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参加了一次内蒙古的活动,去那边溜达了几天,加上之前去那边出差的时候,也开车转了几圈,感触非常深,跟大家聊聊。


先说一个我的感触,今年可能是中国的旅游元年。太多人在过去三年中重新理解了生活,尤其最近“人生就是体验”这个说法开始深入人心,旅游业大爆发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可能有小伙伴说,没钱咋旅游?其实不至于,你们去任何一个景点,比如新疆、内蒙古和敦煌,如今哪怕在工作日都人山人海,让你纳闷他们为啥不上班。所以说这两年大家收入可能下降了,但反而更愿意为了出去溜达而掏钱。


我去年以来也开始接纳一个设定,觉得生活最重要的还是趁着年轻多去经历美好的东西,不然可能到了晚年钱倒是多了一些,可是玩不动,看着美景也没啥感觉,吃啥都没味,这辈子也就白过了。


内蒙古一般给人的感觉是能源产地和畜牧业,这些年国家确实从内蒙古没少挖煤。


大家都听说了吧,韩国贸易逆差很厉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韩国自己没能源,需要进口,能源一涨价,入不敷出了。


中国能继续保持顺差,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有山西、内蒙古和新疆这几个能源基地,可以提供低价能源。电力便宜一直是我们的一个优势,现在咱们的电力主要靠这几个省挖出来的煤。


不过我觉得,内蒙古真正的发展潜力,可能依旧是它的旅游业,可以说前途不可限量。


跟新疆一样,内蒙古也是大得没边,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比浙江、江苏、福建、安徽、辽宁、山东、山西、河南、宁夏九个省份加起来还要大,而且也不包邮。面积大,自然覆盖了各种地形,内蒙古不仅有草原沙漠,还有大量湖泊温泉,非常有的溜达,不过之前一直都没太开发出来。


很多人提到内蒙古,第一反应是呼伦贝尔和阿拉善,这俩正好是内蒙古狭长的版图上最东和最西的两个地儿。



很多内地人知道“阿拉善”这个名字估计是通过“阿拉善英雄会”,也就是大型越野派对,查了下,竟然有百万参与者,上百万人跑那里去玩,这我是没想到的。


还有他们的胡杨林,在荒漠里面,胡杨是土著植物中最高大的,大多生长在河流附近。其实作为一种耐旱植物。


大多数时候其貌不扬,和四周环境倒是相配。给人一种“虽然很努力但是也只能做到这种程度”的感觉。


可等到了秋天,胡杨的叶子会变成金黄色,瞬间不但自己形象拔高了,气质也就上来了。


在阿拉善的荒漠中开车,可以看到沿着笔直公路的巨大风力发电机,还有泛着光芒的太阳能发电板,并一直绵延到地平线,似乎没有尽头一般。不出意外,过几年新能源彻底成熟后,内蒙古又是太阳能和风能时代的主角。


从乌海往东,排列着鄂尔多斯、包头、呼和浩特。这里属于内蒙古中部,也是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被称为“呼包鄂”城市群。


鄂尔多斯有全国1/6的煤炭和1/3的天然气,北方妥妥的能源中心。至于著名的钢城包头,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神奇的白云鄂博矿区就在包头。那里的稀土储量居然能占全世界的40%以上。


还有这两年爆火的乌兰察布,那地方最大的优势是离北京比较近,很多人周末就可以去那边来个往返,还有几个火山,我去看过,比北京凉快得多,没带无人机,拍照效果不太好,大家去小红书上一搜到处都是。一般去乌兰察布,顺便会去大同溜达下,因为他俩基本上挨着。


但是论吃的丰富多样,别的地方就不如他们了。


从地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呼包鄂地区紧挨着山西陕西,鄂尔多斯到榆林距离和去包头差不多。


大同去呼和浩特和包头比去太原近得多。事实上山西北方一直都是胡汉杂居,比如大同那地方古代经常被游牧部落占着,鲜卑人不是搞了个北魏嘛,那个北魏后来演化出来了隋唐,这个北魏最早的一个首都就在大同。


后来宋朝丢了燕云十六州,十六州里有一半就在山西北部,那地方更是住上了北方游牧部落。那时候大同还叫“云州”,感觉比现在的名字有气质一些。


历史上著名的“走西口”,就是从山陕两省北上,第一站就是到“呼包鄂”,所“呼包鄂”的生活习惯和山西非常接近,这也是为啥这一带的人真正的蒙古人并不多,绝大部分都是山西人和陕西人,饮食更是如此。这几年山西那边的小伙伴甚至开车去内蒙古就是为了吃一顿烧麦,山西也有烧麦,确实不如内蒙古的羊肉好。


在当地吃饭,黄米炸糕、炒刀削面、煮大块羊肉、羊肉烧麦等等,各种口味的食物摆在一张大桌上。每一样都能看出迁徙的影子,吃到嘴里又能感到带来的变化。


多说一句,“走西口”的那个“西口古渡”,在现在的山西河曲,黄河在那里大转弯,水速放缓,卷起裤腿就可以趟过黄河。每次碰上灾荒,混不下去的山西人就会带着全家老小从那个地方过黄河然后去内蒙古,有点像山东人混不下去就去东北,河南人活不下去就去陕西一样。


由于大量的人死在了那段黄河里,山西人觉得那水里有无数冤魂,所以每年七月十五会往黄河投放大量的河灯,可能是想超度亡灵吧,满河的河灯,非常壮观。现在也是一个景,大家有兴趣去看看。


再往东就进入了绵延的内蒙古大草原了,锡林郭勒和呼伦贝尔都是以草原闻名的地区。


“锡林”蒙古语意为“高原上的平野”,“郭勒”是河流的意思。锡林郭勒意思就是“高原上的河流”,当地也确实河流众多,于是在平坦高原上分布着大量的湿地。


其实锡林郭勒的草原主要是那个乌拉盖,那里设施相对齐全,而且草长得也挺好,大家去的时候别弄错了。自驾就走304,这条路基本上把锡林郭勒的主要景区转完了。北京这边去锡林的人超多,因为只有600公里,起个大早,京藏高速不堵车,开快点中午就能到,几年前我们公司团建到过那里。


呼伦贝尔没去过,下次去了我跟大家聊。不过我跟那边的小伙伴视频聚餐过,发现那边的饭店服务员穿着蒙古民族服饰,端上来的却是锅包肉、酸菜粉条子、地三鲜、排骨炖黄豆角,你说这么东北吗?


没错,内蒙古实在是太狭长了,山西上边那段风俗跟山西一模一样,东边那边的内蒙古又跟东北没啥差别,有时候也分不清楚他们内蒙古人和东北人。


不过前段时间组织活动在那个兴安盟,我也是第一次去,这个地方估计网上都不咋听说,属于存在感比较弱的。


听到这个名,大家第一反应可能是跟大兴安岭有点关系,事实上确实也有点关系,就在大兴安岭的中段。历史上那地方叫“科尔沁”,最早跟着后金混的蒙古部落,大家听过“满蒙一家”,最早科尔沁加入了满族大家庭。咱们熟知的孝庄太后就是科尔沁的,满蒙贵族一直联姻,慢慢就成一家了。


那地方有咱们熟知的“科尔沁草原”,不过去了才知道有时候也叫“科尔沁沙地”,跟冬虫夏草似的,可以根据雨水情况来回切换(冬虫夏草只能切换一次),有时候是沙地,有时候又是草原,大家去之前一定要先查下,万一想看沙子,去了发现全是草就不好了。



现在的兴安盟,都是咱们的东北铁子们,说的也是东北话。吃的也都是东北菜,当然了,东北人不咋吃羊肉,兴安盟的羊肉非常多。当地说是政府更加希望大家养牛而不是养羊,羊对草原破坏有点严重,相对来说牛就温和得多。而且养牛比养羊还能提高收入,现在这边的牛肉也走进了北京上海的商超。


至于景点,必须要说著名的阿尔山,这地方不是山,是一座城市,标志性景点也是他们的火山。


还有火山活动形成的湖。



不出意外,过几年兴安盟旅游应该能起来,不过它的主要问题是离咱们的经济腹地太远,很多人都没咋听说过,更没去那里旅游的。


兴安盟在发展旅游的同时,这些年当地种大米卓有成效,因为那地方处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的“中国稻米金三角”,更是全球北纬46度“寒地水稻黄金带”,年产量70万余吨,占内蒙古70%以上,而且还实现了规模化科技化种植,而且把稻田变景区,农家变民宿。


尾声


几乎所有国家都有个转变,一开始大家都想出人头地,慢慢后来发现这种事需要承受巨大的痛苦,还要机缘巧合碰上大佬把自己捞上去,或者需要撞大运。慢慢就想开了,美国从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欧洲从80年代开始,大家观念都发生了转变。


奋斗这事倒也奋斗,不过不再把奋斗本身当成目标了,转而开始研究怎么让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趁着年轻,充分体验各种新东西。很明显,中国现在也处在了这样一个节点。


必须承认的是,国内的很多旅游设施不能说一塌糊涂,还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尤其宰客,还有各种高价,都严重影响体验。甚至很多地方摆出了一副这辈子只做一次买卖的造型,收费高得离谱,甚至比出国都贵。这都是病,得治。


不过我一点都不怀疑,这些事慢慢都会处理好,越来越多的地方意识到,以自己的资源禀赋和地理位置,旅游业是他们最后的一根稻草,搞黄了就彻底完了。大家自然也就认真起来了。


内蒙古和新疆西藏一样,有特别好的禀赋,不出意外,接下来发展会越来越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边(ID:ertoumu893),作者:九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