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上线时间(ID:jmzgnews),作者:赵孟,编辑:刘海川,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街面随处可见的招租广告、公交车里光秃秃的头顶、课堂上不堪重负的教师……抚顺的“老”,肉眼可见。


抚顺市中心,一位老人走过空置的商铺。摄影:赵孟


“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在辽宁省抚顺市,60周岁及以上人口56.32万人,占总人口的30.26%,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已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抚顺是中国最早一批资源型城市,伴随着资源枯竭和利用方式的转变,人口逐步外流,抚顺从1990年代就进入老龄化社会。与之相伴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减缓。这位曾经的“共和国长子”,如今仍在步履蹒跚地追赶中。


人口学专家预测,以当前的生育水平发展,2035年左右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占比超过30%。这意味着,抚顺今天的现状,可能是13年后其他城市的样子。


“银发红利”是否存在、如何开发,在学术界仍存争议,但抚顺的现状为这一命题提供了生动的注释。


看得见的“老龄化”


2023年5月底的一个下午,抚顺市中心万达广场的门口正在举办一场消费节,几十米长新搭建的一条小吃街上挤满了人。


这个原本属于年轻人的场合,涌入场内的近半都是老人。他们戴着口罩,有些坐在轮椅上,长久盯着迟迟未开始演出的舞台。这个小世界,呈现出另一个更真实的抚顺。


“好多年前就是这个样子了,”一位附近小区的老人强调,“这里就是市中心,不是城乡结合部”。抚顺过去的王府井百货、中兴时代广场等都已关闭,如今大型商场仅剩8年前开业的万达广场。


万达广场正对的华安小区,一层全是商铺,但有一半以上贴着“此房出租”类广告,开业经营的是几家小超市、干洗店、婚庆公司等,但门可罗雀。劳务中介所则早早打烊。一家餐馆的老板说,因为生意难做,他在两年内换了3次招牌,先是做火锅,后来做烤鱼,又做冷面,现在则是多元经营,“要吃啥都能做”。


在华安小区东面的一条街上,11个商铺中,只有4家在营业,但门口鲜有顾客。一家圆通快递网店已关门多日,门把手上飘满灰尘,门口贴着有事请联系的电话。网点老板说,目前她已不再做圆通快递业务,改做另一家快递公司,但业务量同样不大,因此平时很少开门。如果要寄快递,可拿到附近她的住所楼下。


一处正对主干道浑河南路的铺面,面积86平米,房东报价年租10万元。“我去年租的12万,今年直接降两万,诚心租还可以谈。”房东还不忘提醒,钥匙就在隔壁小超市里,随时可自取看房。


一位外地来的年轻人正在这里寻找一处铺面,计划开一家奶茶店。聚在楼下聊天的老人急忙劝阻他:“万万开不得。”


消费节活动上,老年人占相当比例。摄影:赵孟


小区入口,每天都有一群老人围着一张棋桌。头顶是社区安装的一块屏幕,上面滚动着提醒灵活就业人员申请就业困难保险的通知,末尾附了一句提醒:办事不找关系,用权不图好处。


出小区不远处是94路公交车的一处停靠站,10多位步履蹒跚的老人,伸长脖子望向来车的方向。这里没有一个年轻人。上车后,如果你站到后排车厢高处,眼前尽是光秃秃的头顶。在随后的几个停靠站,刷卡机上发出最多的是“敬老卡”和“夕阳红卡”的提示音。


按当地老年人优待政策,年满60岁的老人持“敬老卡”乘公交车半价,年满70岁则持“夕阳红卡”免票。公交车在很多年前就成为老人出行的首选。随着年轻人不断外流,老龄化持续加深,公交车上的老人也越来越多,以至于当地市民调侃,“抚顺的公交车应该改为‘夕阳红专线’了。”


尤其在早晚高峰期,数量越来越庞大的老年人群体,不时与其他乘客发生摩擦,甚至与司机发生过冲突。近年来,这一现象日渐突出,甚至有政协委员建议,在早晚高峰期取消对老年人的优惠。


夜幕降临后,华安小区的高楼融入黑暗,零碎的灯光无法连成片。消费节的夜市渐渐进入高潮,舞台上的歌手卖力吆喝,希望调动台下的观众一起“动起来”,但气氛并没有想象的热烈,老人们很难配合着长时间挥动手臂。


“煤都”变老


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抚顺因煤而生,也因煤而衰。清末,抚顺被发现蕴藏丰富的煤矿,很快启动大规模开采,赫赫有名的抚顺西露天矿,一度被称为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在石油尚未被发现的年代,煤矿成为工业的动力之源,城市应运而生。1902年,抚顺开通有轨电车,这是继北京(当时的北平)后中国最早开通电车的城市。


新中国成立后,抚顺作为重要的工业城市,成为全国第一批12个直辖市之一。在许多官方的介绍中,新中国的第一吨铝等、第一吨镁、第一吨硅、第一吨特种钢、第一台机械式挖掘机等均产于此。那是抚顺的高光时刻,多次引来国家领导人视察慰问。至今,在西露天矿的煤矿博物馆外,还矗立着纪念雕像和几任领导人的视察纪念碑。


煤矿红极一时的年代,几乎每家都有人在煤矿上班。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煤矿企业负责人同时也是政府领导。新中国成立以前,抚顺就是中国少数几个拥有管道煤气的城市。以煤矿为引擎,抚顺先后建成了石油化工、钢厂、铝厂等一大批重工业企业。


出生于1963年的陈建清还记得,那时煤矿很多,不需要报备就能去矿井捡煤。矿厂的负责人见他们是孩子,也不会过问太多。在他十二三岁时,经常和一群小伙伴到矿坑去背煤,当时100斤煤可以卖1元钱,他一次背30斤,每天跑三趟。他觉得,那时候生活给人希望,“经常就想着自己快长大,一次就可以多背一些(煤)了。”


后来,人们又在煤矿里发现另一种宝贝,当地人叫“煤黄”。一开始,人们注意到一些夹在煤层中的黄色颗粒,小的有指头大,大的则有鸡蛋大,有些人特地收了起来,有些人则直接扔到火里烧掉了。后来才知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琥珀。抚顺琥珀曾名噪一时,据说有人找到一颗鸡蛋大的琥珀,卖了好几万。最狂热的年代,抚顺每家都珍藏着几颗琥珀。


即便到了上世纪90年代,抚顺的好日子似乎依然看不到尽头。肖平生于1980年,小时候父母都在抚顺石油一厂(现为抚顺石化)工作。在他的印象中,1990年,父母两人的工资加起来超过1000元。当时,家里的一些亲戚在大连等地上班,工资还不到他父母的一半。


“冰箱、电视、洗衣机,(厂里)全发。”他还记得,那时的电视可以看8个台,放学后家里经常挤满同学。除了用品,每个月职工需要交5元钱的“工会费”,“鸡鸭鱼肉,家里吃的都包干。”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采,因资源枯竭和环境问题,抚顺市煤炭产量从1970年左右开始下滑,某些年份偶有起伏。但从进入1990年,下滑趋势明显,到2000年,年煤炭产量仅仅为历史最高水平的30%。


1979-2000年抚顺市煤炭年产量。数据来源:抚顺矿务局


这期间,包括胜利矿、龙风矿在内的几大煤矿相继闭矿。进入2010年后,赫赫有名的西露天矿也面临关停的压力,多方博弈后,最终于2019年闭矿。大量煤矿关停让数十万下岗工人涌入社会,他们中年轻的去外地务工,年长的则留在当地为自己的权益寻求解决办法。


肖平也在时代的裹挟中来到了一场变革前。初中毕业后,他被父母送到黑龙江当了两年兵,转业后,也顺利进入到父母的单位。但只过了两年——1998年前后,一场声势浩大的“国企改革”政策在全国推开。失去煤炭引擎后,其他国有企业的发展也面临困难,在“国企改革”的大背景下,抚顺的发展面临转型。


肖平的父母不幸成为下岗职工。由于在工厂从事的工种技术含量低,他们未能重新找到工作,后尝试着做了一些生意,但都没有起色。肖平虽然留在石油一厂,但工资已不如父母当年,一家人生活质量骤降。但在他认识的一些朋友中,尤其是在钢铁企业工作的工人,因为掌握熟练的技术,许多人离开抚顺,到大连、上海等沿海城市寻找机会。


肖平听说,那些去上海造船厂的工人,工资比在抚顺翻了好几倍,但也很辛苦,“每天只能睡4个小时”。不过,这仍无法阻挡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由此开启了抚顺市最大规模的人口外流。


2000年以后,人们明显感觉抚顺“开始走下坡路”,除了因国企改革出现的人口外流外,过去在外读书、当兵后选择回来的年轻人,也渐渐远去,年轻人的外流趋势出现。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抚顺市人口净迁出21万。


除了产业转型带来了人口迁移,相对严苛的生育政策也是抚顺人口快速老龄化的催化剂。


中国的一孩政策以1982年计划生育写入宪法为起点,在此之前,1970年的生育政策虽提出人口控制政策,但以宣传教育为主要手段,对大多数家庭并不具有强制约束性,“70后”通常都有兄弟姐妹。


与东北许多城市一样,抚顺市的工业占比一度超过50%,而这些企业又以国有企业为主,对国家政策的执行比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南方更积极。这里的一孩政策实施更早,独生子女家庭比例更大。


高博出生于1977年,是家中的独子。后来他听父母说,就在他出生的第二年,生育第二个孩子就会被处罚。再后来,高博记得,母亲的肚子隆了起来,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些不认识的人,“问是要孩子,还是要工作。”


高博的祖父是民国年间“闯关东”来到抚顺的,在当地没有土地,没有产业,拼搏几十年后才在企业站稳脚跟。高博的父母也都在抚顺一家国有建工企业上班,丢掉工作意味着两代人的努力被清零。父母最终选择放弃第二个孩子。在抚顺,与他年龄相仿的同学和朋友,几乎都没有兄弟姐妹。


原抚顺钢厂是国家重点特殊钢企业,上世纪90年代初正是其红火之时,全厂下设30个分厂,4个车间,4所学校,2所医院,42个处室,职工达31000多人。1990年,抚顺钢厂出生947名婴儿,一胎率高达99.83%,连续八年被评为区、市模范单位,省红旗单位和国家计划生育先进集体。


抚顺钢厂在一份宣传材料中介绍,这些荣誉得益于钢厂在1980年代中期成立的计生协会,该协会下设42个分会,先后发展会员6021人。这些会员扮演着计生干部的角色,协助单位完成计划生育目标。这意味着,每5个员工中,就有一个“计生干部”。


宣传材料称,1987年3月,抚顺钢厂医院还成立了节育门诊。到1991年4月,先后为本厂职工及其家属和地区育龄妇女上节育环6950次,做人流手术430例子。


当年的每个抚顺人,几乎都隶属于某个厂的社区,厂里包揽了人们生活的所有方面,人们则以遵守国家政策和厂里的规定为前提。“那时的整个社会氛围就是这样,”高博说,“大家都听上面的,没有人说‘这样不行吧’。”


2007年,时任抚顺市市长刘强在一次讲话中提及,从上世纪80年代末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抚顺全市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一直稳定在 9‰和 4‰以下。据测算,20年来全市少生了50多万人。


抚顺西露天矿已经闭矿,未来将建成森林公园。摄影:赵孟


1990年代中期,抚顺市的人口结构已出现老龄化先兆;到2000年以后,人口规模开始加速减少。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抚顺户籍人口222.1万人,比2000年减少12.22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为35.4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6.55%。比辽宁全省高出1.12个百分点,老龄化程度居全省第一。彼时,抚顺市老龄化问题引起各方关注。


抚顺市政府曾发文分析,造成抚顺市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成效显著,人口自然增长率已呈负增长趋势;第二是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在健康和长寿方面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第三抚顺为人口流出城市,很多年轻人员离开抚顺去其它城市学习、工作,导致抚顺老年人比重持续增加。


但国家统计局专家黄涛曾撰文指出,由于抚顺15岁以下人口比重相对较低,老年人口比重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数,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老龄化问题比全国要严重,而且劳动年龄人口负担也比全国范围增加得更快。


这一判断在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时得到了印证,抚顺老年人比例跃升至全国地级市之首,其所在辽宁省也以25.72%占比,位列所有省份第一。


老龄化的全面冲击


老龄化带来的冲击首先是养老基金的沉重压力。2010年以后,抚顺市这一问题开始暴露。公开信息显示,到2014年,抚顺市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当期支出87.34亿元,缺口30亿元,累积缺口107亿元。2017年,抚顺市养老保险统筹基金总支出122.2亿元,当年收支缺口55.6亿元,累计缺口达178.5亿元。


《关于抚顺市2017年决算(草案)的报告》写道,当年“通过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保证了42.7万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但由于保费费源受经济影响增长有限,财政不堪重负,保发放已接近难以为继的境地。”按照时任辽宁省抚顺市委书记王桂芬的说法,据测算,2023年抚顺市养老保险基金累积缺口将达到1180亿元。


《2022年抚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抚顺当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8亿元。这意味着,即便保持目前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水平,将其全部投入到养老保险基金,也需要20年才能填补这一“窟窿”。


但老龄化,并不只意味着全社会需要供养的老年人在增加,还将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多方面造成冲击。


由于打折和免票的老年乘客不断增加,以及经营方面的其它因素,抚顺公交公司多年前已入不敷出,拖欠工资成为常态。这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公交司机不足,该公司常年都在招聘公交司机。


该公司一位招聘人员称,公交司机的工资根据跑车线路有所差异,少的每月2000多元,多的可以达4000多元。他事先就向应聘者申明,工资不会少发,但无法保障按时发放,“短的欠两三个月,长的时候半年”。除了司机,行政和管理人员的工资都会被拖欠。他坦言,到公交公司上班并不是为了赚多少钱,而是“找个地方把社保缴上”。


由于老年乘客增加,抚顺公交公司每年还要花费近百万为老年人购买保险。2021年,抚顺市公交公司内部做过一次分析称,受人员外流,私家车增加,人口老龄化加快等因素影响,客运量逐年下降,由2017年的1.71亿人次,2019年降为1.15亿人次,2020年受疫情影响,客运收入同比减少4380万元。


“加之2020年开始,公交企业不再享受国家燃油补贴和新能源公交车运营补贴政策,市公交公司减少收入4600万元。经测算2021年企业客运收入和支出情况,公交运营资金缺口将达9,789万元,近三年公交运营累计亏损23391万元。”这份材料称。


持续加深的老龄化也波及到教育系统。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学的一位教师向界面新闻介绍,该校教师平均年龄已经上升到50岁左右,30岁以下的教师屈指可数。近年来,随着退休教师逐渐增加,而新招聘的教师不足,学校教学任务越来越沉重。今年以来,就有多位老师罹患重病,不得不停下工作住院治疗。


“前年退了4个,去年退4个,今年退8个,明年退7个,后年退9个。”他介绍,但近三年每年招聘进来的教师只有3人,“青黄不接”现象愈加凸显。由于主管部门确定的教师编制不够,学校只能外聘教师。该校现有教师130人左右,外聘教师就有10多个。


界面新闻记者看到了一份文件显示,抚顺市顺城区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为48岁,其中51岁以上的教师有625人,占全部教职工总数的39.94%,30岁以下教师24人,占全部教职工总数的1.5%,且近五年来退休人员逐年增长,2023-2027年有400余名教师退休。并且,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部分学科增加课时量,并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消除超大班额”、中学班额最多不超过50人等要求,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将更严峻。


但增加招聘编制并不等于就能吸引人才。抚顺市实验小学今年计划招聘3名教师,但实际只招到2人。“跟我们学校、教育系统都没有关系,是我们这个城市没有吸引力了。”一位负责招聘的老师表示,一名刚入职抚顺中小学的教师,而且是研究生学历,只能拿到3000元左右的工资,相比附近的沈阳和北京,并无竞争力。


相比苦苦挣扎的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民营经济的表现可能更符合市场规律。沿着浑河向西,沿路可见空置的楼盘。月牙岛大酒店是抚顺最有名的烂尾楼之一。这座当初宣称将建成七星级酒店的项目,烂尾已有近10年。现在入口处的杂草已有20多厘米高,铁门锈迹斑驳,保安亭前放着工人晾晒的鞋子。


月牙岛酒店是抚顺市最有名的烂尾楼之一。摄影:赵孟


2023年初至今,月牙岛酒店已经过两轮法拍程序,均告流拍。


养老产业的机遇和挑战


面对逐年庞大的老人群体,抚顺市在资金投入、养老机构建设、适老化改造、打造智慧养老信息平台搭建、养老人才培养等方面投入空前力度。但目前仍有不少挑战。


2022年12月印发的《抚顺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下称《方案》)显示,抚顺市共有养老服务机构173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52家,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69家,农村互助幸福院82家。全市养老机构共有床位13346张,在院养员7277人,养员入住率54.5%。这份文件称,“目前我市拥有养老床位数与需求数有很大差距,对养老资金投入不足,养老产业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


《方案》还提出一系列目标,到2025年全市实现新增公益性养老床位500张,普惠性养老床位500张,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达35张以上;一星级养老机构达标率90%以上,全市至少争创1家五星级养老机构。


陈琨进入养老行业已有十多年,在他的印象中,2013年前后,抚顺市的养老机构很少,他开办的养老院几乎都能住满,直到2020年,这一趋势出现了变化。“隔几天不见,又冒出好几个养老院。”他说。养老机构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这三年来他经营的养老院入住率只有70%左右。


陈琨认为,这与国家行政考核养老床位数有关。按照民政局要求,到2020年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5~40张,在这一指标的考核下,养老行业的准入门槛被放宽,一大批小型养老院应运而生。“大多数人还是以居家养老为主,要那么多床位是浪费。”他认为,这也与抚顺缺乏投资机会,过度追逐“银发红利”有关。


早在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体改所副研究员李晓琳曾到抚顺调研,在其撰写的报告中就提醒,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李晓琳发现,在抚顺还在为床位比达不到要求而努力搭建床位的时候,浙江省已经达到每千名老人36张床位的标准。然而即使超出标准,浙江还是一床难求;即使不达标准,抚顺还是空床率很高。通过行政手段要求市场供给量是不符合各地实际需求的。


不过,抚顺市民政局有关人士向界面新闻坦言,目前抚顺市养老机构的床位数仍未达到民政部要求,但她否认未追求完成指标而放宽准入门槛。她称,有一部分营利性的养老机构,在市场监管部门办理手续,只需在民政部门备案,因此养老机构的数量是由投资者和市场决定的。


在养老人才培养方面,2019年初,抚顺市委书记亲自率团赴日本考察,回国后推动抚顺职业技术学院和现代服务学校成功申办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2020年,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招收第一届该专业学生。


该校一位招生负责老师称,第一届养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只招到了7人,第二届招了20多人,相对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成熟的专业,该专业招人并不容易。2023年,该专业第一届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但前来招聘的养老企业很少。学生们对进入养老行业热情也不大,此前推荐实习时,不少学生就因待遇不符合预期而拒绝。


打造智慧养老信息平台,是近年来抚顺养老事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工作。2021年11月,抚顺市上线“怡养抚顺”小程序,通过微信搜索小程序进入后,即可看到养老地图、养老机构、社区养老、养老微课等板块。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等板块,集纳了抚顺市所有对应机构的信息,方便养老服务需求的人尽快找到合适的养老机构。


界面新闻以市民身份联系其中一家养老机构发现,接听是平台客服,并不能直接转到养老机构,对方表示先记录,再让需要联系的养老机构回电。不过,记者联系了三家养老院,只有一家回电。抚顺市民政局有关人士表示,之所以接入平台客服,是为先了解老年人的需求,针对性地推荐养老机构。她也表示该小程序某些功能可能不够合理,仍需优化。


为支持养老事业发展,按照抚顺市民办养老机构运行补贴的有关政策,符合标准的养老机构每个床位每月补贴150元。界面新闻探访的多家养老机构负责人表示,这笔补贴经常无法按时到位。陈琨称,从2020年下半年至今,他就没有拿到补贴,共计有10多万。对此抚顺市民政局有关人士解释,补贴资金已下拨到各县区民政局,将会尽快督促落实。


探索中的城市转型


越来越多人口和经济学专家提醒,老龄问题的本质并非老人如何养老,而是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问题,即在老年人占比不断升高的背景下,如何保持经济和社会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这不仅是抚顺面临的考验,也是整个东北乃至未来中国面临的挑战。


对于像肖平和高博这样的抚顺中年来说,他们关心最多的暂时并不是赡养父母,而是如何赚到更多的钱,提高生活品质。他们各自“挂名”在一家国有企业,但并不上班,只由单位缴纳社保,领取最低的工资,平时以跑网约车为生。由于国企效益下降,这也是不少职工的选择。


上世纪70年代,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生态危害,抚顺市的转型发展也就被提上日程,“保城限采”的城市建设方针就被国家提出。1985年,抚顺市成立了采煤沉陷区办公室,主要负责灾害治理工作。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所有权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当时抚顺市委 、 市政府决定把石油产业的发展作为抚顺市产业转型的主导 。这一时期,抚顺市原石油一、二、三厂合并,成立了抚顺石油化工公司,其原油年加工量约占全国原油加工量的10%。这是抚顺市发展的第一次转型。


2003年,中央发布《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首次把产业转型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开启了抚顺市的第二次转型发展。在此期间,抚顺市提出“由资源型城市向资源深加工型城市转变”的目标,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改革,鼓励民营和私营经济发展。


除了发展模式的转型,与临近省会沈阳融合发展成为抚顺转型的另一抓手。2007年,辽宁省提出建设沈抚新城的构想,“以省会沈阳为依托,带动产业、文化相近的抚共同发展。”2014年,辽宁省启动沈抚新区建设,3年后,沈抚新区挂牌。不过,多位抚顺市政府人士表示,因为沈阳市对建设沈抚新区积极性不高,沈抚新区的发展一直不温不火。


区域经济研究专家、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肖金成长期关注辽宁省的发展,他告诉界面新闻,从1992年开始,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新区,是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截至2021年全国共设立19个新区,并不包括沈抚新区。这些国家级新区通常为正厅级,部分为副省级。


他说,辽宁一开始设立了沈北新区,后来又设立了浑南新区,争取成为国家级新区,但最后大连市的金普新区获得国家批准。此后,辽宁的发展重心转向辽宁沿海经济带,抚顺或因此错过了一次机会。


2018年,沈抚新区被提级为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由辽宁省直管,成为与抚顺和沈阳同级别的行政实体。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位于沈阳和抚顺交界处,区域面积2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7.2万人。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被给予厚望,但一些抚顺人认为这里的发展并不及预期。


房价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目前沈抚新区的房价仍是沈阳和抚顺两座城市之间的价格“洼地”。


在靠近沈抚新区地标建筑“生命之环”的锦绣澜湾小区,一套103平米的精装电梯房,售价58.7万,单平米价格5500多元。另有一些稍偏僻的小区清水房,单平米价格只有3000多元。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搬迁至沈抚新区已有十多年,这所占地740亩、在校生10000余人高校外,一侧仍是大片农田,找不到一家餐馆。由于距离抚顺和沈阳城区都较远,这里很难打到网约车,校门口经常聚着一群“黑车”司机招揽生意。


2013年,国务院印发《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将资源型城市划分为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67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中,四分之一集中在东北三省,抚顺被确定为资源衰退型城市。该规划要求,到2020年资源枯竭城市历史遗留问题基本解决,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转型任务基本完成。至此,抚顺迎来了第三次转型的新阶段。


界面新闻梳理2013年至今抚顺市有关发展转型的提法,其表述并不一致,这意味着决策者或也在探索中。


2014年抚顺市政府工作报告称,当年是实施城市转型的第一年,全面启动消费主导型城市建设,”以全面扩大和提升城市消费需求为主线,大力培育和发展生活性、生产性和发展性消费,努力构建具有抚顺特色的消费框架体系,将抚顺建设成为沈阳消费产业群的重要部分。”


此间,生态旅游作为城市转型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受到空前重视。在配套出台的有关政策规定,利用现有工业企业的车间、设施或场地发展工业旅游或参与性项目,工业旅游项目宣传工业企业的经营品牌并成功吸引游客,新获得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的,政府给予 5万元资金支持。


2016年,抚顺提出“一极五业”的发展思路,即沈抚新区增长极和大生态、大石化、大材料、大能源、大旅游五业。时任抚顺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主任刘季春当时称,抚顺市将全力打造“一极五业”,推动旅游等产业大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旅游业作为抚顺城市转型的切入点和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定位。


肖金成认为,抚顺并不适合发展消费主导型城市,因为抚顺人口规模小,老龄化程度高,消费能力低,且因为距离沈阳比较近,有消费能力的人群几乎都去了沈阳。作为一个工业城市,抚顺在转型过程中,应致力于发展接续型产业,比如石化和先进制造业。


界面新闻注意到,自从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启动消费主导型城市建设”后,这一提法再未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相反,工业仍是抚顺市发展的支柱。2016年,抚顺石化公司新增原油加工量30万吨、盈利水平在中国石油炼化企业中排名第三,缴纳税费留归地方20亿元、对地方财政贡献率达到25.9%。在2017年抚顺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仍提到“工业做大做强”。


到2019年,“工业立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提法,首次出现在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提出“坚持壮大实体、工业立市不动摇,切实在‘优老’‘开原’‘育新’上下硬功夫、见大成效。”从2019~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每年都会出现这一提法。


肖金成指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通常有两种路径:一是发展接续产业,国内一些城市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比如唐山市,过去也是一座资源型城市,后来发展制造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是与周边城市加强合作,抚顺与沈阳距离很近,因此沈抚一体化是值得探索的发展思路,但两座城市应该各有定位,实现错位发展。


他说,沈阳作为特大城市和辽宁省省会,应以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创新产业为主,抚顺则更像沈阳的一个“功能区”,应以自身工业底子为基础,发展接续产业。抚顺一开始以煤炭起家,后来发展石油化工就是不错的选择,此外还可以尝试发展制造业,以此实现产业的多元化。


当被问及抚顺城市发展的转型方向时,抚顺市发改委振兴老工业基地科人士表示,抚顺过去是一座以煤炭为资源主导的城市,目前只要是非煤的产业,都算在转型。抚顺市的工业品类比较全面,至于具体转向某个方向,这一思路并不科学。


2023年2月,辽宁省出台《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并给每个地市提出目标。未来三年,抚顺市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推动沈阳、抚顺、沈抚示范区加快同城化步伐。为此,抚顺市编制了《沈抚同城化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从基础设施、产业链、科创资源整合、生态环境等方面加强与沈阳融合。


前述抚顺市发改委人士表示,由于沈抚新区已经不归抚顺市管辖,因此《沈抚同城化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并不包括沈抚新区的内容,也不知晓沈抚新区的行动思路。


5月底的一天,肖平接到一位到抚顺职业技术学院附近的乘客,完成订单后,他等了近半个小时仍无新订单。后来他才明白,这里虽是沈抚新区,但被系统认定为沈阳,作为抚顺的网约车司机,他不会被派单。肖平关掉接单平台,驾车放空而去。


(文中陈琨、陈建清、高博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上线时间(ID:jmzgnews),作者:赵孟,编辑:刘海川