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料的,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就可以想象很多“简中自媒体”开始高潮了,为CN的“铁盟离去”而“兴奋不已”。

拜托,高潮前起码学着试试看看英文的溯源,了解下前因后果,再高潮也不迟。

巴基斯坦议会签署的文件为:“Communication Interoperability and Security Memorandum of Agreement” 通信互操作性和安全协议备忘录 ,也就是美国军事盟友体系中,最广为人知的的CIS-MOA。

CIS-MOA是美国与其盟国以及寻求建立“牢固的军事和防务关系”的国家,所签署的一项“基层协议”(fundamental)。

这个协议为“更深层次的军事合作”(例如提供军事硬件和情报,制定军事网络的兼容性)提供了美国宪法层面的法律保障。

你可以把CIS-MOA理解成商业合作上的一个兜底的“框架协议”。

美国的主要军事盟国,从北约到,日韩,到五眼,基本都是条约的履约国,这代表了双方军事合作的“开放性”。

这是不是代表巴基斯坦对CN的背刺?

Give me a fxxx break!

但凡了解美巴关系,熟悉美巴军事合作历史的人,实际上,巴基斯坦不去签CIS-MOA“才是一件古怪的事情”。

2005年,巴基斯坦联合参谋部就和美国国防部正式签署了CIS-MOA,时效15年,实际上2020年才刚刚到期。

我就不知道,那些“简中高潮者们”,在2005-2020年这15年间,怎么看待中巴的“铁盟关系”?双方关系是否受到了巴美军事合作的影响?

那时候美国在巴基斯坦是有Boots on the ground的,如果我没有记错,那时的一波舆论上的“巴铁高潮”,就应该始于3年后的汶川大地震。

巴基斯坦和美国是有“长期”、“稳固”的“盟友”关系的。

这基于巴基斯坦是南亚大陆极其重要的门户地理位置,以及巴基斯坦在历史上“天然的倾美性”。

巴基斯坦总参谋部的所有高官,几乎都是“美国军校训练的产物”,美国长期在巴基斯坦经营成熟的“军事基地”,隔壁的那个美国亚太新盟友才恰恰是一个反例。

美巴军事合作走向“停滞”(注意,仅仅是停滞),代表性的事件,是“Salala incident”。

北约阿富汗反恐行动中,北约的武装直升机误攻击巴国西北部阿富汗边界的两处军事检查哨,造成高达 28 名巴基斯坦士兵死亡。

这背后体现的是双方在“阿富汗反恐行动”中,对于“共同目标的”不一致,即美国指控巴基斯坦包庇塔利班(想想,本拉登在哪给干掉的),同时还有一系列人权指控。

巴基斯坦则指控美国无视“主权”。

因此,双方的军事合作在新冠大流行开始后,就进入“停滞期”。

这里还有一个原因,是懂王的上台,想想懂王怎么对北约的,也就不难理解他对巴基斯坦联盟的漠视。

也基于此,本来应该2020年续签的CIS-MOA,才没有续签。

但注意,即使如此,巴基斯坦也仍然是美国最重要的“非北约盟友”。

同时,巴基斯坦和美国还有一系列的其他军事协议仍然在进行中,例如;Air Lines of Communication (ALOC) and Ground Lines of Communication (GLOC)(航空通信线路协议及陆地通信协议)。

这些协议实际上将巴基斯坦国防军镶嵌在美国的“军事盟友体系中”,而不论是巴基斯坦,还是美国,都无意去改变“这些现状”。

因此在美国的外交上,只是将这段“双边关系的停滞期”称为Dormancy period。

那么问题来了,了解了以上这些事实,你是否还觉得那些“简中媒体”所提出的一个观点,即“中国又失去了一个朋友?朋友又来背刺”是不是有些“脑细胞活跃缺陷”?

总结,巴基斯坦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美国的政治外交体系将巴近似的评估为一个“没有资源的沙特”。

对于这些盟友来说,美国基于价值观显然是不满意的,但是基于地缘利益,他们又极其重要,所以美国将他们称为“外交和政策制定困难的典型案例”。

实际上,巴基斯坦的角色比这个称呼(“外交和政策制定困难的典型案例”)还要复杂。

美国在巴基斯坦设立军事基地,最紧张的其实不是中国(因为,在历史上这是一个常态,而这并没有影响双方的关系),而是美国亚太新盟友—印度。

因为,巴基斯坦的国家战略和军事战略都是将印度列为“最优先的目标”。

实际上,美国对于重签CIS-MOA是有明确的政策解释的,是为了填补“美国撤离阿富汗之后,南亚地区的安全风险”。

注意,这里主要是指反恐。

美国当然有分化巴基斯坦(至少让他不那么的依赖中国)的政策目的,但这显然不是一系列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的最优先。

国际事务,政治博弈不是幼儿园搬家家,动不动就这个不和你玩,那个和你玩的,实在不适合去讨论这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