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盛顿邮报》当地时间13日引述知情人士披露,这番公开控诉不仅惹怒白宫,还“几乎适得其反”,部分参加讨论的美国官员甚至曾考虑删除公报中有关“有条件邀请乌入约”的内容。
《华盛顿邮报》报道截图
此前,北约维尔纽斯峰会当地时间11日发布公报,宣布取消对乌克兰的“成员国行动计划”要求,后者原本设定了候选国加入该军事联盟前需要达到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指标。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称,这实质上让乌克兰“入约”程序“从两步变一步”。
然而,这份公报并没有给出“入约”进程的时间表。不仅如此,公报还强调“当成员国同意且条件满足时”,北约才会向乌克兰发出邀请。而泽连斯基也似乎提前听获一些风声,在公报发布前便在推特上发文狠批北约给出的条件“模糊”且缺乏进展,此举“空前和荒谬”。
泽连斯基推文截图
《华盛顿邮报》13日称,一名熟悉内情的官员透露,泽连斯基对北约的公开斥责令当时在立陶宛峰会现场的与会者“大感震惊”,更令美国代表团“勃然大怒”。各国大使、部长和其他高级决策者很快召开非正式会谈讨论如何应对,据参加谈判的欧洲官员称,有美国官员提出重新审议或干脆删除有关“有条件邀请乌入约”的内容。
报道称,一名熟悉谈话内容的美国官员承认曾考虑过修改公报措辞。另外三名高级决策者(其中两人直接参与了会谈)则对该报直言,他们强烈认为美国正准备淡化该文件的措辞,使其不那么欢迎乌克兰迅速加入联盟。一名参加会谈的北约外交官说,“有些人想撤回‘邀请’的提法”,或者另找一个地方来安放这个词。
不过,美国及其盟国最终还是同意保留公报原本措辞。另一名参加讨论的北约外交官称,美国代表团“并没有特别想从声明中删除邀请的承诺”,大家一致认为,重新起草文件将推迟公报的发布,“最终,那些最担心乌克兰反应的人得出结论,最好还是坚持目前的文本”。
据受访外交官称,当各国驻北约大使们正式讨论如何回应泽连斯基的推文时,美方立场已经回到了保留公报最初的措辞上。此外,法国总统马克龙也在中欧和波罗的海国家的支持下,力主不再更改措辞。报道指出,这些领导人将此视为“对乌克兰最强有力的提议”,原因是美国、德国等国在这方面不愿更进一步表态,以避免陷入与俄罗斯的直接对抗。
《华盛顿邮报》的报道中还提到了一些耐人寻味的细节。在这类高度程式化的峰会中,许多交流是在各国政府顾问之间的来往中完成的。一名官员说,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有一次走进领导人会议室,把拜登从桌边拉开,似乎在劝说总统什么。
据报道,白宫和乌克兰总统发言人都没有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当地时间7月12日,立陶宛维尔纽斯,北约峰会上,美国总统拜登(左)在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陪同下发表讲话。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尽管没给出北约“入场券”,在峰会第二天,包括六个北约成员国和日本在内的七国集团(G7)公布了对乌克兰长期安全保障的联合框架,如向乌提供先进军事装备、军事训练、情报共享和网络防御等。乌克兰将承诺实施改革,包括司法和经济改革以及提高透明度等。
对此,泽连斯基12日也软化态度,虽继续强调这些承诺不能取代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最终目标,但也对G7的声明表示欢迎。他称乌克兰在“入约”路上得到了保障:“我们可以说,峰会的结果是好的,但如果有邀请,那就更理想了。”《华尔街日报》认为,这显示泽连斯基屈服于政治现实,对提供乌克兰军援和金援的盟友展现正面态度。
在12日北约峰会间隙,前一天公报宣布成立的“北约-乌克兰理事会”举行了第一次会议。《华盛顿邮报》提到,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被观察到在会上与沙利文进行了紧张的谈话。目击者称,双方的交流持续了大约30分钟,叶尔马克似乎试图争辩什么,而沙利文“看起来很坚决”。
多家外媒分析认为,北约峰会上,北约各成员国间以及北约与乌克兰间的紧张局面已显露无遗。《纽约时报》认为,北约模棱两可的外交辞令体现了其内部对于乌“入约”进程的激烈争论与巨大分歧。据《金融时报》报道,多名西方高级官员表示,部分北约成员国在对乌持续提供援助上面临困难,而乌克兰则对北约提供的军事及外交支持未能满足期待感到失望。
《华盛顿邮报》则指出,即使是一些对于乌克兰最有力的支持者,尽管理解泽连斯基这番表态意在向乌国内表明,自己将不惜一切代价为人民争取最大利益,也因这次风波感到疲惫和恼火。一名熟悉会谈的北约高级决策者无奈地说,“这并不好玩”。
事实上,美英官员也罕见对乌克兰总统的抨击公开表达了不满。英国国防大臣华莱士12日在记者会上说:“无论我们喜欢与否,人们都希望能看到一点儿感激之情……你知道的,我们不是亚马逊。”他抱怨,乌克兰政府有个习惯,一旦获得一种武器,就立即开始游说要另一种武器。
沙利文12日被乌活动人士问及“美国是否因为害怕俄罗斯而阻碍乌加入北约”时,也面露不悦地表示“美国纳税人的确值得获得一些感激”,强调美国已经向乌克兰提供大量支持,提问者的说法“毫无根据”。但他随后谨慎地补充说,他是指美国纳税人应得到美国和美国政府的感恩,回避了对于乌克兰的直接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