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 (ID:Guokr42),作者:周星晨、睿悦,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忽然间,AI 似乎谁都能取代了:“还有谁不服?!”


人人自危下,扑面而来的焦虑感甚至演化成了一种争先恐后地自嘲:“我肯定是最先被取代的!”“不!我这个职业才是最先被取代的!”


每一次新技术来临,人们总会开始恐惧,接着焦虑、痛苦、不知所措,被营销号和培训班收割情绪和钱财。


对于我们来说,面对不熟悉的技术就像遭遇外星人:电灯刚发明时,人们曾以为白天就此永驻,睡眠可能也随之被“进化掉”,人类将进入新时代。但今天我们知道,就算没有电灯,你也不一定能睡个好觉。


在《技术陷阱:从工业革命到 AI 时代,技术创新下的资本、劳动与权力》一书中,作者将技术分为“取代型”和“使能型”


“使能”技术,比如计算机、打字机,可以帮助人们更高效地完成已有的任务,或创造新的工作机会。


“取代型”的技术,则不论掌握者的技艺如何精湛,都会丢掉工作。像电梯操作员,他们靠着良好时间感知能力、精准停下电梯的能力获得工作。但自动电梯出现后,操作员不论怎样精进让电梯与地面对齐的技能,也没逃离被淘汰的命运。


电梯操作员|Wikimedia Commons


但要承认,我们很难预测未来,毕竟技术自己可能都不知道在往哪个方向发展。所以我们整理了一些历史上的经验,看看哪些工作真的因为技术消失了,哪些又诞生了,还有哪些在摇摇欲坠中,不断重获新生。这不一定能解答“我还有没有饭吃”的疑惑,但希望能让我们在不断的冲击中,收获一些理性。


一、曾在技术浪潮中消失的岗位


1. 描图员


一位描图员|Wikimedia Commons


过去画图的顺序是工程师出草图——制图员理解工程师的意图绘制白图——描图员在硫酸纸上描图,然后晒制成蓝图作为成品图纸。描图员出的硫酸纸图纸就像照相的底片,是图纸最基底的一层。该岗位只需要最基础的文化,但是要非常非常细心和一手好字。


现在都是 CAD 了。


2. 寻呼员


80 年代,通讯的主要工具是传呼机,最初“Call 我”的意思就是“用传呼机呼叫我”,足以见得它的流行程度。伴随着传呼机的流行,寻呼员也成为了当时一个热门的职业。1994 年,一个寻呼员最忙的一个月要接三万多个寻呼。成为一名寻呼员,不仅别人羡慕,自己也觉得光荣,而且收入不菲,月收入可以达到两三千元,工装是价值 500 元的名牌服装。


2007 年,传呼机在中国市场的常态化运营最终落下帷幕。


3. 火车司炉


蒸汽机上负责烧炉的人。随着技术的进步,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取代了蒸汽机车,他们只需要司机和副司机。2002 年蒸汽机车从国铁全面退役,司炉也告别了铁路行业。


4. 计算员


NACA 高速飞行站中的计算员|Wikimedia Commons


计算机发明以前,专门执行计算的人。计算员,计算者,尤指受雇于天文台、勘测等领域进行计算的人。20 世纪英国气象学家 Richarson 雇佣了 64000 人的计算人员,专门负责微分方程数值解,或者有限差分模拟。在二次大战期间,许多女性成为计算员,参与了包括“曼哈顿计划”在内的许多计算工作,这些计算员有许多后来从事早期计算机科学的发展。


可以看到,在一项技术不成熟时,以辅助姿态出现的人类工作,几乎都会随着技术的完善而消失。


二、技术创新带来的“新工作”


1. 马车夫


公元前 3500 年左右,轮子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当时的它并不用于交通,而是用作陶轮(制陶器的台面),直到有人发现把这玩意放地上滚,可以带动物体,节省力量。后人测算发现,当时一匹用于运输的马,负重的极限大概在 90 公斤,有了轮子之后,这个载荷可以增长到 1.8 吨。这还不是最重要的,马+轮的马车组合,解决了交通问题,让城邦发展,文化蔓延。


随着马车的普及,马车夫这一职业应运而生。马车的黄金时代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那时的马车装有弹簧,可以缓冲行驶,封闭的载客空间也可以保护乘客免受天气影响,成为富贵阶级出行的不二之选。当时还有马车驾驶的竞技运动,一些车手因技术而闻名。


但随着 20 世纪初汽车的普及,属于马车的黄金年代退幕。今天的马车和马车夫成为各大游乐景点的吉祥物,满足着游客或者周杰伦成为王子公主的梦想。


2. 快递员


一张邮购几年邮票|Wikimedia Commons


网购流行前,想在家完成购物,大多选择邮购方式。一个标准的邮购流程大概是:客户拿到商品目录→客户去邮局办理汇款→商家收到汇款并邮寄出商品→客户收到邮局包裹通知单→客户到邮局柜台领取包裹。


这种方式下,邮局是最重要的中转站,款项交易、揽货都靠它,这时没有送货上门,也没有即时掌握自己商品位置信息的方法。如果长时间没收到货,还要自己把汇款底单复印件邮寄给商家,让商家去找邮局查询。


但很快,邮购被网购的发展取代,移动互联网和本地生活业务的发展更催生出 30 分钟送货到家的需求。200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出台,首次明确快递企业的法律地位。此后,中国快递行业迅速发展壮大,快递员也成为我们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好朋友。


3. 流水线工人


福特的流水线|Wikimedia Commons


19 世纪,流水线便已经在生产活动中出现,但最著名的,在 20 世纪初亨利·福特的工厂里。这条流水线 90 分钟可以产出一台 T 型汽车,拆分的制造环节也减少了对熟练工的依赖,促进汽车在美国的普及。流水线制造,也成为福特主义的代表特征。


流水线的运用,让福特喊出“一天工作八小时,挣五美元”的口号,标榜着流水线工人的高工资和较短的工作时长。这的确为数百万人提供了在当时还不错的就业机会,但也就此将工人异化成了生产线上的一个零件,终日做着粗燥且机械的活。今天,即便有更多的自动化设备进入工厂,流水线工人依然是生产环节中的主力,也依然面临着尚待完善的福利、待遇和处境问题。


4. 程序员


CCED|百度百科


最初的程序员,解决的是让计算机软件好用、汉化这类需求。上世纪 80 年代,靠中文字表编辑软件 CCED 成为“中国程序员五杰”的朱崇君,他发现当时的人们用汉化版的 wordstar 制表,连表格线都需要用区位码一个个敲。于是决定开发一个中国人自己的,可以根据用户规定的行数和列数自动生成表格,还能同时文字编辑的软件。


其他同时代的程序员,也是在开发汉字操作系统、中文处理软件、杀毒软件这些基本款产品,而且几乎都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完成,和现在大厂动辄几百人的程序员大团队开发一款互联网产品的现状很不一样。


但高薪是一脉相承的,1981 年,有人出 450 元向朱崇君买下了第一款 CCED,那时中国的薪资大概在 30-80 元每月。这些年,程序员也一直被认为是高薪行业,直到各大 AI 模型推出自动编程功能,互联网行业裁员潮又起。


三、AI会让人失业,也会让人就业


1. 机器学习工程师


机器学习工程师是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和数据处理技术,设计和构建人工智能系统的专业人士。他们通常需要具备计算机科学、数学、数据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能够进行数据建模、算法设计和编程等工作。根据 PayScale 网站的数据显示,机器学习工程师的平均薪资为 11.4 万美元/年,需求量较大。


2. 数据科学家


数据科学家所需技能|Wikimedia Commons


数据科学家是专门从事数据挖掘和分析的人才,他们负责将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通过算法和模型来预测和解决问题。根据 Glassdoor 的数据显示,数据科学家的平均薪资为 12.6 万美元/年。需求较大,但是由于其对业务决策具有重要的帮助,因此需求量不断增长。


3. 自然语言处理工程师


自然语言处理工程师是负责开发和实现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专业人士。他们主要的工作是将自然语言转化为计算机能够理解的语言,并进行文本分析和语义理解等方面的工作。看准网的数据显示,自然语言处理工程师的平均薪资为 48 万人民币/年,需求量较大。


4. 数据标注师


数据标注师的工作界面|Wikimedia Commons


对标记物拉框、标点、让计算机学习什么是桌椅、什么是车辆......数据标注师是人工智能的老师,训练着人工智能认识人类的世界。它的官方名称是“人工智能训练师”,在 2020 年成为人社部认可的新职业。虽然是新职业,但它已经在淘汰边缘。


现在,AI大模型正朝不需要人工指导和监督的方向发展,数据标注行业上一轮的投融资热潮,也停留在 2017 年。不过,一些门槛更高、学科更细分的领域依然需要人工标注,比如对病理切片进行标注等,这类专业标注师的薪资高于普通标注师。目前招聘网站上,普通标注师的薪资集中在 5-6 K。


四、Low Tech 也有新职业


1. 家庭教育指导师


《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后,官方定义该职业为从事家庭教育知识传授、家庭教育指导咨询、家庭教育活动组织等的人员。主要工作内容有指导家长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树立传承家风,提供家庭教育问题解决方案和咨询建议等。招聘网站上该职业的平均薪资在 10K 左右。不过一些机构会打着培训的旗号虚假宣传,以培训的名义泄漏考证原题,新职业的出现首先肥了培训机构的口袋。


2. 研学旅行指导师


与上一个职业出现的背景类似,在号召“双减”、提倡“家庭教育”后,寓教于乐的研学旅行也催生新职业。人社部的新职业定义指出,研学旅行指导师是策划、制订、实施研学旅行方案,组织、指导开展研学体验活动的人员。它要求从业者既懂得旅游又理解教育,还要懂得研学基地管理、课程设计等专业技能。研学的主题广泛,自然生态、科技创新、国防科工、传统文化都是热门主题。还有校车企业、金融企业进入研学市场。


3. 民宿管家


2022 年,民宿管家也正式成为人社部公布的 18 个新职业之一。官方对民宿管家的定义是:提供客户住宿、餐饮以及当地自然环境、文化与生活方式体验等定制化服务的人员。具体工作中,民宿管家要能为顾客提供地理攻略、出行安排、推荐景点,甚至表演才艺及提供情绪价值。浙江、湖南、广东等地还有民俗管家职业能力等级划分,对从业者的职业经历、操守、责任意识、心理素质等进行评定。招聘网站上,该职业的薪资在 3K-10K 不等。


希望不论是否被技术影响,我们都能找到喜欢做的事。


参考文献

[1] https://spectrum.ieee.org/unimation-robot

[2]CHUI M, MANYIKA J, MIREMADI M. Where machines could replace humans—and where they can’t (yet)[J]. 2016.

[3]FREY C B, OSBORNE M A. The future of employment: How susceptible are jobs to computerisation?[J/OL].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17, 114: 254-280. 

[4]The Impact of AI on the Workplace: Evidence from OECD Case Studies of AI Implementation: 卷 289 289[R/OL]. (2023-03-27)[2023-04-16]. 

[5] 《技术陷阱:从工业革命到 AI 时代,技术创新下的资本、劳动与权力》

[6] 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2/0621/c1004-32451726.html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 (ID:Guokr42),作者:周星晨、睿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