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闻:百岁老人基辛格在中国受到了顶礼款待,美国官方的态度却有点酸溜溜。美国白宫国安会战略沟通协调员约翰·柯比在白宫简报会上表示:一位普通公民可以与中国国防部长会面并进行沟通,而美国政府官员却不能,这令人遗憾。您如何解读美方的酸言酸语?
特约评论员 吴蔚:柯比这番话就挺怪的,此前是谁主动与基辛格切割,说这是一次“私人访问”,不代表美国政府行事,还生怕我们不知道基辛格是地地道道的共和党人,是一个已经淡出政坛的退休老人。现在看到百岁老人基辛格在北京受到了顶礼款待,不仅见到了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李尚福和中央外办主任王毅,习近平主席还在钓鱼台国宾馆亲自设宴祝寿,白宫就有点坐不住了。我看啊,大可不必。布林肯国务卿来访的时候不也见到了习近平主席吗?耶伦、克里前后脚访华,中方也没有丝毫怠慢。中方的沟通意愿与诚意从来都比美国来的要真诚。
要我说,美方根本就是做贼心虚。6月初的新加坡“香会”,美国防长奥斯汀没能如愿与李尚福部长会谈;前些天,美军印太司令阿奎利诺又出来碰瓷,说是自己抛出的会议邀约被中国军方“已读不回”。美方的说法倒是冠冕堂皇:在这样一个高度紧张的时刻,出现误判的风险会很高。那我倒是要反问一句:既然美方认为中美出现误判的风险很高,那么你们的印太司令部可曾约束手下的一机一舰,让它们乖乖待在基地里不要乱窜呢?新加坡“香会”前后,美军舰机在中国周边敏感海域可曾消停过?这明摆着是说一套做一套嘛。
当习近平主席说出:“中美关系的基础在民间,我们始终寄希望于美国人民”这句话的时候,美国白宫上下就该好好擦一擦脸上的冷汗了。两个世界大国的正常交往需要依靠一位67岁的美国前首富与100岁的美国退休国务卿亲自奔波,这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可即便如此,美国政府目前还陷在两党恶斗、比拼“谁对中国更狠”的怪圈里不可自拔,新的制裁措施一个接着一个从抽屉里掏出来,这是一个试图改善中美关系该有的姿态吗?
直新闻:外界特别留意到,在会见基辛格时,习近平主席谈到:中美两国又一次处于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需要双方再一次作出选择。如何理解习主席这句话,会见地点安排在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有着怎样的历史隐喻呢?
特约评论员 吴蔚:近两个月,美方人士密集访华,从民间人士到官方代表也都先后见到了习近平主席。中美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的重中之重,是习近平亲自过问的重大领域。因此,美方人士密集到访,中方领导人密集发声,这确实是一次系统全面审视中方立场、中方取态的难得契机。
基辛格在1979年写就的回忆录《白宫岁月》里有过一段很传神的描写:中国人能记住每一次谈话的内容,从美方低级官员到最高层级政治家说的话全都能记住。中国人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拼图游戏中的一块,尽管一开始我们这种简单的头脑还没能看清整个的图案,但后来,温斯顿·洛德和我确实都已学得很擅长这样做了。我前后访华十次,好像是在跟一个有机体进行一次连续不断的谈话,这个有机体能记得每一件事,似乎由一个头脑在指挥。
这段话其实是美方外交同行对中国外交政策连贯性、稳定性的深刻印象,这是中国政治体制得天独厚的优势。一转眼,基辛格已经累计访华上百次,而当他以百岁高龄越过重洋再次来到北京,而且是东道主精心挑选的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时,中美走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会在他的心中泛起涟漪。如今他再次坐在这座有故事的国宾馆里,与他笔下的“有机体”再次连接,他非常干脆却也万般通透地主动谈到:当前形势下,应该遵守《上海公报》确定的原则,要理解一个中国原则对于中国的极端重要性。
基辛格不愧是尼克松“波罗行动”里的那位马可·波罗,亲历中美谈判全过程的他非常清楚,50多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谈判,中国人最看重的就是台湾问题。“一中”原则这关过不去,便不会有之后势如破竹的中美建交。
50多年前的那次破冰之旅,基辛格对周恩来说的第一句话是:“基于现实的需要,我们终于走进了这个神秘的国家。”周总理摆摆手笑道:“来了便能熟悉,熟悉了便不再神秘”。
当中美两国又一次处于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需要双方再一次作出选择时,中方以一场精妙的外事安排,庆贺基辛格“双百之喜”的契机,让中美两国重温历史、重拾初心,却也将中美关系止跌企稳的“通关文牒”早早写在了巴厘岛共识之中,那便是: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
作者丨吴蔚,直新闻高级主笔,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