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3年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与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数据。
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1%,环比上涨0.3%。1~8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0.5%。8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3.0%,环比上涨0.2%;1~8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3.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6%。
此前,7月份CPI涨幅同比下降0.3%,为2021年02月份以来首次负增长;PPI方面同比、环比持续下行。尽管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多次解释,这是需求恢复时滞和基数效应导致的阶段性现象,中国并无通缩,但有关中国经济出现通缩的传言依旧甚嚣尘上。
多位经济学家向时代财经表示,尽管经济仍在修复阶段,8月份CPI、PPI数据整体表现也较为低迷,但8月CPI同比转正,PPI同比延续收窄态势,这证明了当前我国经济不具备长期通缩的基础,有助于舒缓市场对经济通缩担忧。
不过,尽管各经济学家均认为,后续CPI与PPI中枢上升将是大概率事件,但在国内经济整体处于修复过程中,海外需求前景不明朗下,仍需要采取更多积极政策措施来提振信心。
一、猪肉、原油价格拉动CPI由负转正
本轮CPI同比涨幅负转正,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这主要是受国内需求稳步复苏,蔬菜、猪肉及原油等商品不同程度上涨及去年基数回落带动。
周茂华向时代财经分析,8月受季节性和异常气候影响,受猪肉消费旺季临近,异常气候影响运输及部分养殖户惜售等,短期市场供给偏紧推升猪肉价格反弹;同时,近几个月,市场微调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及对原油供给担忧,推动原油价格有所反弹。
此外,从地铁客运量、零售景气等指标看,国内经济活跃度逐步增强,交通等服务需求保持积极扩张态势,商品消费有望平稳增长。
民生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应习文也同样认为,猪肉价格与能源类价格的反弹,是此次CPI由负转正的最重要原因。应习文分析,从周期看,上半年猪肉价格持续低迷积累了养殖端的盼涨情绪,随着中央储备猪肉收储政策展开,上月开始市场压栏惜售与二次育肥导致猪肉供给出现短期回落,形成了价格上涨的小周期。
而能源方面,受国际油价上涨推动,6月末以来我国成品油价格实现5连升,其中8月跳升两次,推动能源价格上涨。8月交通工具用燃料环比上涨4.8%,同比跌幅则由上月的13.2%收窄至4.5%。居住项下,水电燃料环比上涨0.3%,同比增速也回升至0.3%。
不过,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向时代财经表达了不同看法。伍超明认为,服务和能源推升非食品价格才是本轮CPI转正主因。
伍超明分析,猪肉带动食品价格环比上涨,但果蔬供给充足致其涨幅弱于历史同期水平。其中,鲜菜价格环比由下跌-1.9%转为上涨0.2%,但低于2008~2022年同期均值6.0个百分点。而鲜果价格环比继续下跌,同比涨幅收窄3.7个百分点至1.3%,对CPI同比的拉动作用较上月回落0.07个百分点。
对CPI的拉动,主要源于暑期需求继续支撑服务价格回升,以及受去年同期基数走低和国际油价上涨影响,8月份交通工具用燃料同比降幅收窄8.7个百分点至4.5%,对非食品价格的拖累作用明显减弱。
实际上,从影响CPI变动较大因素的食品价格来看,8月份鲜菜价格弱于季节性,鲜果更是出现了价格下降。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发布2023年8月农产品批发价格监测情况显示,8月份,2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为4.99元/公斤,环比上涨2.25%;6种水果平均批发价格为7.10元/公斤,环比下降了5.84%。
不过猪肉价格环比反弹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食品价格。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8月份猪肉(白条猪)价格为22.56元\公斤,相较7月份19.15元\公斤,上升了约17.8%,一举扭转了猪肉价格连续11个月的颓势,也一定程度上支撑了食品价格。
二、国内经济仍需要积极政策支持
PPI方面,8月同比下降3%,环比上涨0.2%,为近5个月来,首次环比涨幅为正。
应习文表示,8月全球能源价格环比回升,推动工业上游价格回暖,叠加去年基数明显回落,共同促成了本月工业价格降幅的明显收窄。国内工业品价格整体表现略强于国际,主因全球工业品价格上涨的滞后传导影响,以及国内需求出现边际好转。
伍超明也认为,受国际原油价格上行影响,国内原油链行业价格环比涨幅靠前,是PPI环比转正的主要支撑。此外,国内基建施工加快影响,有色金属采选业、黑色金属采选业、有色金属加工和压延业等行业价格也上涨较多。不过,国内需求不足影响,中下游行业价格环比增速多数回落,对PPI增速的支撑作用偏弱。
周茂华则分析,8月通胀数据改善,结合此前公布国内制造业PMI新订单扩张,反映国内需求复苏动能在增强;政策支持情况下,工业部门整体经营状况在好转,此前公布的工业利润、产能利用率及制造业生产均呈现改善态势。
实际上,此前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7%,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其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1.9%和50.2%,比上月上升1.7和0.7个百分点,均为近5个月以来的高点,特别是新订单指数4月份以来首次升至扩张区间。
8月24日,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最新一期《货物贸易晴雨表》也显示,全球货物贸易景气指数为99.1,略低于基准点100,但显著高于今年5月底发布的95.6。全球贸易活动正在修复。
国际原油方面,WTI纽约原油价格已经从6月30日的每桶68美元,波动回升至9月9日的每桶87.302美元。另据新华社9月6日消息,沙特已确认将把从7月开始的日均100万桶的自愿减产石油措施延长至12月底。而受国际油价影响,国内油价已经连续5连涨。
更为重要的是国内政策方面,7月开始,多项积极政策密集出台。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7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抓好抓实促进民间投资工作、努力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的通知》;8月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政策的公告》。
对于CPI、PPI的未来走势,周茂华认为,尽管数据相较此前有明显改善,但大环境仍是需求追赶供给,国内商品市场供给充足,涨价乏力,年内物价有望继续保持温和。
应习文则认为,8月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环比持平,同比上涨0.8%。从结构看,暑期服务需求较强,但耐用消费品偏弱拖累了核心CPI回升。PPI方面,7、8两月PPI同比降幅连续收窄,6月为PPI同比增速的周期底部已基本得到确认。
伍超明则预计,受基数效应和国内外因素,9月份PPI增长-2.4%左右,而随着食品环比涨幅有所收窄,9月份CPI同比增长0.2%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应习文认为,核心CPI虽然稳健但谈不上强劲,需要“稳增长、扩内需政策继续保持力度。”
周茂华同样提醒到,我国经济仍处于修复复苏阶段,国内物价整体仍低迷,其中,核心物价、工业生产者物价整体仍偏离正常水平;国内部分行业企业仍面临不少困难,各行业复苏不平衡,仍有部分资源闲置;海外需求不确定性较高的情况下,国内经济整体仍需要偏积极政策支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代财经APP (ID:tf-app),作者:李益文,编辑: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