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阿里巴巴总部内的中国国旗。中国政府2023年7月19日连出十一道文件,要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
中国政府周三(7月19日)连出十一道文件,要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在今年民营经济普遍萎靡的情况下,文件的用意似乎不难理解。但民营企业家到底如何看待这些新文件?
这十一道文件在周三发布后,中国多个财经媒体,包括财联网、第一财经、财新等网站都把相关新闻放在显著的位置。财新网在主页右侧置顶了最主要的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财联网则在其微博帖文中列出了这十一项文件的具体名称,除了《意见》之外,还包括《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完善融资支持真政策制度》、《中共中央、国务院: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等等。
只是财经网稍有不同,在主页“要闻”栏的十四条新闻里干脆就没有相关政策发布的消息。颇有意味的是,“要闻”第一条是“发改委将研究制定关于营造放心消费环境的政策文件”,这似乎与中央政府强调对民营企业的帮扶显出不同的旨趣。
《中共中央及中国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网页截图)
就看明天A股的反应
中央政府在一天里连出11道旨在帮助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在近年中国经济政策制定过程中似乎是少见的,但也正映衬着这一时期民营经济发展遭遇困境,尤其是去年结束疫情封控政策后,民营企业信心不足、复苏乏力的现状。
中国政府从地方到中央,今年显现出对民营企业境况明显的担忧,多次召开与民营企业家的座谈会,了解他们的境况。据《证券日报》周二(7月18日)报道,中国发改委在十五天内召开了三次座谈会,邀请传化集团、方大集团、飞鹤乳业等多家民企的负责人,寻求对民企发展的政策建议。
但这么多看似利好民企发展的政策在一天时间集体出台,似乎并没有在市场溅出多少涟漪。周三(7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股价指数开盘在3195点,收盘也仅有3198点,基本上没有涨幅,创业板更是收跌23点于2177点。深圳证券交易所成份股价指数收盘时价格为10,972.96,仅比开盘时多出13点。全球三大金融网站之一的英为财情(investing.com)对当天中国股市的报道标题为《中国股市盈利大降!于3200点下方徘徊,成交额萎缩至7000亿》。
身在浙江杭州的咨询类小微企业主葛平对这种局面似乎稍显谨慎,他告诉记者,“看明天A股的反应,这个最真实;如果没啥变化,基本当作是个外交部发布会。”
葛平在2019年创业做管理咨询类小企业,同时从商业企业和政府拿咨询合同。他的企业在疫情期间经营困难,所以葛平本人十分在意政府是否出台了实际的帮扶政策。
2022年10月,杭州市政府出了一项针对中小微企业的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政策,就是在2022年新招⽤毕业年度⾼校毕业⽣,签订十二个⽉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保费一个⽉以上的,可以每⼈⼀次性补贴一千五百元。
这个政策出来后,葛平的企业倒是拿到了钱,但他坦承,“这个政策是补贴企业的,并没有落实到就业者身上;”他解释说,大部分企业会直接把这种补贴用在缴纳本应由企业交的社保上,等于说没有剩下来给求职者的。并且他担忧这种政策是否具有延续性,“政策要有连续性,一次性的东西不会带来信心,而且这个都是小钱。”对于2022年初的政策,2023年是否会延续,他并不是很有信心,“这样让企业很难做。”
在新出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中,第八条提到,“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作用,推动涉企资金直达快享。......针对民营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建立支持政策‘免申即享’机制,推广告知承诺制,有关部门能够通过公共数据平台提取的材料,不再要求重复提供。”
葛平看到这条就笑了,他给记者发来一个微笑的表情符号,在回复短信里无奈地写道,“我举个例子,有些公民取自己公积金里的钱都要审核还不能到账,这种直接从财政拿的钱可以马上到账吗?”实际上,葛平在做政府的咨询合同过程中,他自己的结算经验就不很愉快,“我一个项目和政府结算费用都要等半天,所以公信力有问题。”他细细地算了一下,“上十万的尾款项目要等三个月,零星五万以下的更久。”
对于新出的这一系列针对民企的政策,葛平依然是没有信心的,“套话居多,人民的信心不是靠开几次会和发几个文件就能提升的。按照5W1H,我们清楚了中央为什么要急于提升民营经济以及目的,就是解决就业问题;那么我们民营企业需要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由谁去落实中央的文件。”
他解释说,所谓5W1H是企业管理中常用的术语,分别是指,Why(原因)、What(目的)、When(时间)、Where(地点)、Who(谁)、How(方法),社会事件也照此分析。
"一看就是喊口号"
社媒上对这十一个文件的意见似乎更加直接,名为“沈彤”的网友在推特上发文说,“这次的刺激政策还不如不出,出成这个样子,让市场一看还是喊口号, 一下子泄气了。”
身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民营企业家胡力任看了其中最主要的文件《意见》后,直说这些政策中国政府实际做不到,“可能是这样的,就是如果你和政府的关系好,有些政策可能做得到,其实还是走老路。以前我在国内做企业的时候,很多人就是这样,他需要政府关系,需要去贿赂官员,有些政策你可能拿得到。”
胡力任2009年在上海创业做科技企业,但因为伪劣商品的影响,在2018年被迫关闭企业来到美国。他在自己创业的企业上曾投资六百万,但并没有从政府拿到一分钱的政策性资助。他认为,民营企业要拿到政府的资助难度很大,“小的民营企业拿得到吗?拿不到。关系搞不好,你拿不到。拿到的都是些什么企业,都是一些有关系的企业,‘红头’的企业。为什么那么多企业家要去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是这些有关系的企业老板在那里搞。”
胡力任现在虽然已经远离中国本土,但他一直和国内的企业家群体保持紧密联系。据他的观察,他在国内的企业家朋友目前处境都不太好,“很多的行业都已经不行了,比如制造业,做化妆品的,义乌的那些小商品,这些东西可能都已经不行了;再比如说金属类加工的东西。”
他也提到,可能还有少数的行业,包括医药类企业,以及和汽车有关的金属加工企业还有不错的市场。但对于目前中国经济下行的趋势下民营企业家的前景,胡力任保持悲观的判断。
《证券时报》周一发布了一项调查报告,询问了60位政府部门、研究机构、知名院校的经济学家,对中国2023年上半年经济表现的评价和下半年的预测。其中76%的人认为上半年经济发展“偏冷”,有86%的人认为下半年中国经济的主要风险是“企业家信心不足、投资意愿不足”。
胡力任认为,关键是中国政府并没有真正把民营企业家当成自己人,现在经济出了问题,出台一些帮扶的政策也主要是为了缓和,“应该说现在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很多老百姓承受不了的地步,因为老百姓还有房贷,有的房贷甚至是一家人顶着。那么,他要缓和一下,比如说让人家开个面馆,你不能说面馆都开不下去了,那就完蛋了。”
胡力任强调,这些缓和政策必须是在不影响政治的前提下,如果民营经济让老百姓过于有钱,影响到中共的统治地位,那掌权者就要打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