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感7月数据会掉,但也没想到这样。”有券商分析师感叹。


他说的数据是8月11日,央行公布的7月的金融数据——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282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703亿元,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459亿元,同比少增3498亿元。


尤其是人民币贷款新增3459亿元,创下自2009年12月以来的新低。


贷款市场有“大小月”的说法,一直以来,7月都是“小月”,不过,今年7月的数据,还是远远低于过去几年7月的平均水平。


信达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认为,7月新增贷款只有3459亿,创近年同期最低,和2009年同期(3559亿元)相当。七年一轮回,2009年恰是上轮产能周期的谷底,如今又走到了这轮产能周期的底部。


债券融资支撑社融


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282亿元,比2022年7月少2703亿元。这个数据创近7年以来新低,社融增速回落至8.9%。


从构成社融的各个分项来看,主要是政府债券融资、企业债券等做出了贡献: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364亿元,同比少增3892亿元;委托贷款增加8亿元,同比少增81亿元;信托贷款增加230亿元,同比多增628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962亿元,同比少减782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179亿元,同比多219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4109亿元,同比多111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786亿元,同比少651亿元。


“债券融资成为新增社融主要支撑因素。”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认为,从直接融资看,企业债券净融资1179亿元,同比多219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4109亿元,同比多111亿元。


梁斯认为,企业债券多增与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下行带动债券发行成本下降有关,7月份银行间质押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1.53%,为今年最低。政府债券多增与三季度以来财政政策持续发力,专项债券发行速度加快有关。


从表外融资看,委托贷款增加8亿元,同比少增81亿元,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分别多增628亿元、少减782亿元。


票据融资拉动7月贷款


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459亿元,同比少增3498亿元。这个数据是2009年12月以来的新低。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判断,7月贷款疲弱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6月信贷冲量高增,对7月信贷需求有一定透支效应,这种透支效应会显著加大月度之间的新增贷款规模波动,在2022年4月、7月和10月曾多次出现;二是尽管7月稳增长政策预期积累,但增量政策落地有限,经济修复力度仍然偏弱,尤其是房地产市场进一步下行,企业和居民等实体部门信贷需求并不强;三是6月降息落地、LPR报价下调,可能在贷款主体中形成了比较强的利率下行预期,这可能导致部分企业或者居民推迟融资需求释放,以等待更低的融资成本。


从构成人民币贷款的部门来看,主要是居民贷款(也即住户贷款)和企(事)业单位(也称对公贷款),以及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


其中,居民贷款减少2007亿元,短期贷款减少1335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672亿元。这是居民贷款2023年第二次出现负增长(今年4月减少2411亿),不管是以消费贷为主的短期贷款,还是以房贷为主的中长期贷款,均为负增长。


(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37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378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712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597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170亿元。


“在企业贷款中,企业贷款意愿偏弱,票据融资多增明显,或指向企业存在降息预期。”泰证券研究所政策专题组负责人、首席分析师杨畅认为。


在对公贷款中,仅票据融资增加3597亿元,如果不算票据融资,整个7月的人民币贷款则是减少138亿元。


解运亮认为,票据融资增加3597亿,明显较往年同期偏强,体现了本月一定的冲量因素。


料信贷低迷现象不会持续


7月数据与6月数据形成了明显的反差。6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05万亿元,同比多增2296亿元;6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22万亿元,比上月多2.6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9859亿元。在分析人士看来,6月数据对7月信贷形成了透支效应。


解运亮认为,6月信贷社融大幅好于预期,7月则恰好相反,新增社融低于预期5700亿元,新增信贷低于预期4300亿元。就像6月没那么好一样,7月也没那么差,需求有限的背景下,季末大幅冲量的结果,必然是次月大幅缩量。


对于未来的融资情况,梁斯认为,随着政策加力提效及经济内生动力修复,金融数据有望稳步走强。


“不代表宽信用进程发生变化。”王青预计,8月信贷投放会出现较大幅度上扬,同比将有大幅多增。当前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正在加大,信贷低迷现象不会持续,三季度信贷投放整体上会比去年同期有一定幅度多增。宽信用进程会有波折,但在经济修复动能明显转强之前,总体方向不会改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胡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