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起,京津冀地区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多日遭遇持续强降雨。灾情之下,最怕水的环京津冀图书出版行业受灾严重,初步估计损失或达百亿码洋。
过去几年,北京有大量的图书出版企业、受纾解政策等调控影响,将仓储、印刷等业务外迁至涿州、廊坊、天津等地,形成了环京产业带。当洪水来袭,来不及转移的图书,却受灾最惨。本就利润微薄的图书出版行业,正被滔滔洪水架在火上烤。
一、洪水淹书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杨兆本应该看着仓库里这一批图书成功交付,但现在他和同事们只能眼睁睁看着书被泡在水里。
7月31日,位于拒马河下游的河北保定涿州市宣布,市内所有河流启动红色预警,防洪进入紧急状态。晚间,就职于中图网的杨兆和同事们接到了泄洪通知。
中图网是一家尾货书店电商平台,它的仓库位于涿州市西南物流中心,占地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该物流中心是环京地区最大的图书物流园区,百余家书企将此作为仓库和物流中转的枢纽。
因为靠近城区,地势较高,洪水来得比旁边的乡村更迟一些。中图网库房工作人员在上午前就已分工组织应急小组,紧急采购了2000只编织袋装填沙子。直至中午前,他们还将洪水挡在库房之外。
8月1日下午15时,洪水穿墙而过,涌进整片园区,水势迅猛顷刻淹没了库房半米深以上。
“原本大家都是来救书的,没想到水越来越高。当下最急的问题是先把办公楼里的几十位同事先解救出来,在场的人都打过很多救援电话,网上也公布了很多的救援电话,但是基本上都是打不通和占线,可能需要这种帮助的人太多了。”杨兆表示。
当日晚间,中图网发布求救信息,水位仍在上升且受附近胶带厂泄漏的有毒气体影响,几十名工作人员只能被困原地等待救援。
一时之间,各大图书群、书友群紧急扩散有关皮划艇、防毒面罩、救援的消息。凌晨时分,经过三个小时等待救援,困在库房办公区的人员被救走4位(小孩和孕妇),其余被困人员身体状况尚无异常。截至8月2日上午,全部被困人员均被救出。
中图网总经理黄平向“真故研究室”表示,中图网在此仓库里有400多万册图书,现在还无法估算经济损失,进水和不进水造成的损失是数量级的差别,一旦进水就可能造成几千万的经济损失。
图|中图网仓库内图
与涿州一样,同样位于北京洪水下游的固安也受了灾。
8月1日下午5时许,北京林静轩图书有限公司的员工徐先玲,将一则朋友库房免费供周转的信息转发到群里。库房面积达10万平方米,她原本希望帮到有需要的同行,当时这里尚未被洪水淹没。
没想到到了晚上11时左右,人在固安的她接到了决堤通知,库房成了未知数(最后经确认,该库房逃过了此劫)。这是60多岁的她,第一次真正感到恐惧。
图书行业依赖于长期经营,从业者在生意上习惯抱团取暖。天问求索图书负责人袁牧歌和集文天下的负责人周大卫是徐先玲的老友,三人一起在图书行业闯荡多年,业务上互相扶持至今。
天问求索的库房在涿州市码头镇西刘庄村,占地2600平方米的库房,存放了上亿元码洋(全部图书定价总额)的图书。一天时间不到,全部被淹,水位高到了2米多。
就在库房被淹的3天前,袁牧歌还在济南参加第31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想趁此机会多结交一些客户,为装得满满当当的库房减减负。她怎么也没有想到,突如其来的洪水让库房遭受了灭顶之灾。展会还未结束,袁牧歌提前回到了涿州。
早上,库房门口积水仅有10厘米高,到了下午,水位已经能够淹没半个车身,很快便冲进了库房。那里堆放着袁牧歌的全部身家、14年创业的心血。
8月1日,“真故研究室”通过微信联系袁牧歌时,她的信号总是断断续续。直到傍晚,她回复:已在安置点住下,村里断水、断电、断网,她联系外界很不方便。
而周大卫的集文天下,库房在西南物流园区内,占地面积5700多平方米,里面存放了1.4亿元码洋的图书。洪水涌来,仓库地面上价值2500万、打包好等待发货的图书,在短短一小时之内变得一文不值。
对于浸泡后的图书,周大卫表示:只能当垃圾处理,连收废品的都不会要的。
而他们只是此次环京津冀图书产业受灾的一个缩影。
图|洪水淹入库房
二、环京图书产业带
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也是图书出版中心。公开资料显示,全国有580多家出版社,其中北京的出版社就占到了219家,这里汇集了从中央级出版企业到市属及其它民营各类出版社资源。
以图书出版为圆心,北京一度形成了出版印刷、仓储、物流等上下游产业链,行业吸纳数万人就业。早在2015年时,该行业产值就达到了786亿元。
本来这些行业以前大多集中在北京地域,仓库方面则多集中在北京西部地势较高的房山或丰台、大兴,但转折点发生在了2017年前后。
当时,北京开始逐渐启动新一轮疏解整治促提升战略。同时,北京的环境及消防隐患整治等,也将压力传导给了印刷及纸制品仓储行业,后者被认为存在污染等各类隐患。
多项因素之下,北京区域内的图书出版相关行业陆续启动外迁,外迁地从较近的廊坊(永清县)、涿州、沧州(肃宁县)、到较远的山东泰安,甚至江苏的南通,都有布局。
在北京图书出版的“外溢”和“滋润”之下,一条环京津冀图书出版产业带逐渐形成。
目前公开资料上,讨论比较多、算比较靠前的外迁者,当属读库。这是一家命途多舛的企业。
早在2012年7月21日,读库在北京房山的仓库就遭受特大暴雨的冲击,近8成的库存被冲走,其余2成被泥水浸泡后也成了废纸。
2019年的冬天,“因不可抗力的因素”,读库将库房从北京搬到了南通。当年的11月4日,读库一篇发在公众号上的“来自读库的求助”文章,成了当年的10万+。
文章中,读库“求助”读者捐款,以完成“第六次易址”和重建5000平米库区。在这篇文章之下,许多读者依依惜别的留言令人动容。
图|读库第六次搬迁的求助文章
2017年,有北京市最大图书物流企业之称的“北京西南物流中心”,其40余万平方米的库房,也全面启动拆除腾退。
它原来的地址位于丰台区花乡榆树庄村,在当地从2000年扎根算起已有17个年头,主要为图书和服装企业提供仓储、管理、分拣、配送等物流服务,每年图书进出库码洋总量占当时全北京市的40%至50%。
搬迁的原因主要是“腾笼换鸟”。2018年6月,该中心基本搬到了房山和涿州,腾出来的地让给了北京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建设。
作为离北京最近、也是最没啥存在感的直辖市天津,面对北京图书出版行业的外溢,则奉为至宝。
2020年9月,天津市印刷技术协会发布信息称,截至当时,北京共有54家书刊印刷企业迁入天津,主要集中在宝坻,这当中有不少承接中央机关杂志、重大文献题材的央企。
该协会评价,“这给天津印刷业带来了新技术、新理念、新市场”,改变了原先产值不高、上规模企业屈指可数的天津书刊印刷业。
其中,该协会有一条信息的披露颇令人玩味。为了保障迁入企业经营发展,该协会称,“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协商,确定63家保障性印刷企业,可以在重污染天气时不停产”。环保为产业发展开了绿灯,可见当地决心有多强。
到了2021年9月中旬,北京乃至整个华北最大的“书库”,位于北京房山区青龙湖镇的“全国图书馆采配基地”,在15天之内迁至山东泰安,成为行业一大标志性事件。
有网友锐评,至此,图书行业被北京“嫌弃的一生”告一段落。另一面,图书出版行业也以自己微薄的利润,贡献起了环京津冀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仅以这次受水害严重的涿州为例,当地西南物流园三个园区库房加起来有20余万立方米,在2021年图书品类年吞吐量超过200亿码洋。而2022年全国图书零售码洋是近900亿元,可见涿州的权重。
在沧州肃宁县,据当地公布,2023年当地的图书出版企业有128家,年产值已经达到50亿元。而当地公布的、可查到的2021年GDP仅为146.1亿元。
在廊坊永清县,据2022年官方公布,当地已有100余家出版仓储企业齐聚该县,图书总存储量超过10亿册,吸纳就业近1万人,永清图书产业占全国图书馆配份额30%以上,占京津冀馆配份额50%以上。
可以说,昔日的繁华有多绚烂,现在一场大雨下的损失就有多重。
三、不堪风雨的图书行业
在数字阅读时兴的当下,图书出版行业某种程度上已经沦为古典行业。与其它如火如荼的新兴行业相比,借用该行业从业者的话说,就是活细、钱少、事儿多,因而在吸引人才的魅力值上有限。
近几年,我国的图书出版业在营收端总体处于下降态势。在这个行业里打拼的,只有少数头部,多数为中小企业。
从2022年28家在A股上市的出版企业财报来看该行业的特征,就是营收规模可能很大,但净利润表现中位数多数在10%上下,不算高,赚的是辛苦钱。
比如营收排名榜首的凤凰传媒,2022年营收达到了135.96亿元,但净利润率只有15.31%%,合20.82亿元。排名第二的中南传媒,2022年营收达到了124.65亿元,净利润只有13.99亿元,净利润率为11.23%。
从营收规模来看,28家上市公司中,7家公司营收在百亿之上;5家营收在60到100亿元之间;10家营收在10-30亿元之间;其余6家都在10亿以下。
而净利润层面,只有7家位列10-20亿元之间;10家位列1-10亿元之间;8家位于1亿元以下;还有2家净利润亏损。
图|2022年28家上市的出版业公司年报
今年以来,受AIGC等行情影响,图书出版业以自己拥有的版权资源,迎来了一波行情上涨,这个弱势行业终于因技术创新迎来了一波曙光。
但没想到的是,来自北方“七下八上”的雨季给这波行情浇了一桶冷水。
现在,市场比较关心的是,此次受灾,接下来几个季度图书是否会涨价?
“真故研究室”从多个图书出版企业了解到,在涿州建仓的、不管是图书公司、还是馆配公司多没有投保。
据集文天下的周大卫透露,在2019年时,他为库房购买过一次保险,但在保险期满、即将续保时,保险公司附加了许多新要求,要求提高保险费。
一是,库房环境不满足保险公司的标准;二是,此前附近一个别人的库房着火,保险公司赔付了大笔赔偿款,心有芥蒂,不愿再承保。
这种情况下或不在少数,确实利润微薄,很多图书公司没有一个像样的库房。这或许意味着此次洪灾,这些书商老板们多年的心血可能真的要付诸东流。
部分书商老板们表示,希望上游的供应商能减免货款或延长付款时间,下游的客户能尽快把货款结清,共同渡过难关。
至于是否涨价,可能还得看大众零售市场的景气度,毕竟书对很多人来说,不是必需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真故研究室(ID:zhengulab),作者:郑思芳、林秋艺,编辑:龚正、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