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联社 (ID:cailianpress),作者:赵昊、牛占林,原文标题:《深夜重磅!美联储宣布加息,未来还会加吗?鲍威尔“大打太极”》,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美联储如期上调联邦基金利率25个基点,为本次紧缩周期的第11次加息
当地时间周三(7月26日),北京时间周四(7月27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与预期一致。在此次加息之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已升至5.25%~5.5%,为200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这是美联储自去年启动本轮加息进程以来的第11次加息,累计幅度达到了525个基点。但需要指出的是,该行连续加息的步伐已经在上个月终结,因为这家美国央行在上一次会议(6月14日)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不变。
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在声明中写道,近期的指标表明美国的经济活动一直在以温和的速度扩张,近几个月的就业岗位增幅强劲,失业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银行体系稳健而富有弹性,但通货膨胀率仍然较高。
声明还写道,家庭和企业信贷条件的收紧可能会拖累经济活动、招聘和通胀,但这些影响的程度仍不确定。因此,委员会仍然高度关注通胀风险,力求在较长的时间内实现最大就业和2%的通胀率。
为了支持这两个目标,FOMC的委员们一致同意此次“加息25个基点”的决定,并将继续评估更多信息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在是否进一步收紧货币的问题方面,美联储重申将考虑先前累积的紧缩程度,并把滞后效应以及经济和金融发展情况纳入考量。
此外,FOMC将按照之前公布的计划“缩表”——继续减持国库券、机构债务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声明还写道,委员会坚定地致力于使通胀率回到2%的目标,在评估货币政策的适当立场时,将继续监测有关经济前景的信息。如果出现了可能阻碍FOMC实现目标的风险,委员会将准备酌情调整货币政策的立场。
委员会的评估将把广泛的信息纳入考量,包括劳动力市场状况、通胀压力与通胀预期等方面的指标,以及金融与国际形势的发展。另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决议不提供“经济预测”,最新的“点阵图”要到9月会议才会公布。
二、市场观点
有“美联储传声筒”之称的记者Nick Timiraos表示,FOMC的声明几乎没有变化。
Bleakley Financial Group首席投资官Peter Boockvar也写道,“不管是谁写了今天的FOMC声明,都不需要做太多事情。他们只是复制并粘贴了5月份关于加息25个基点的语句,而这句话在6月份被删除了。”
另有分析师认为,FOMC声明中提到了“家庭和企业信贷条件收紧的影响程度仍不确定”,可能是一种谨慎的暗示。安联首席经济学家埃里安称,声明为进一步加息敞开了大门,现在关注点转移到鲍威尔的新闻发布会上,市场会尤其关注9月加息的可能性有多大。
毕马威首席经济学家Diane Swonk认为,最近通胀方面的好消息进一步鼓舞了美联储的信心,这意味着货币政策将在更长时间内维持紧缩性水平。
三、鲍威尔“大打太极”:接下来加不加息要看数据,今年应该不会降息
美东时间周三(7月26日),美联储如期加息25个基点,但其政策声明中却并未对未来利率计划透露太多信息。
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重申,致力于实现双重使命,致力于让通胀回到2%,距离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没有价格稳定就无法实现强劲的劳动力市场。
对于接下来的货币政策路径,鲍威尔指出,加息的全部影响还没显现,FOMC将对未来的加息采取依赖数据的做法。
鲍威尔强调:尚未就任何一次未来会议做出决定,如果数据显示有需要,我们可能会在9月份加息,但也有可能维持利率不变。
对于持续降温的通胀,鲍威尔表示,通胀报告比预期稍好,6月CPI的放缓令人鼓舞,但只是一个月份的数据,到9月还有8周时间,我们将一直关注到那时的所有数据。
鲍威尔指出:如果我们看到通胀得到可靠缓解,就不需要采取紧缩措施,甚至可以在通胀达到2%之前停止加息。
他补充道:尽管最近的头条新闻显示物价上涨已经明显降温,但美联储还没有完全相信通胀已经被击败。他指出核心通胀率仍在3%以上。
鲍威尔表示,他认为美联储今年不会降息。“我的意思是,当我们看到可以降息的时候,我们会放心降息,但今年不会,我认为不会。”
在劳动力市场方面,鲍威尔认为,劳动力市场仍然非常紧张,需求仍然远超供应,不过劳动力市场已经不像去年那么火热,劳动力供需持续出现平衡的迹象越来越明显。
在谈到美国经济时,鲍威尔表示,美国经济活动以温和的速度扩张,但随着美联储持续加息,经济增长可能会放缓,而这也是降低通胀的必要条件。
对于银行业危机,鲍威尔表示:美国银行业已经稳定了下来,正在谨慎监测银行业的情况,很难梳理出银行业动荡对经济的影响。
在鲍威尔讲话期间,美股三大指数短线冲高,不过随后震荡走低,三大指数均转跌。
机构评论称,很难预测交易员会相信鲍威尔经常自相矛盾的言论中的哪一个。目前,市场正在发出非常复杂的信号,不仅国债收益率在下降,股市也在下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联社 (ID:cailianpress),作者:赵昊、牛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