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玟自杀在朋友圈引发的震动,可能是自张国荣后对公众影响最大的自杀事件。



90年代出道以来,李玟为大陆歌迷呈现了另一种美的范式:火辣,热情,甚至性感。在她之前的典范是邓丽君。邓丽君的歌声飘到大陆的时候,被批评为靡靡之音,实际上她代表的是古典的甜美,看过她影响的人对此应该有印象。

李玟的给人一种力量美,开启了90年代以来女性健康美的新形象,所以1998年世界杯中文歌曲请她演唱,姚明在NBA的主场亮相活动她也助阵了。要说贡献,这就是李玟的贡献。更不用说,出道30年她的作品陪伴了那么多人。

李玟轻生的消息传来,整个晚上大家都在刷屏,已经夜深人静,很多人还是把音量开得很大,听她的歌来怀念。媒体也是争相报道,比如中国新闻网公号的快讯,短时间阅读量就有10万+的阅读。

但是人们也看到了杂音:“一个没有给国家做贡献的人凭啥上官媒”?

可能是对这个留言感到愤怒,中新网的小编不但把它放出来,还讽刺了它:“只有搬砖才是贡献吗?”

这个读者留言当然是小事,但是其实有相当代表性。在我的公号读者中也不乏这样的人。他们的价值观中,“国家”不但最大,也是唯一。

哪些内容能上“官媒”,我认为他们心中的排序大概是这样的:首先应该是国防内容,强国强军,打败美国,蹂躏日本……按照这个逻辑,大学中国防七子最厉害,所以最近很多人骂清华大学。至于北大,因为很多文科,他们根本不屑骂,文科连骂的价值都没有。

工业和金融之间,工业应该上官媒,金融让人想起资本家——如果是国有银行可以原谅。

实体经济和互联网之间,选“实体经济”,互联网啥都没有创造,马云马化腾都是“吸血鬼”——实际上是他们根本没有自制力,控制不住打游戏和淘宝购物。

工业优先于农业,农业也有限于互联网,因为工人和农民都在干活儿,是真正的贡献,程序员可能很辛苦,但是那种工作是他们所不能理解的。

不过,在他们心中,不管是金融、互联网或者清华,都比演员的贡献大。他们称演员会戏子,也根本理解不了演艺不但是是事业、艺术,也是一个行业和产业,也可以创造价值。所以,他们会说:李玟为国家创造什么价值了?

在社交媒体上,攻击明星的很多,这两年对明星的打压,有一部分动力就来自于这种价值观。明星没有贡献,或者不该挣那么多——但是打压明星之后,影视行业微缩,电影院微缩,在电影院工作的普通人,也只有失业。在横店当群演的人,只好去找地方搬砖。

他们所标榜的“价值”不是马克思说的,是钱,因为李玟的演唱会,不仅为主办方带来利润,为国家创造税收,也创造就业,很明显是有价值的;但是在他们看来,这些都不算,只有“地里长出庄稼,工厂里生产钢材”才算是价值。

更进一步,即便你开工厂,如果是出口美国赚外汇,也不算价值,因为那不是“为国家创造价值”。

这样的认识,其实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的观念。工农至上,在农民中,贫农又是最高尚的,因为贡献更大,他们把一切都献给了“国家”,以至于自己是赤贫;在这个价值序列中,演员和知识分子,当然排在了末尾。

我曾经认为,等那一代人老了,社会就会稍微正常一点。现在看来可能并不是这样,中国网民超过9亿人,有很多“新网民”其实不是年轻人,而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他们从那个年代走来,世界观价值观还停留在自己的青少年时期,但是他们特别闲也特别有战斗力,在网上成为一种力量。

当然,更让人担心的是,不光是六七十岁的老人,现在一些20岁左右的年轻人也持这样的观点。这可能是一种让人悲叹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