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从河北涿州出发,安排部分装备和队员火速赶回佛山,明晚就到,佛山地区需要排涝抽水可以致电菠萝救援。”9月8日,王治勇发了这样一条微信朋友圈,显然当下的珠三角暴雨让他放心不下。


每年的夏秋之交,西太平洋和南海的海水温度通常达到年度峰值,为台风生成提供了丰富的能量来源,这段时间往往也是王治勇和菠萝救援队工作最紧张的时候。事实上,进入8月份以来,他带领着菠萝救援队一直都投身于涿州大洪水的抢险救灾及灾后重建当中。


眼下,随着华南多地开始出现持续的强降雨天气,王治勇和部分菠萝救援队的队员又要尽快从涿州折返,追着“风雨”回到广东。


一、“专业化”和“重资产”


作为广东佛山菠萝救援队的队长,王治勇的身份有些复杂。他是四川达州人,同时又是佛山当地一家颇具规模的物流企业的老板。而在同一时期,与王治勇同为四川老乡的成都蓝豹救援队理事长王英颉,其行动路径也差不多,从成都、厦门、福州、保定、北京再到涿州,他和他的同事们也追着台风跑了一个多月,涿州水退后,他们亦选择留在当地协助灾后重建。


“水退了,跟灾情彻底结束了是两码事,很多受灾的村庄需要净水支援,大量的地下车库还有积水和淤泥需要清理,我们就是要帮助灾区的老百姓早日回归正常生活。”谈及为何退水后,菠萝救援队仍选择坚守在涿州时,王治勇这样告诉记者。


在王治勇看来,是否有能力参与灾后重建工作,是衡量一支民间救援队是否“有实力”的标志之一:“从2021年开始,菠萝救援就在思考错位发展的模式,现在民间救援队伍越来越多,如果说你还像传统的那样,灾害一来派个冲锋舟去转移人,水退了,人也走了,发展空间就会越来越小”。


但重大灾害现场的应急救援,一直是个特别“烧钱”的领域。


最近两天,王英颉和救援队成员核算了一下整个涿州洪灾期间,蓝豹救援队所付出的“物质”成本:在这次救援期间,蓝豹救援队先后派出了三批超过60名队员赶赴一线救灾,从设备、燃油,到队员们的衣食住行,一月有余的时间里,蓝豹整体的救援成本超过90万元。


王治勇那边情况也差不多,稍微特殊的地方是,与尚做不到专职化运营,仍以志愿服务为主要运作模式的蓝豹救援队不同,王治勇的菠萝救援队有着10余名专职队员,这些专职救援队员多为退伍老兵,作为佛山市首个获批的民间救援组织,菠萝救援队的专业能力很大程度上要仰仗于这些专职队员。


按照王治勇提供的财务数据,刨去邮费、设备费、维护费以及住宿伙食等等杂费,在菠萝救援队的开销中,专职队员8月份的工资费用为近6万元,平均每位专职队员的工资在5000元左右。


而依据王治勇的说法,菠萝救援队运营的成本大头还主要在于设备:“2021年,我们为了去河南抗洪,新增了300多万元的装备,今年在涿州,又差不多投入了近200万元的装备,像我们现在在用的一台一小时能抽600个立方的水泵,就要四五十万,而且装备损耗都很大,因为灾区的环境往往比较恶劣,我们每一年平均大概都要四五百万元的开支。”


“灾难救援是很危险的,没有好的装备,就没有能力展开专业的救援工作,还会让我们的队员冒上不必要的风险。”王治勇说。


而作为国内首个由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直接设立的、由志愿者参与的民间救援组织,目前蓝豹救援队在全国注册登记的志愿者约有五千余名,这些志愿者大多具备山地搜救、水上搜救、医疗救护、心理疏导、无线电和航模飞行等有关专业领域的经验,或者经过救援队的官方培训。


在王英颉看来,站在民间公益组织的角度,是没有办法将这些志愿者转换为全职队员的:“我们这种民间公益组织能够开给他们的工资,应该开不了太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不能用全职去约束人家,只能说在有突发的这种灾害的时候,他能够抽空出来那么一段时间。”


所以,考虑到应急救援行动的高成本高投入,虽然王治勇能够背靠自家企业解决救援队一部分资金问题,但绝大多数时候,他也要和王英颉一样,靠着“百家饭”维系着整个团队的运营。


在菠萝救援队今年6月的财务收支明细表中,记者看到,当月菠萝救援队一共收入约13万元,其中捐款对象既有爱心人士,也有佛山当地的社会组织及企业,最大一笔捐款收入是来自广东仕城塑料机械有限公司的18000元,最小一笔是来自社会爱心人士的200元。


应急救援是一个重资产公益组织,对于助残养老等这类轻资产的公益组织来说,可能较低的收入便能很好地运营下去,但是对于应急救援队来说,比如我是重装水域救援的,我的救援的能力越强,我出的任务就越多,我需要的资金体量就越大,这种资金的需求在社会上能够获取到的,相对来说还是有限。”王英颉说。


同时,记者亦注意到,类似蓝豹救援队、菠萝救援队这样的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其在无应急救援任务期间,还会像正常的轻资产的公益组织一样,开展扶贫济困、助学支教等日常公益活动。


此外,近年来日常面向社会募捐运营资金的时候,王英颉还常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声音:“之前有人说要给我们捐赠救援船只,他就理解不了这种紧急救援下对设备质量的一个要求,质问我们‘在淘宝上看这个船3000块,你为什么要13000?’”


“这两年也有一些人去现场捐赠,他也是一样的,‘我要捐赠给你,但我不捐赠你资金,我就买了船拖到现场去捐赠给你’。我们不好意思不接,但是接了对我们来讲可能那个东西就不能用。”王英颉无奈地说。


但王英颉同时亦向记者表示,随着国家近些年对民间公益性应急救援力量的不断扶持,相关组织的运营现状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现在回想我们2014年到2016年那个时候,每次出任务队员AA费用的那种状态,今天的进步已经非常大了。”


二、“面临人才的结构性短缺”


在王治勇眼中,公益性应急救援力量想要持续长久运营下去,就一定要和社会形成正向回馈,公益性应急救援组织自身需要有明确的组织结构,规范透明的财务管理制度、发达的救援需求网络以及快速的应急响应能力。


王治勇告诉记者,想要加入菠萝救援队,真正前往灾害现场参与一线救援,只有爱心是不够的,需要经过选拔和完善的培训,从体能到技能,确保队员们能够在救援行动中胜任。


王英颉亦向记者表示,“我们对于队员的筛选肯定是有要求的,你加入之后,我们给你提供一些基础的培训,然后根据你自己意愿和个人的一些特长、背景,再来设定一些重点方向去培养,直接加入的志愿者,马上就能够出前线任务的还是很少。”


在他看来,中国的公益应急救援力量,现在正面临人才结构性短缺的问题。


“救援队的人才要求,它比普通的公益组织要求更高。普通的公益组织,我只要愿意抽时间就可以,很快能够参与进去;但应急救援比较小众,首先你要成为一个合格队员,需要付出很多培训的时间,甚至金钱成本,可能你要花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成为一个正式救援队员,而普通志愿者的服务生命周期,通常在6个月到8个月,现在常有这种情况,我培训你6个月,热情或者新鲜劲过了,你就不回来了,还浪费我们的培训成本。”王英颉说。


作为曾经参加过2008年汶川地震救灾的救援界“老炮”,王英颉认为,想要改善应急救援力量人才短缺的问题,首先要在当下社会中形成一股学习应急救援知识的热潮。


“我们人生短短几十年要面临很多不同的意外自然灾害,我建议普通人能够就近去找到附近的红十字会,或者是救援队,去报名去先学基础的急救知识,都应该去。学好这些急救知识,不是说希望你去成为一个专业救援队员,是希望你在哪一天遭遇意外的时候,能够保护自己,保护家人,比如现在遇到有人心脏骤停了,给你一个AED你都不会用,有心无力。”王英颉说。


在拥有了基础救援知识的背景下,如果仍具有想要投身于应急救援事业的想法,在王英颉看来,便可以真正尝试加入某支专业救援队伍了。


“如果你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觉得我很合适做这个,有特长,时间也充裕,也愿意为社会尽更多一点力量的时候,那再来报名加入专业救援队,千万不要抱着脑子一热的激情来加入,那可能连训练期都过不去,因为你从水里面救出来的这些人,我们没有时间让他去记住你,他也不会反馈什么给你,你花费很多时间和金钱,还要面对家里面的不理解,而且救援过程中,我们可能不一定是救的都是活人,不见得会有多大的成就感。”王英颉说。


在交流的过程中,记者注意到,王英颉曾多次向记者强调,普通人学习一些基本的应急救援知识的重要性,他给记者留下了一句印象很深的话——


“你都不知道什么是有心无力,我今天学了很多知识,有很多经验,有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放到2008年,我能救更多的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郑晨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