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标准普尔全球公司和经济媒体财新计算得出的采购经理人活动指数(PMI)上个月为51.8点,7月份为54.1。低于 50 的数字反映了活动的收缩。 数据表明扩张。 近几个月来,这一数字一直在稳步增长。

财新新闻稿援引经济学家王哲的话说:“随着市场状况改善,服务供需继续增长,但增速放缓。”

自2022年12月取消严格的清零措施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复苏,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服务业,顾客回流到餐馆、交通和旅游场所。

但由于国外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低迷,它在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其他领域仍难以实现目标。

据中国官方数据,今年上半年服务业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6%。

尽管复苏放缓,但服务企业在8月份继续招聘,使得该行业的就业人数连续第7个月继续扩张。就其本身而言,8月份汇总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综合指数小幅下跌至51.7点,而一个月前为51.9点。

法新社引述财新强调,这是自一月份以来的最弱增速,并指出“内需不足”正在损害经济。

都是外资惹的祸?上海工业经济连续两个月下滑

上海是世界范围内极其少有的既能造大飞机,又能造汽车、轮船、火箭的城市,集成电路、生物制药、人工智能等产业也极具竞争力。但是上海工业经济今年在经历了4月份、5月份连续两个月的高速增长后,6、7月份连续两个月同比较大幅度下滑,实属罕见。



能造大飞机的上海

6月份和7月份连续下滑

6月份,上海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266.03亿元,同比下滑11.1%,1-6月累计18797.92亿元,增长11.8%,累计增幅比1-5月下降了7.1个百分点。

7月份,上海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258.97亿元,同比下滑10.2%,1-7月累计22050.36亿元,增长7.7%,累计增幅比1-6月下降了4.1个百分点。



上海市1-7月工业产值数据

上图数据表明,1月份上海工业产值是下降的,因春节放假和口罩因素影响,这里的下降很好理解。2、3月份,分别增长8.8,11.6%,表明经济恢复性增长。4月份和5月份的暴增是因为去年同期部分工业企业停产减产,基数较低。6月份和7月份接连陷入下滑态势,这个现象无疑是值得警惕的。

外资和港澳台资拖后腿?

根据上海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上海工业经济构成中(1-7月数据),国有控股占比35.3%,期间增幅11.9%;私人控股占比22.8%,期间增幅10.5%;港澳台商控股占比14.5%,期间增幅3.7%;外资控股占比26.3%,期间增幅3.5%



数据一目了然,港澳台商控股和外资控股两类企业的增速严重拖后腿,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目前勉强还能稳住。

我们再看6月份各类企业的表现:

国有企业增长1.8%,私人控股企业下滑10.4%,港澳台资控股企业下滑22.9%,外商控股企业下滑18.5%



各类企业6月份数据

7月份整体下滑速度略降,但是四大类企业全部出现下滑,国有企业也入坑了——国有企业下滑1.5%,私人控股企业下滑9.3%,港澳台资控股企业下滑14.0%,外商控股企业下滑17.8%。

总的来看,港澳台商控股和外资控股企业的下滑来得更猛烈一些,反应在出口交货值数据上,6月份下滑16.6%,7月份下滑27.2%



昌硕科技

今天看到一则消息,大约70000人规模的昌硕(华硕集团下属的电子科技制造公司)可能全部生产线迁移至苏州昆山,这家公司的年产值约1200亿元。这是否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外包型厂商会搬离上海?



上汽

上海市此前《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计划到2025年,上海工业增加值超过1.3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以上,工业投资年均增长5%,制造业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功能地位显著增强。

要达成目标,可谓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