额的债务——正是想到这一点,让西弗尔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与地面团队电话联系的Siffre | Midnight Cave: The Time Experiment/National Speleological Society


寻觅同伴 


西弗尔继续在洞穴中孤独地生活着——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了一只老鼠。


他迫切地渴望接近这只小动物,因为只有它能成为自己的同伴。他给老鼠起名“Mus”,花好几天时间来观察它的一举一动。他暗暗盘算着如何抓住它,把它作为宠物饲养起来。


对于孤独的人而言,原本讨人嫌的老鼠也成为了珍贵的伙伴 | Ralphs_Fotos/pixabay


他在地面涂上果酱作为诱饵,注视着自己的新朋友小心翼翼地靠近。当老鼠终于放松警惕,西弗尔举起一只深烤盘,朝着它猛地扣了下去。他激动得心砰砰直跳——终于,自己要有伴了。


然而抬起烤盘,西弗尔看到的却是心碎的一幕——Mus当场死亡,躺在果酱中一动不动。显然,西弗尔失了手,他不小心用沉重的烤盘边缘砸死了这只老鼠。“呜咽声消失了,它躺在原地,绝望将我笼罩。”他在日记中写道。


万幸的是,数天之后西弗尔就接到同事打来的电话——实验终于结束了。


实验结束后重返地面的Siffre | J.-P. Maison


实验发现了什么?


这项实验得到了西弗尔期待的观察结果:在漫长的洞穴生活中,他的“内在时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在实验最初的五个星期,他以“每天”26个小时的周期生活着,并与外界渐渐产生了时差。这一点与此前的观察结果相符——在此类实验中,科学家发现人类的“内在周期”总是会比24小时稍长一些,并且存在个体差异。而在那之后,西弗尔的生活节律出现了更神奇的变化:有时,他的睡眠-觉醒周期会突然拉长到40小时~50小时,而他本人却对如此大幅的变化浑然不觉。


2月14日洞穴实验开始后,Siffre的清醒(黑线部分)与睡眠(空白部分)时段与外界时间逐渐错开 | Siffre 1991


不过,更重要的发现可能在于,这项实验生动地展现了“社交孤立”对人类精神健康的危害。如今,已有更多研究证实,长期与社会隔绝的生活状态会增加抑郁、自杀风险,危害认知功能,还会让人更容易患上慢性疾病。


从地洞中离开后,西弗尔花了数月时间才从抑郁中恢复。由于实验严重超支,他背上了10万美元的债务,不得不离开了时间生物学研究领域。


在洞穴中贴着监测电极就寝的Siffre | Midnight Cave: The Time Experiment/National Speleological Society


然而即使如此,这位科学家依然对洞穴实验保留着情感,并在1999年年末进行了第三次挑战。那时,他已经60岁了,想要观察年龄增长对“内在时钟”是否存在影响。


西弗尔在寂静的洞穴中迎来了新千年——只不过,与时间隔绝的他并不知道那一刻到底是在何时到来。


参考文献

[1] Alan Burdick - Why Time Flies_ A Mostly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Simon & Schuster (2017)

[2] https://www.cabinetmagazine.org/issues/30/foer_siffre.php

[3] https://www.spiegel.de/geschichte/hoehlenforscher-michel-siffre-kampf-gegen-einsamkeit-und-depression-a-979680.html

[4] https://www.nytimes.com/1972/09/20/archives/expert-describes-long-cave-days-cycles-of-45-to-50-hours-noted-in.html

[5] https://neuron.illinois.edu/files/U3_L1_Supplement_Caveman.pdf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 (ID:Guokr42),作者:窗敲雨,编辑:Lu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