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作为我国的第一款五代战机,在性能上与美国的F22和F35不分伯仲,但是歼20有个缺点,它的数量实在太少了。
歼20从2011年1月开始首飞,10多年过去了我国只有200多架,这个数量和美国的F35相比还是太少了。截止至2022年8月,F35战机的各种型号加起来已经有840架,如果再加上F22战机,美国手中第五代战机的数量已经超过了1000多架,我们还要大力追赶。
央视在去年展示过歼20的生产车间,如果按照传统的生产线效率,生产一架歼20需要30天的时间,一条生产线满打满算一年只能生产12架歼20。成飞在去年还只有4条生产线,也就是说一年可以生产48架。8天生产一架,这个生产速度显然还是太慢了。
歼20刚问世的时候使用的是俄制的AL-31F发动机,这款发动机是我国购买俄罗斯的苏-27赠送的,但是核心零部件依然被大毛把控,因此在歼20问世的头几年生产的数量非常有限。从2021年以后,歼20换装了国产的涡扇10系列航空发动机,生产数量虽然不受限制了,但是生产速度依旧很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我们先来看看歼20传统的组装方式,一架歼20停在恒温车间内,一个个穿着不同颜色的组装工人在飞机面前排队,安装发动机的工人完事之后,安装雷达的工人上,雷达工人工作完成后换布线工人上……歼20只有这么大,工人数量多达几百个只能这样排队工作。有人会问,为什么不用工业机器人?现在很多汽车都是用工业机器人组装的,效率高精度也高。
我们要知道的是,歼20的零件组装数量有11400多个,组装工序有1200多道,每个零件的间隙误差不能超过0.2毫米。这么精细的组装用机器人是不行的,现在工业机器人的精度还没有人的触感高。不要说像歼20这样的第五代战机,就是歼10这样的飞机用机器人来组装也是行不通的。
虽然组装歼20不能像组装汽车那样用工业机器人,但是我们可以模仿汽车生产模式,使用流水线作业来组装歼20。这种模式还是美国最先搞出来的,在美国的第五代战机生产车间里,飞机下面有一个滑轨,在滑轨两旁站立着各种组装工人。当前一组工人完成组装后,飞机会滑到下一个队工人那里,后面的飞机再跟上来。这种生产线被称为“脉动”生产线。“脉动”生产线飞机动人不动,增加了工位的数量,让整个生产车间的人都有活干不必等待,这种方式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香港的《明报》不知从哪里搞到的一手消息,说成飞正在扩大恒温厂房,新增的恒温厂房面积有5万平方米。成飞集团将在这里安置5条“脉动”生产线,这五条生产线有一条是为歼10C准备的,另外四条生产线专门用来生产歼20。使用“脉动”生产线后歼20的生产速度相比之前提高一倍。
根据央视透露的信息我们可以知道,4条生产线一旦脉动起来每年可以生产96架歼20,加上原有的生产线,我国每年可以生产144架歼20。
根据我国空军的规划,到2025年我国将要装备500架歼20战机,之后空出来的“脉动”生产线会用来生产歼35飞机。第五代战机的总量估计会有1200多架,到那时加上歼16和歼10C我们在空军规模上与美国就差不多了,战机的先进程度也不相上下。
为什么第五代战机这么难制造?要知道二战时几个大国的战斗机制造速度可是能达到上千架每月的,现在为什么不行了?
二战时的战斗机使用的都是活塞式发动机,复杂程度远远比不上喷气式飞机。二战时的飞机机体结构也非常简单,材料来源也非常广泛。以英国的蚊式战机为例,它的主要机身结构居然是木头,这你敢信吗?
二战时期的飞机上很多都是没有雷达的,通讯手段使用的还是无线电发报。这种配置的飞机以现在中国的工业实力,一个月可以生产5000架,小型摩托厂都有能力制造!
第五代战机的价格非常昂贵,一架歼20的成本约为5亿元,开启“脉动”生产线后,随着生产数量的增多,歼20的单价会降到4亿元左右。虽然比美国的F35还要便宜,但是这个价格每年生产100多架也要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相当于越南全年军费的两倍,从这方面来看,第五代机小国还真的玩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