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总统候选人共和党议员乔什·霍利,高调提出了一项新的法案,该法案的宗旨就是取消美国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

2000年,克林顿执政时期签署了,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的法案,从此中国获得了最惠国待遇,中美经贸也开启了快速发展模式。这种最惠国待遇,的确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对中国的高速增长和崛起,有巨大的帮助。

但我们需要认识到,合作是双赢的,美国也在20多年的合作中获得了巨大利益。若单就经济利益来统计,美国的得利远超中国。中国在与美国的合作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也交了很多学费。直到今天,我们在很多领域仍然需要向美国学习。



霍利在解释这项法案的时候,完全忽略了中美贸易给美国带来的利益,将给予中国的最惠国待遇描述成为美国“衰落”的根源,认为这让美国至少失去了370万个工作岗位。更为可怕的是,制造业大量迁出美国,让美国的实体经济严重空虚化,导致了美国对外部产品,尤其是中国商品的严重依赖。



霍利的这项法案被称为“重建美国劳工计划”,目的是让美国回到从前那种高速增长模式,让美国重新成为制造业中心,从而获得在就业、工业等领域的竞争优势,减少对外界的依赖。这反映出美国政界已经意识到,此前抛弃低端产业链,只赚取上游高额利润的模式是错误的,他们现在正在试图重新健全自己的工业体系。

而这正是中国长期以来的整体战略,美国正在为与中国的全面竞争做准备。值得注意的是,霍利主张并不是孤立的,也不是首次提出,今年早些时候就有多名美国议员提交了所谓的“中国贸易关系法案”,明确指出要取消中国最惠国待遇。



很明显,这种主张正在成为美国政界的主流声音,这种主张的本质就是“对华脱钩”。尽管美联储主席耶伦已经明确提出警告,“对华脱钩”就是一场灾难。但是我们同时也要清楚地认识到,耶伦不是不想“脱钩”,而是不能“脱钩”。如果条件允许,耶伦也会双手赞成和我们“脱钩”。

中美贸易总额超6000亿美元,美国自身危机重重,严重缺乏劳动力和熟练技术工人,各种基础设施和供应链建设也较为滞后。美国若想恢复制造业辉煌,仍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时间积累。



因此耶伦公开警告不能“脱钩”,美国政府大概率不会立即对中国实施大幅度的经贸限制。但是他们不会停下脚步,对中国的遏制和打压仍然会慢慢推进,美国在表面上与中国缓和关系的表态,并不能掩盖其真实的目的,它只是为了拖延时间。中美关系改善的希望正在变得越来越渺茫。中国方面也正在为最坏的结果做准备。

美国想要完全封锁中国是不可能的,美国制定策略的出发点,并不是要改善和提升自己,而是出于一种敌对的目的。这种方略从根本上就存在认知上的误判,美国最终会因此而付出惨重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