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界面新闻 (ID:wowjiemian),作者:赵孟,编辑:翟瑞民,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如何扭转中国出生人口数量持续下降的态势,成为人口学界亟需破解的重要课题。


2023年8月8日,据第一财经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乔杰在医药创新和科技前沿论坛上表示,中国新生儿人口数量近5年内下滑约40%,2022年全国出生人口共956万人,“预计2023年出生人口数约为700万-800多万。”


界面新闻注意到,乔杰目前为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兼任医学部主任。她曾担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等职务,同时还是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荣誉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乔杰的观点引发外界热议。人口学专家何亚福向界面新闻表示,2023年出生人口低于900万很有可能,但低于800万的可能性不大。他注意到,从各地已公布的今年一季度出生人口数据来看,普遍比去年同期下降。


例如,山东省德州市卫健委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3月通过山东省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全市出生人数为6823人;去年同期出生人数为7770人。由此可见,今年一季度德州市出生人口下降12.2%。安徽省池州市今年一季度出生登记合计为2388人,去年一季度为2436人,按此计算,今年一季度出生登记下降2%。


但也有个别地方今年一季度出生人口比去年同期上升。根据贵阳市卫健局公布的数据,贵阳市2023年一季度常住人口出生11359人,同比增加1939人。


2022年全国出生人口比上一年下降10%,考虑到育龄女性人数继续下降、结婚登记对数继续下降,以及年轻人生育意愿普遍低迷等因素,何亚福预计2023年全国出生人口仍然会继续下降,但跌破800万的可能性不大。“今年出生人口可能也是比去年下降10%左右,即在850万左右。”何亚福说。


尚不清楚乔杰得出上述结论的依据,界面新闻发去询问信息未获得回应。此前在2023年5月,《中国慈善家》杂志报道,有消息称今年的产妇建档基本已经完成,大致可以根据建档情况估算出全年出生人数,结论是今年新出生人口不足800万。记者从多个基层医院了解到,今年建档孕妇数量确实在下降,有医生表示建档数量减少了三分之一。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近年来我国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持续稳定达99%以上,这意味着通过住院分娩率可以推算出近似的出生人数。一位大型妇产医院人士此前告诉界面新闻,医院每个月都会将建住院分娩建档数据和已经分娩的数据上报地方卫健委,2023年出生婴儿的建档程序在2022年和今年初已经完成,理论上目前已可以推算今年的住院分娩数。


其实,出生人口受育龄妇女数、结婚人数、生育意愿等多种因素影响。2022年,中国总人口出现近60年来首次负增长,有关人口规模变化的信号普遍受到关注。


育龄妇女减少是出生人口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2021年初,国家卫健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杨金瑞对媒体表示,“十三五”时期20-34岁生育旺盛期妇女年均减少340万,2021年相比2020年减少了473万,这是带动出生人口数量下降的重要因素。从出生人口的年龄梯队分析,这一趋势仍在持续。


此外,杨金瑞表示,当前90后、00后作为新的婚育主体,绝大部分成长和工作在城镇,受教育年限更长,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更大,婚育推迟现象十分突出。


全国结婚登记数据快速下降的情况近年来广受关注。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结婚人数跌破1000万对,此后每年一路走低,2020年跌破900万对,2021年跌破800万对,到2022年跌破700万对,为683.3万对。自2013年结婚人数达到1346.9万对峰值后,我国结婚人数已连续9年下降。


知乎“人口观察”专栏作者“古都闲云”长期关注人口变化趋势,对近7年的季度结婚登记数做过统计分析。他此前向界面新闻表示,适龄结婚规模持续较快下降,奠定了近几年结婚登记数较快下降的基础,而适龄人群的初婚推迟与完成初婚者比例下降,又进一步扩大了初婚登记的降幅;此外,离婚冷静期不止降低了离婚数量,也降低了再婚数量。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结婚对数下降,这一趋势预计将持续一段时间。


婚姻推迟增加了女性终身不婚的可能性,进一步抑制了生育水平。同时,生育意愿持续走低,育龄妇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2017年调查为1.76个,2019年调查为1.73个,2021年调查降到1.64个。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人口学会2023年年会上,一篇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人口学者提交的论文显示,初步测算2022年中国总和生育率已下滑至1.09,在目前世界上人口过亿的国家中属于最低生育水平。中国“十四五”期间将出现极低生育水平,未来生育水平回升的空间有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界面新闻 (ID:wowjiemian),作者:赵孟,编辑:翟瑞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