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德媒以“中国对‘德国进口’为何没了胃口?”为题分析称,有德国专家表示,中国的技术正在不断进步,在不少领域,未来中国可能“不再需要从德国等地进口了”。然而,德国对中国的进口依赖度仍然很高。
文章援引路透社8月4日的消息称,德国对华出口业务正在逐步下滑,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2023年上半年,德国只有6.2%的出口货物销往中国,这是2016年以来最低水平。
2023年8月6日,山东烟台港,繁忙的集装箱码头。(图源:视觉中国)
路透社称,本世纪头十年,中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为德国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事实证明,中国对德国经济的整体健康发展有重大帮助。然而,德国将在未来几年内失去这一经济增长动力。
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8月4日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对华出口仅占德国出口总额的6.2%,为2016年以来最低值。该数据在2020年曾达到7.9%,随后逐步下降,2021年下降至7.5%,2022年再降至6.8%。
德国商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约尔格·克雷默(Joerg Kraemer)表示:“几年来,欧元区对中国的出口增速已不再高于整体出口增速,最近甚至有些疲软,这给德国制造业带来了比其他行业更大的压力。”
路透社想将德国对华出口疲软的原因归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荷兰国际集团(ING)德国首席经济学家、全球宏观经济主管卡斯滕·布热斯基(Carsten Brzeski)表示,中国经济仍有可能复苏,而美国经济将降温,贸易格局将改变。
“从长远来看,德国对华出口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将大幅下降,我们应该为中国将不再拯救我们的出口业务这一事实做好准备。”
“中国越来越有能力生产以前从德国采购的商品,这给德国的出口业务造成压力。”布热斯基指出,“然而,与此同时,德国对中国的进口依赖度仍然很高,没有中国的原材料或太阳能电池板就不可能实现能源转型。”
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贸易专家文森特·斯塔默(Vincent Stamer)也认为,中国正在攀登技术阶梯,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中国能够自己创造越来越多的附加值。
“你可以在计算机芯片、电动汽车和电池生产中看到这一点,这样(中国)就不再需要从德国和世界其他地区进口了。”斯塔默说道。
但斯塔默也认为,未来十年,中国仍将是德国重要的销售市场,许多公司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将不再体现在出口数据上,而是体现在他们的财务报表上。比如,许多德国车企加强在华投资与研发。
路透社称,对华出口减少对德国制造业产生了很大影响。德国工业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本周一项PMI(采购经理指数)数据显示,7月份制造业低迷情况进一步加剧。
与此同时,德国经济陷入停滞引起了德媒的忧虑,“欧元区病夫”的说法又再次流行起来,德国已连续两个季度出现经济产出萎缩,这被经济学家称为“技术性衰退”。
据德媒8月6日报道,上个季度,德国国内生产总值与前一季度基本持平,但也只能算是微弱的曙光。因为所有重要的指标都在下滑。
截至7月,德国IFO经济研究所发布的德国商业景气指数已连续第三个月下滑,受访的9000名经理对其公司当前状况和未来半年的前景都作出了消极评估。
2018年7月,一名工人在德国温森一家筒仓和液体罐车制造商工作(图源:路透社)
德国联邦统计局8月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虽然德国6月份出口连续第三个月增长,但与5月份相比仅小幅上升0.1%,低于经济学家预测的0.3%,而4月份增长则为1.3%。
德国IFO经济研究所所长克莱门斯·费斯特(Clemens Fuest)总结称:“德国经济形势正变得越来越黯淡。”
IFO经济研究所专家们认为,今年第三季度,德国国内生产总值或将再次下降,这种观点得到了其他几位专家的认同。
德国商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约尔格·克雷默对路透社表示,“恐怕看不到好转的迹象”,制造业订单在减少,“全球范围内的加息政策正在产生影响,而德国企业也由于本土区域优势下滑而感到不安”。
德国私人银行Hauck Aufhaeuser Lampe Bank首席经济学家亚历山大·克吕格尔(Alexander Krueger)也持类似看法:“问题在于,经济产出依然只停留在疫情爆发前的水平左右。”他认为,疲软的全球经济和高昂的能源成本仍是制造业的负担。
德国巴登-符腾堡州银行(LBBW)分析师延斯-奥利弗·尼克拉施(Jens-Oliver Niklasch)表示:“在欧洲经济这辆列车中,德国明显处于刹车位置(停滞不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在欧盟委员会发布被外界视为“减少对中国经济依赖”的所谓经济安全战略文件、建议实行更加严格的投资监管和出口限制、建立对核心技术研究及开发的审核机制之前,德国总理朔尔茨6月19日表示,德国政府不应当将所有对华出口都置于监管之下,德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可以有效保证该国经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