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最话 FunTalk(ID:iFuntalker),作者:何伊然,编辑:刘宇翔,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7月10日,鸿海集团以“探索更多元的发展机会”为理由,宣布退出与印度企业韦丹塔集团合资的半导体公司运作,该公司改由韦丹塔100%持股。
事情还得从2022年说起,当时为了响应莫迪打造印度半导体制造生态系统的愿景,鸿海和韦丹塔签署协议在莫迪的家乡古吉拉特邦,投资195亿美元设立半导体和面板工厂。根据披露的信息,双方原本计划兴建28纳米制程12吋晶圆厂,预计2025年投入运作,初期产量为每月4万片晶圆。
“有时候分开,可以飞得更高。”富士康印度业务负责人在社交媒体的发言似乎话中有话。
据媒体报道,鸿海退出的原因和技术能力有限及未能得到印度半导体激励计划的补贴有关。
曾在印度工作过的人士跟《最话》介绍说,“要在印度做生意,最重要的是找好印度合伙人。现在最强的是古吉拉特商帮,也就是跟着莫迪出来的一批商人。”
韦丹塔集团的创始人兼董事长阿尼尔·阿加瓦尔出生于孟买,在孟买做废金属经销商起家,根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阿尼尔·阿加瓦尔的净资产为24亿美元。
虽然不是出生于古吉拉特,但阿尼尔·阿加瓦尔还是成功挤进莫迪的商界朋友圈,这个朋友圈包括信实集团董事长穆克什·安巴尼、塔塔集团元老拉坦·塔塔、电信沙皇苏尼尔·巴蒂-米塔尔、阿达尼集团董事长高塔姆·阿达尼、马恒达集团董事长阿南德·马恒达、JSW集团董事长萨詹·金达尔、TVS董事长维努·斯里尼瓦桑、L&T负责人AM Naik等印度商界巨子。
只是比起阿达尼、安巴尼、塔塔等新贵、老钱,阿加瓦尔并不属于顶级富豪,他旗下的韦丹塔资源公司一直受到不断增加的债务的困扰。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曾下调了该公司的评级,而其他机构则对债务违约风险表示担忧。
以24亿美元的身家想撬动195亿美元的半导体项目,阿加瓦尔必须从印度当局那获得上百亿美元的信贷、补贴支持,这考验着他和莫迪的关系。可能比起阿达尼、安巴尼,阿加瓦尔的关系不够深,运作能力也不够强,导致他没能搞定印度半导体激励计划的补贴。
在与韦丹塔集团分道扬镳后,鸿海集团于日前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将重新递件申请在印度的半导体计划,并寻找最佳合作伙伴。7月13日,媒体报道称,鸿海集团已向印度政府表示,希望在印度设立四到五条芯片产线,且有可能在45至60天内向政府递交他们的最终申请。
既然阿加瓦尔的实力不够,鸿海要寻找“最佳合作伙伴”,除了半导体业界企业,还得到与莫迪关系更近的印度商业巨头的支持。
一、“复制中国的成功经验”
某种程度上,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腾飞和人口红利密切相关。
“中国制造”崛起后,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上涨,市场产业转型升级,不少跨国企业将目光转向了拥有丰富劳动力的广袤的南亚大地——印度。
2023年4月,联合国发布官方声明,印度总人口数量已经达到14.5亿,超过了中国的14.4亿,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根据印度政府数据,印度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了65%,一半人口年龄在30岁以下。
莫迪上任印度总理后,学习中国改革开放经验,面向全球招商引资,喊出了振兴“印度制造”的口号。近几年,印度规划了大量基础设施工程并推出大量优惠政策。在欧美企业供应链多元化的推动下,一些制造业企业加快了布局印度的步伐。
作为知名“果链”企业,2019年,鸿海把一部分生产线转移到了印度。2021年8月,印度推出电子制造激励计划(PLI),为以“果链”为代表的制造业在印度本土建厂提供补助。
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尽管印度工厂的产品达标率远远不如中国,印度组装的iPhone产量和市场占比在过去两年间得到了快速的增长。印度工厂也从代工过时款型号逐渐获得代工生产最新款iPhone的权限。
2023年上半年,苹果在印度组装了价值超过70亿美元的iPhone,生产量扩增至2022年同期的三倍。目前,印度生产的iPhone在全球市场的比重已攀升至7%。市场预测,到2025年印度制造的iPhone比重将提高至25%。
此外,印度庞大的人口规模也让苹果看好iPhone在印度的内需前景。市场调研机构CMR数据显示,印度智能手机消费者约6亿,安卓用户仍占绝大多数。2022年,iPhone在印度智能机市占率达到5.5%,创下历史新高。在发达国家增速已见顶的时候,印度有明显增长潜力
2021年12月,印度又推出100亿美元的半导体任务激励计划(ISM),向符合条件的显示器和半导体制造商提供高达项目成本50%的财政支持。
iPhone加工业务让鸿海和印度官方建立起了不错的交情。因此,面对印度政府抛出的芯片加工“百亿美元补贴”,鸿海也成了早期加入者。
印度总理莫迪将芯片制造作为追求电子制造“新印度”的首要任务。根据计划,印度希望2026年其半导体市场价值达到630亿美元,尽管业内普遍认为印度闯入芯片领域应该从细分市场开始做起,印度却完全没有打基础的耐心,而是信心爆棚地想实现一步到位。
在面对英国媒体采访时,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长Ashwini Vaishnaw宣称,印度的目标就是在18个月内搞定半导体生产,创造“一个国家建立起一个新产业的最短时间记录”。
Vaishnaw认为,多年来印度在IT领域已经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拥有“超过5万名”半导体设计师,包括高通、ARM等芯片设计公司都在“印度硅谷”班加罗尔设有研发基地。
而搞定晶圆厂就是实现印度半导体生态梦的最关键一步。
二、印度特色
然而,想要在印度复制“中国制造”奇迹并不容易。从基础设施到人员效率,从社会风俗到政商环境,每一个环节在印度都有着特别的“绊脚石”,要想在印度做生意,就得适应它的游戏规则。
有趣的是,印度的芯片激励计划一开始并没有吸引到任何一家海外芯片巨头。除了芯片巨头们对印度政府行事逻辑的忧虑,另一个原因是这项激励政策的申请期限只有45天。
因此,该半导体激励计划只收到3份建厂申请,另外两份来自以色列芯片制造商高塔半导体为技术伙伴的跨国财团ISMC公司、总部位于新加坡的IGSS风险投资公司。由于高塔半导体公司被英特尔收购,投资计划已被搁置;而IGSS则表示想重新提交申请,项目已回到待启动状态。
只有鸿海集团一家参与了该计划,但其实鸿海并不熟悉芯片制造。鸿海和半导体代工行业唯一的交集是收购了夏普8英寸晶圆厂,从技术上来说,连预定目标的门槛都没有摸到。
韦丹塔更是完全没做过半导体业务,阿加瓦尔之所以全力推动这项目,很大程度上是希望借此大项目赢得莫迪的认可,并扩大身家跻身印度最顶级的权势阶层,复制阿达尼、安巴尼的成功。
2022财年,在印度国家证交所上市公司中,最大的20家公司创造了所有上市公司80%的利润。其中最庞大的当属由阿达尼集团、信实集团、塔塔集团、贝拉集团和巴蒂电信组成的"Big Five"。以阿达尼为例,他出生于印度古吉拉特邦艾哈迈达巴德市,跟莫迪是老乡,互相支持多年,在莫迪的支持下,阿达尼集团业务横跨采矿、能源、物流等行业,由7家上市公司组成,总市值一度达到近3000亿美元。
今年一月,美国兴登堡研究发表做空报告指控阿达尼集团不当利用离岸避税天堂和操纵股票,并对其高债务水平表示担忧,引发阿达尼旗下公司股债均持续大跌,集团旗下7家公司的市值自1月24日报告发布以后蒸发了1200多亿美元。
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2月份印度最大的公共银行印度国家银行还是向阿达尼集团提供了26亿美元的贷款进行援助。
“在印度有种说法,莫迪政府让印度国家银行和印度工业信贷投资银行给这些巨头贷款,巨头们一边做项目骗贷,一边资助莫迪的RSS。”上述人士分析认为。
阿达尼集团此前从未经营过机场,却能中标了6个机场的私有化,一夜之间就成为印度最大的私人机场运营商之一。那么阿加瓦尔也觉得自己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半导体巨子。
如果你不理解其中的逻辑,就是不理解印度。
但比起基建工程,半导体显然要复杂得多。在鸿海集团与韦丹塔集团推进合作的过程中,技术短板的问题被充分暴露,严重依赖第三方授权,据报道,合资公司和欧洲半导体巨意法半导体今年开展了生产技术许可谈判,但并不顺利。
据透露,当鸿海提出要把代工厂目标从28纳米下调至40纳米甚至更低之后,印度政府表达了强烈不满,因而推迟了激励资金的审批。阿加瓦尔低估了项目的技术难度,40纳米制程的工厂显然不能让莫迪满意。
如果拿不到“百亿美元补贴”,鸿海投入的成本将远高于产出,这使得鸿海只能寻找新的合作对象。鸿海表示会继续向印度投资,等时机成熟会再提出半导体建厂计划。据媒体报道,鸿海集团可能将与台积电、日本TMH集团合作在印度设立半导体芯片工厂。
而阿加瓦尔也不想放弃机会,韦丹塔称将寻找新的合作者继续实现莫迪的半导体愿景。7月18日,该公司进一步表示正在等待印度政府修改半导体生产激励措施,以便在古吉拉特邦开始建设一座工厂。
三、跨国公司的“坟墓”
半导体是众多科技行业的上游,在全球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印度半导体行业起步并不算晚,但受制于落后的科研、工业体系和官僚主义,其半导体产业和东亚地区的竞争对手相比毫无优势,规模一度越搞越小。目前,印度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参与度不仅远不能和中、日、韩相比较,甚至存在感还不如越南。
近年来,美国大肆炒作产业安全问题,向一批跨国企业施压,并在技术、装备、制造等各个环节压制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
对于印度而言,这是搭上美国,从中国抢生意的可乘之机。
2019年,印度政府出台《电子产业国家计划》,推进“印度制造”“数字印度”,提高半导体行业对汽车、手机、电脑、人工智能等领域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
2022年4月,印度举办首届“印度半导体大会”,莫迪发表演讲提出寻求“高标准、高质量、高可依赖”的关键伙伴,明显是向美方示好。
只是,科技制造领域的发展需要全社会各个环节的配合与支持。稳定的水电资源、便捷的交通运输、高素质的工人、完善的管理体系……印度的特殊国情,许多美好设想一到落地早就彻底变了味,一些转移到印度的跨国企业很难适应印度的大环境。
在业界看来,半导体是一个精密复杂的行业,无法速成。莫迪抛出的百亿美元补贴并不足以撑起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后续势必需要更多投入。这考验着印度是否拥有长期稳定的营商环境。
但多年来,印度政府营商政策充满着不确定性。在吸引外资初期,官方会开出一系列优惠条件,甚至莫迪会亲自站台欢迎。
然而待企业稳定驻扎后,印度的小手段就出来了,通过上调关税、扣押违规等方式收割利润,跨国企业的资金瞬间难以转走。今年6月,印度以违反《外汇管理法》为理由没收小米6.8亿美元财产。
另一位在印度工作过的中资企业人士告诉《最话》,“上个世纪印度被西方称为税收恐怖主义”,上述在印度工作过的人士,“印度的税务环境很差,税务机构比较腐败。”
可以说,无数的“前车之鉴”让跨国企业面对印度政府的橄榄枝保持着警惕性,生怕后续被“收割”。
无独有偶的是,今年初,印度老牌巨头塔塔集团就被报道在与“果链”企业中国台湾纬创谈判,计划收购纬创印度工厂。报道称,频发的工人闹事、劳资纠纷、医疗事故令纬创决定在拿到印度电子生产激励计划(PLI)的补贴后撤出印度市场。
根据最新消息,塔塔将在8月以6亿美元的价格接手纬创在印度的8条iPhone生产线及1万名工人,塔塔有望成为印度首家本土iPhone制造商,纬创则会以印度iPhone服务合作伙伴的身份配合支持。
塔塔集团作为莫迪商界朋友圈的重要一员,6亿美元就接手纬创的印度工厂,不得不令人怀疑此前的工人闹事、劳资纠纷、医疗事故是怎么发生的。
不但台资企业难以在印度立足,从2014年到2021年,总计有两千七百多家跨国公司退出了印度市场,如亚马逊、沃达丰、可口可乐等众多欧美跨国公司都没法在印度站稳脚跟。
当然,也有不得不逆势而上的企业。
近年来,逐步失去了中国市场的美国半导体公司美光在6月和印度政府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将在古吉拉特邦兴建工厂,预计2024年开始营运。该工厂总投资额约为27.5 亿美元,印度政府补贴占比高达70%,美光拥有100%股权。
果然,又是在古吉拉特邦。
虽然,美光的工厂仅涉及芯片封装、组装和测试,是半导体行业技术相对低端的领域,离完整的生态系统相距甚远。但印度还是雄心勃勃继续推进半导体计划,印度的塔塔、信实工业也已经宣布进入半导体工业。
按官方规划,2025年印度在全球出口市场的比重要提高至3.5%,到2030年将达到6%。既然莫迪提出了宏伟的目标,那么他圈子里的商业巨子们就得贡献力量,何况还有百亿补贴、数百亿的信贷在等着他们。
只是作为全球投资圈公认的跨国公司“坟墓”,任何外资在进入印度时,除了本土化的难题,还得时刻提防那些权势熏天的印度合作伙伴,做不成,巨额投资打了水漂;做成了,公司就不一定是谁的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最话 FunTalk(ID:iFuntalker),作者:何伊然,编辑:刘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