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部门喊话“该出手时就出手,坚决对单边、顺周期行为予以纠偏”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应声走高。

中国人民银行9月11日午间发布消息称,2023年9月11日,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专题会议讨论了近期外汇市场形势和人民币汇率问题。会议强调,金融管理部门有能力、有信心、有条件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该出手时就出手,坚决对单边、顺周期行为予以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在岸和离岸市场应声拉升。

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9月11日接连升破7.36、7.35、7.34、7.33、7.32、7.31和7.30关口,日内升值超700点,盘中最高升至7.2935。



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同样一度拉升超700点,接连升破7.34、7.33、7.32、7.31、7.30、7.29、7.28、7.27关口,盘中最高至7.2608。



9月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在岸和离岸市场分别跌破7.35和7.36关口,均跌破去年11月低点。

“近期人民币对美元虽然有所贬值,但对一篮子货币保持基本稳定,对非美主要货币保持相对强势,外汇市场运行稳健,市场预期总体平稳。随着国内稳经济、稳预期政策陆续出台落地,物价(CPI)同比增速触底转正,进出口数据好于预期,房地产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消费明显回暖,科技创新不断突破,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经济‘进’的势能正在积聚,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具有坚实基础。”会议指出。

会议同时指出,外汇市场自律机制要在金融管理部门指导下,持续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加强对自律机制成员的行为监督和自律管理。外汇市场成员要自觉维护市场稳定,有序开展做市自营交易,坚决杜绝投机炒作、煽动客户等扰乱外汇市场秩序的行为。企业和居民要坚持“风险中性”,不盲从跟风,不赌单边,不赌点位,维护好财产安全。

A股沸腾!央行罕见盘中发布,8月金融数据大超预期!来看最新解读…

今日,央行罕见在盘中发布了8月金融、社融数据,该数据通常是在下午收盘后发布。在经历了7月金融数据的低迷后,8月金融数据“强劲反弹”,总体超出市场预期,8月新增贷款创下历史同期峰值。

9月11日,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8月金融统计和社会融资数据显示,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数据一转上月低迷表现,好于市场预期。当月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36万亿元,同比多增868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1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6316亿元。

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6.93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1个和1.6个百分点。

接近监管人士表示,今年以来人民银行顶住巨大内外部压力,两次调降政策利率,目的是为了引导社会融资成本下行,优先确保国内发展。

随着融资成本下降,信贷需求得到有效激发,8月新增贷款超过上年同期,好于预期;储蓄也有利于向消费、投资有效转化。存贷款利率不同步下行,收窄了银行息差空间,实现了金融向实体的让利,支持了宏观经济恢复向好。

受超预期数据刺激,A股午后强势反弹。截至发稿,沪指、深成指涨超1%,两市约4000股上涨。券商板块强势反弹,华创云信盘中涨停,海通证券、华泰证券等冲高。

北向资金也在午后大幅流入,截至发稿,净买入超40亿元。

新增贷款超过上年同期,好于预期


今年前八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7.44万亿元,同比多增1.76万亿元,反映今年以来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较大。从单月情况看,8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36万亿元,同比多增868亿元,新增信贷规模环比、同比皆显著回升。

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392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32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602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948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40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444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472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358亿元。

接近监管人士表示,今年以来人民银行顶住巨大内外部压力,两次调降政策利率,目的是为了引导社会融资成本下行,优先确保国内发展。

今年以来,主要发达经济体快速大幅加息,8月下旬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倒挂近180个基点。在外部压力下,央行仍以立足稳定国内需求和就业为首要考虑,6月、8月政策利率两次下调,力度也在加大。

同时,银行在今年积极推动存款成本下行,帮助打开了利率下行空间。据银行人士反映,近年来存款竞争压力较为激烈,客户对存款利率调整也很敏感,金融机构负债成本下行难度较高,约束贷款下行空间。银行努力开展了大量工作,6月、9月存款利率先后两次下调,各期限利率大体下行了0.15-0.40个百分点。

可以看到,贷款利率在近两年持续下行基础上,今年以来仍在走低。记者了解到,目前,企业贷款利率已降至有统计以来历史低位,1-8月为3.93%,同比下降0.33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4.14%,同比大幅下降0.95个百分点。

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总量是够的

今年前八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5.2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8420亿元。从单月情况看,8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1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6316亿元,好于市场预期。

总量增长和结构优化是一体两面。7月2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发挥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人民银行近期的一系列举措,既稳住了货币信贷总量,又引导资源流向更有需求、更有活力的实体领域。

从近期央行提供的结构性支持来看,对实体经济帮扶举措更加聚焦重点。一方面,民营小微企业帮扶力度不断加大。8月人民银行专门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工作推进会,足见重视程度之高。人民银行此前还大力推动小微企业首贷户以及无还本续贷、随借随还业务,今年又持续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支农支小再贷款等落地生效,助力民营小微企业纾困解难。

另一方面,为适应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发展需要,央行积极支持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出创新创业金融债、科创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支持科技企业和制造业龙头企业,明确科技创新再贷款存量资金可展期发挥作用。碳减排支持工具扩围至部分外资银行、地方法人银行。

数据显示,1-7月民企贷款新增5.9万亿元,同比多增1.8万亿元。普惠小微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同比增速分别连续4年高于20%、连续3年高于25%。绿色贷款中投向具有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占2/3。

接近监管人士表示,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总量是够的,未来结构性工具运用既要考虑经济运行中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又要权衡金融机构对特定领域金融服务的意愿和能力,解决好不敢贷、不愿贷、不能贷的问题。

货币政策料持续发力

证券交易印花税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先后出台、政策利率下行、房地产政策适时调整优化……近一轮宏观政策组合拳涉及财税、货币、房地产政策等诸多领域,受惠面广、可持续性强、能直接见效、市场认可度高,有效直达实体,帮助企业居民减轻负担、增加收入。

在“组合拳”政策的接连落地见效下,目前部分宏观指标已有边际改善的积极变化。8月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继续回升,进出口降幅明显收敛,旅游出行消费加速释放,9月新房销售和“金九银十”预期明显改善,沪深两市主要股指也较8月25日政策实施前有所上涨。随着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领域持续发力,未来积极效果还会进一步体现。

8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0.6%,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2.2%。二者剪刀差持平于上月,依然位于历史高位,反映当前企业和居民的信心尚未恢复,资金活化效率偏低。

往后看,货币政策还将持续发力,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2023年下半年工作会议已明确,将继续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持续改善和稳定市场预期,为实体经济稳定增长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人民银行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潘功胜还在日前指出,将推动金融机构加大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专精特新”、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继续落实好房地产“金融16条”。要畅通民营企业股、债、贷三种融资渠道。

央行罕见盘中发布金融数据,8月新增信贷环比、同比均多增

8月贷款同比、环比均实现多增,央行罕见盘中发布金融数据提振市场信心。

9月11日午间12点半,央行发布最新数据显示,8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6万亿元,同比多增868亿元,多增幅度看似不多,却是在历史同期峰值基数上实现的,有利于改善市场预期。

“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总量是够的,未来结构性工具运用既要考虑经济运行中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又要权衡金融机构对特定领域金融服务的意愿和能力,解决好不敢贷不愿贷不能贷问题。”日前,接近监管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

8月以来,宏观组合拳及时出手,各部门协同发力,明显加大了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印花税、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先后出台,政策利率继续下行,房地产政策适时调整优化,多措并举有效发挥政策合力,向市场传递出稳增长的决心。

8月贷款平稳增长

8月贷款平稳增长,增势较7月有所增强。

数据显示,8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36万亿元,同比多增868亿元。

高基数基础上同比多增实属不易,环比也呈现出明显好转的趋势。数据显示,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较上月多增超万亿元,明显强于季节规律。

业内分析认为,8月数据的成绩既有政策面的支持,也显示市场预期和情绪出现好转。

在此之前,市场分析普遍认为8月贷款增势较好,均预测8月人民币新增贷款有望保持同比多增,较7月增量更是环比大幅多增。

巴克莱近期表示:“中国央行在8月18日的信贷会议上表示,银行要平稳信贷波动,而不是像过去通常所指示的那样增加信贷。这意味着8月的信贷数据可能表现强劲。

“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0.6%,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一位资深业内专家对记者表示,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综合1-8月数据来看,前8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7.44万亿元,同比多增1.76万亿元。信贷供给事实上仍较为充分。

7月单月信贷数据一度偏弱,引发市场担忧情绪。但拉长时间看待贷款累计量则更为合适。多家银行均反映单月贷款受基数、季节规律等扰动大,月度贷款需合并看待。

光大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张旭就曾提到,不必过度关注单月贷款新增量变化。据他分析,历史上看,单月数据经常上上下下,容易扰乱投资者对于信贷整体运行趋势的判断。“我们更建议在对新增贷款进行分析时,重点关注三月同比指标,或是综合对比今年与过去几年自年初以来的累计增量。”

业内专家表示,上半年M2同比增速高于名义GDP增速5.8个百分点,8月末10.6%增速的货币供给也并不算慢,信贷的持续增长可能会导致债务的持续积累,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也容易产生金融风险隐患。

存量“运维红利”

8月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68.61万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30.24万亿元,同比增长10.9%,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当前存量货币信贷池子已经不小。

与财政支出不同,货币投放后并不会消失,而是会形成存量积累继续在经济运行中发挥作用。

“从增量范式转向存量范式是正确理解中国经济的前提。”西京研究院院长赵建撰文指出,中国当前处于如何向存量资本资产要红利的“运维时代”。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金融领域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则需要在关注每月增量信贷支持的同时,更加关注庞大的存量贷款作用的发挥。

今年以来,存量贷款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方面也是亮点颇多。

从存量贷款利率来看,今年以来,LPR持续下行,不仅新发放贷款能够享受政策红利,存量贷款和续放贷款的资金成本也会得到降低。

据接近监管人士预计,1~8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3%,同比下降0.33个百分点,继续处于历史低位。从存量续放服务看,随着金融科技和大数据运用,企业享受到金融服务便利度得到大幅提升,比如续贷方式上,“无还本续贷”得到普遍运用,大幅提升转贷效率、减少了过桥费用;比如抵质押方式上,贷款不再唯“抵质押”论,获得信用贷款也更加便利。

政策合力有力有效


开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面临较为严重的总需求不足问题,经济复苏力度距离年初各方预测有较大差距。当前,正处于经济回稳向上的关键时期,市场急切盼望政策提供有力度的支持。

特别是7月宏观经济数据低于预期,疫情疤痕效应仍然存在,外部环境持续面临挑战。市场普遍对“组合拳”政策出台有呼吁,有期待,也有预期。

从近期接续出台的组合政策来看,政策合力有力且有效。市场分析认为,近一段时间政策密集出台,涉及财税、房地产、货币政策等诸多领域,受惠面广、可持续性强、能直接见效、市场认可度高,有效直达实体,帮助企业居民减轻负担、增加收入。

尤其在金融领域,央行呵护经济持续释放大招。根据记者梳理,今年以来,央行共有一次降准、两次降息,并出台了“三招”房地产金融政策,包括降低首付比、二套房利率、存量房贷利率等。政策出台走在市场曲线前面,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

部分宏观指标出现边际改善的积极变化。8月制造业PMI继续回升,进出口降幅明显收敛,旅游出行消费加速释放,9月新房销售和“金九银十”预期明显改善,主要股指也较8月25日政策实施前上涨。

7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发挥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市场分析看来,目前央行既稳住了货币信贷总量,又引导资源流向更有需求、更有活力的实体领域。

一方面,对民营小微企业帮扶力度不断加大。8月央行专门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工作推进会,足见重视程度之高。此前,央行还大力推动小微企业首贷户以及无还本续贷、随借随还业务,今年又持续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支农支小再贷款等落地生效,助力民营小微企业纾困解难。

投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占比也在不断提高。多家大型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7、8月份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民营企业贷款同比增速均高于一般贷款增速,银行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另一方面,推动增强经济内生动能。例如,适应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发展需要,支持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出创新创业金融债、科创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支持科技企业和制造业龙头企业,明确科技创新再贷款存量资金可展期发挥作用。碳减排支持工具扩围至部分外资银行、地方法人银行。

记者获悉,1-7月民企贷款新增5.9万亿元,同比多增1.8万亿元。普惠小微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同比增速分别连续4年高于20%、连续3年高于25%。绿色贷款中投向具有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占2/3。

上述接近监管人士称,随着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领域持续发力,未来积极效果还会进一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